<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们的父辈,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不约而同的从全国各地来到了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工作单位。从此,他(她)们同住在一个宿舍,同吃在一个食堂,那时的他(她)们白天在岗位上勤奋工作,比学赶帮,晚上在宿舍里促膝交谈,相互学习。他(她)们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后来,他(她)们相继谈婚论嫁,娶妻生子,并在职工家属大院里各自成立了自己的家庭,有了我们这帮“60”后。</p> <p class="ql-block">我们延续了父辈们的情感,从幼儿园到“抗大”的童年时代,从小学到中学的少年时代,我们在大院里嬉笑玩耍,在课堂里读书学习,在父母亲们的友谊情感之中共度了我们的青春岁月。</p> <p class="ql-block">那时,秀丽的“千山”脚下,国家知名的结核医院,俄式住宅的家属楼,无不让我们显示出一种共产大家庭的优越感。向阳院、俱乐部、篮球场到处都留下了我们儿时的嬉戏和笑声……</p> <p class="ql-block">如今伴随我们一起长大的那个大院,连同它的红砖墙、斑驳的树影、吱呀作响的公用厨房、尘土飞扬的小操场……在我们留恋的时光里早已变迁,早已在我们城市的地图上被抹去了痕迹。</p> <p class="ql-block">而今我们已步入花甲之年,也当上了爷爷奶奶,在大家的共同提议下,于是在我们成长大院的旧址,现已成为“香格里拉度假村”的地方,组织一场“大院同窗 拾光重聚”同届同学会,好多离开家乡多年的同学也都赶回来,一起追忆我们从大院摇篮开始的漫长岁月,虽然还有十几人因为各自原因没有到场,但每个人的情感都饱含记忆的暖流,遥祝我们,与我们回味无穷,现在时光虽然为我们留下了皱纹和白发,但也沉淀了我们一生的情谊。</p> <p class="ql-block">我们漫步在绿树成荫的山间小路,一起追忆儿时的快乐种种,这里有我们冰天雪地时的不惧严寒的“打滑呲溜”,秋天时用竹或铁爬子“摞松树枝”,我们在这里留下了太多的印记,一起留念拍个照吧。</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回味着昔日的美好,谈论着曾经的过往,想起一起结伴上山采摘榛子、蘑菇、山菜,一起感受收获喜悦;分享着猫抓耗子、打破盒、跳皮筋、蹄毽的游戏快乐;品味着吃你家饭、喝他家粥的社会主义的邻里友善之情,大家推杯换盏的叙说着、畅谈着,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质朴的,纯真的回忆里。</p> <p class="ql-block">今日的相聚虽短暂,却为我们的记忆又增添了绚烂的一笔,那些说不完的故事,那些眼角闪动的泪光与爽朗的笑声,都是时光赠予我们最厚重的礼物,期待下一次的相聚,能够再次续写我们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