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行游记之三 乌鲁木齐:新疆博物馆

自清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二)新疆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位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西北路581号,于1959年正式成立,原馆初步设计是农业展览馆,为山字形平房建筑。1962年迁至现址改为博物馆并对外开放。博物馆分为新馆和二期场馆,总建筑面积约49608平方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博物馆大门外的小广场前,横立着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石碑,上面刻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汉维双语馆名,其中汉字馆名是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委员长在1959年来新疆视察时所题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05年建成对外开放的博物馆新馆,建筑面积17288平方米,由地下一层、地上二层构成,主体高18.5米,玻璃穹顶高29.5米,建筑平面基本呈“一”字型平面对称布局。博物馆门厅采用绿色玻璃圆穹顶造型,搭配纯白色石膏装饰,融合了新疆拱窗、圆顶等传统建筑语言,体现出浓郁的西域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2年建成开放的新馆二期,建筑面积32320平方米,包含地下一层和地上四层,主体高95米。建筑呈“凹”字形,与原有的博物馆一期场馆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合”的空间,寓意新疆在中华大家庭中实现民族融合、和谐发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因为提前预约稍晚,我们进入博物馆参观的是在下午16:00—18:00时段。博物馆前排是新馆,后面是二期场馆。新馆正门立面宽阔,略带圆弧,形似一幅打开的卷轴,墙面嵌巨大的宝蓝色长方形落地玻璃门窗,下层外廊四根半米抱柱支撑,中间斜面挑出湖蓝色内弯弓形帽檐,整体视觉极具现代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通过正门进入新馆一楼,纵向排列的展厅中间有两层通高的十余米长廊,供疏散和休息用。馆内圆形中央大厅,面积近500平方米,玻璃圆顶直径为18米、空高近30米,是整个博物馆陈列展厅的交通枢纽,也常用于一些正式集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新馆一楼左侧设1号展厅,为“国博厅”,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固定举办文物、文化和艺术类展览的专用场地,现陈展“天地同和—中国古代乐器展” 。刀郎“山歌巡演”把中国民乐再次拉回大众视野并成为社会热点,其团队中的青年演奏家们技艺精湛、各领风骚,使中国古琴、二胡、竹笛、琵琶、唢呐、三弦、鼓钹等传统乐器以及新疆弹拨尔、萨它尔等民间乐器成为音乐顶流,进一步增强了国民文化自信。此次展览其中不乏河南舞阳贾湖骨笛、春秋蔡侯申编钟、清代霜鸿琴、十二律管等极代表性的古代乐器珍品。新馆一楼右侧设2号展厅,暂未开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博物馆新馆与二期场馆前后联通,二期一楼为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另设有文创区、咖啡厅等服务功能区。像儿子然荻一样,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对博物馆内的历史文化不感兴趣,多是陪同家中父母或老人出来旅游打卡。因此,他们草草完成任务之后,就在休息区慢慢坐等,自顾玩起了手机游戏。而我与和平大老远来一趟,却不甘心错过,亦一一浏览过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走上新馆二楼,右侧设3、4号展厅。3号厅现陈展“只此青绿—龟兹石窟壁画临摹画展”。古代龟兹地区位于今天新疆阿克苏地区的库车市。古龟兹文化融合了东西方文化,是西域文化最典型的代表之一,而龟兹石窟及其壁画艺术正是这一文化兴衰的历史见证。新疆博物馆收藏的龟兹石窟临摹壁画均出自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之手。跟敦煌石窟壁画一样,主要讲述佛教故事,其人物画像和装饰图案构图复杂,青绿色彩具有西域独特魅力。4号厅亦暂未开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新馆二楼左侧设5、6号展厅。5号展厅现陈展“逝者越千年—新疆古代干尸展”,分为七个部分,涉及到铁板河墓地、小河墓地、古墓沟墓地、扎滚鲁克墓地、五堡墓地、苏贝希墓地和阿斯塔那墓地,展出12具新疆各地出土的古尸标本及其随葬品、葬俗。其中2004年在罗布泊沙漠深处发现的“小河公主”,通过现代技术复原后的她,眉毛弯弯,面部白皙,高挺鼻梁,略带微笑,惊艳无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6号展厅现陈展“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疆革命文物展”。该陈展根据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光辉历程不同的革命建设时期分为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四个部分。博物馆收藏有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时使用的电台、毛泽民在新疆办公用过的煤油灯、伊犁等三区革命时期手工缝制的五星红旗等重要文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二楼后部的二期场馆分设7、8、9号展厅,现陈展游客普遍很感兴趣的“新疆历史文物展”系列,分先秦、秦汉魏晋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三个部分,一共展出新疆毛织品、汉唐锦绣、晋唐简牍文书、壁画雕塑等藏品1800余件,全面展示了国家治理西域历史沿革、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丝绸之路文明交流互鉴、新疆各民族科技文化艺术成就和贡献。展览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新疆各民族交往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深刻阐明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文明汇集各民族优秀文化兼蓄并包、融合发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新疆博物馆有三大镇馆之宝:唐代伏羲女娲绢画、汉代“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唐代彩绘天王踏鬼木佣。伏羲女娲绢画,1963年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绢画以白、红、黄、黑四色绘制,呈现人首蛇身交尾形象,伏羲执矩尺,女娲持圆规,周身环绕日月星辰,体现古代的宇宙观,是汉唐时期中原与西域文化交融的物证。‌‌汉代“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篆隶文字,反映当时中央王朝对边疆的治理,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发现之一。彩绘天王踏鬼木俑‌,1973年出土于阿斯塔那墓地206号墓张雄将军墓,是国内仅见的木雕天王俑(墓葬守护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博物馆重要藏品还有:阿图什人头骨化石‌、楼兰女尸、战国青铜武士俑、西晋《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手抄本残卷、唐代《弥勒会见记》‌回鹘文手写本残卷、戴帷帽骑马仕女佣、彩绘仕女博弈图、北朝方格兽纹锦等。展厅里人流传动,我根本不及一一寻找注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继续走上二期场馆三楼,分设10、11、12、13号四个展厅。10号厅现陈展“中华史册—新疆出土文献展”。展览分为简帛文书、纸质文书、碑刻墓志、研究保护”四个部分组成,展出文物150件,包括新疆各佛教洞窟遗址、古城址、古墓葬中所获古代文字记录,如多语言文字的简牍、纸质文书、帛书、砖志、石刻石碑、题记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2号厅现陈展“中华锦绣—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国宝展。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为汉代织锦护臂,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国家一级宝贵文物。1995年10月,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的尼雅遗址考古挖掘中发现了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尼雅遗址是汉代丝绸之路南道上的一个重要绿洲城邦,被认为是古代“精绝国”的所在地。在对尼雅遗址8号墓的考古挖掘中,发现墓内葬有两人,女性在左侧,男性在右侧,上盖织物。在男性尸体的右臂上绑着的正是这块色彩鲜艳的织锦护臂。“五星”锦护臂呈圆角长方形,长18.5厘米,宽12.5厘米,边上用白绢镶边,两个长边上各缝缀有3条长约21厘米的白色绢带。织锦工艺复杂,除了织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八个篆体汉字之外,还用赤、黄、绿、白四色丝线在代表天空的青底上织出鸟兽、辟邪、云纹和象征日月的红白圆形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目前,“五星”锦护臂是新疆知名度最高的国家宝藏。新疆博物馆以一件国宝讲述中国故事,成为全国展览首次。展览分为“发现·国家宝藏”“历史·实证治理”“艺术·意匠创制”“科技·奇绩天工”“文化·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五个部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展览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数字赋能推出的“发现五星锦”沉浸交互剧场,让人仿佛穿越时空、置身尼雅部落和精绝古国的历史叙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五星”锦护臂方寸不大却内涵丰富 。它把天文、史实和古人的阴阳五行观念等巧妙融为一体,并且出现在远离中原的尼雅遗址,证实了国家治理统辖西域的的历史,也侧面反映出中华各民族在两千年前就进行了深度交融。特别是锦护臂上的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被认为是吉祥谶纬之语,昭示着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必定实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古迹历历,中华汤汤。仍带着一份兴奋和自豪走向最后一个展厅,我才发觉同行的旅游小分队已经完全走散。而在我的坚持下,妻子和平一直陪伴着我上上下下。博物馆的13号展厅为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合作举办展览的“故宫厅”,现陈展“故土新归—故宫博物院藏康雍乾时期新疆文物展”,分书画、玉器、武备、织绣、图书等五个单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说实话,因为清朝签订《中俄北京条约》、《中俄伊犁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包括东北外大兴安岭和西北巴尔喀什湖以南的大片土地,所以对此我一直耿耿于怀。但是不可否认,清朝在平定准噶尔叛乱、左宗棠收复伊犁和对新疆治理建设、维护祖国统一的突出贡献。即使在清朝中后期逐渐衰落,两次鸦片战争以后愈加积弱不堪,仍有林则徐、左宗棠、金运昌、洪亮吉等一大名臣明吏在新疆兴办水利、勘垦屯田、发展经济与文化教育,为新疆后世留下了宝贵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初开两郡版图新,百礼都依故事陈。”“烽燧全消大漠清,弓刀闲挂只春耕。”……进入21世纪新时代,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新疆扼守中国西北门户,对外开放连接中欧班列,区位优势更加突出。如今的大美新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幸福,全国各地的游客竞相奔赴。对比一下俄乌冲突、中东之乱、非洲之贫穷饥困,“疆独”等少数分裂主义恐怖分子不得人心,生活在此的人们更应倍加珍惜、感恩中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二零二五年七月二十日•新疆乌鲁木齐</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