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故乡宣恩的梯田里,稻浪是大地书写的金色诗行。当秋风拂过武陵山麓,层层叠叠的梯田便泛起涟漪,稻穗低垂如谦恭的智者,在海拔八百米的山峦间铺展成金色的海洋。这稻香里沉淀着千年农耕文明的智慧,也萦绕着游子心中永不消散的乡愁。</p><p class="ql-block"> 行走在宣恩的山野间,最动人的莫过于秋阳下的稻浪图景。洗草坝村的百亩“玉针香”水稻舒展着修长的叶片,稻芒在阳光下闪烁着碎银般的光泽。远处木龙寨的千丘田如大地的指纹,两百多块袖珍梯田沿着山势盘旋而上,每块田不足半亩,却承载着贡米之乡的骄傲。当农人佝偻的身影在田垄间移动,镰刀划过稻秆的沙沙声惊飞觅食的雀鸟,新谷的清香便混着泥土气息漫过田埂——这是大山最本真的呼吸。</p><p class="ql-block"> 这片土地生长的大米,曾沿着茶马古道走进紫禁城深处。康熙年间,容美土司将木龙寨青粘大米进贡宫廷,蒸煮时飘散的“箬竹叶香”令龙颜大悦,从此“宣恩贡米”名扬天下。三百年后的今天,贡米核心基地已扩展至覃家坪、西坪等地,4.6万亩贡稻田年产量达1.9万吨。在椒园镇洗草坝村,190亩“玉针香”水稻正焕发新生,这种天然含硒的珍品脱壳后晶莹如玉,蒸煮时清香四溢,延续着贡米传奇的血脉。</p><p class="ql-block"> 宣恩的稻香之所以独特,源于农人对传统种植的坚守。洗草坝村的农人至今遵循着人工育苗、人工插秧、人工除草的古法,拒绝化肥农药的侵蚀。他们知道,只有施撒发酵完全的农家肥,才能让稻米保有那份纯净的甘甜。在麻阳寨村,年轻人或许已开始尝试无人机撒肥,但老人们依旧信奉“秧苗沾手温,稻谷才有魂”的祖训——指尖抚过秧苗的触感,是机械永远无法替代的温度。</p><p class="ql-block"> 这种坚守在木龙寨千丘田体现得尤为动人。每年端午前后,这里便成为农耕文化的活态展馆。游客们卷起裤腿踏入泥泞的稻田,在村民指导下学习插秧技巧。水田倒映着蓝天白云,也倒映着城里孩子惊喜的笑脸。“木龙寨是经常栽秧,我们从小就锻炼。”村民在插秧比赛中获得团队第三名时,黝黑的脸上满是自豪。当徒手捉鱼的欢笑声在梯田间回荡,稻穗仿佛也随着这份喜悦轻轻摇曳。</p><p class="ql-block"> 宣恩稻香的秘密,深藏于北纬30°的山水密码中。南坪乡的高山冷泉潺潺流过稻田,赋予稻米独特的软糯;星斗山巨大的昼夜温差,凝练出稻粒中饱满的淀粉与芳香物质。最珍贵的馈赠来自大地深处——宣恩坐拥全球最大的独立硒矿床,硒元素随根系潜入谷粒,将普通稻米转化为养生珍品。经检测,宣恩贡米硒含量达到0.08-0.25mg/kg,成为天然的补硒佳品。这种神奇元素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的功效,让每一粒米都承载着大山的健康祝福。</p><p class="ql-block"> 风物因时而变,稻香亦随节气流转。初夏插秧时节,稻田弥漫着青苗的鲜涩气息;盛夏稻花扬穗时,空气里浮动着蜂蜜般的甜香;待到秋分前后,饱满的谷粒在阳光下蒸腾出醇厚的干草香。最浓郁的芬芳出现在蒸煮时刻——当玉针香贡米在柴火灶上翻滚,那缕融合了箬竹叶清韵与板栗甜香的蒸汽,足以让最疲惫的农人舒展眉头。</p><p class="ql-block"> 古老的稻作文明,正在与现代科技碰撞出新的火花。在麻阳寨村,昔日的“眉毛丘”“皮带田”经过小田并大田改造,2291块碎片田合并成50块规整良田。农用无人机掠过稻田上空,播种施肥精准高效;而在洗草坝村,宣恩粮油公司以企业化运营提升品质,让“玉针香”种植面积较去年翻倍,预计产量达16000公斤。更令人欣喜的是,农旅融合的模式让稻田成为致富新引擎——木龙寨的农事体验周吸引近千名游客,插秧比赛、徒手捉鱼等活动让都市人感受农耕乐趣,也带动贡米销量节节攀升。</p><p class="ql-block"> 稻香的传承更离不开乡土守望者的坚持。他们放弃城市工作返乡创业,在森林覆盖率70%的家乡养殖中蜂。蜂箱散落在稻田周围,蜜蜂采集稻花酿成的蜜,带着独特的谷物芬芳。而长潭河乡则探索稻菌轮作模式,收割后的稻田种植赤松茸,每亩增收超万元。这些新农人的故事,为传统稻作注入崭新活力。</p><p class="ql-block"> 离家多年的游子,行囊里总藏着一小袋故乡的米。当电饭煲喷出第一缕蒸汽,那熟悉的稻香便化作无形的缆绳,将漂泊的思绪拉回贡水河畔的梯田。在宣恩人的记忆里,稻香是童年清晨弥漫在吊脚楼的炊烟气息,是秋收时晒场上翻滚的金色波浪,更是除夕夜合拢宴上竹筒饭的温热。</p><p class="ql-block"> 这份情感在离乡者身上尤为浓烈。在“浪漫宣恩”旅游推介会上,海外游子品尝到家乡贡米饭时热泪盈眶;文澜桥头的米酒店用贡米酿制甜酒,成为游客必带的“乡愁伴手礼”。正如洗草坝村老农所说:“机器种的米再光鲜,也比不上手插秧的稻香。”因为那香气里沉淀着阳光的温度、汗水的咸涩,以及土地最深情的告白。</p><p class="ql-block"> 暮色中的梯田泛着琥珀色的光,农人扛着农具沿田埂归家。晚风掠过山谷,将新稻的清香送往贡水河畔的文澜桥,与廊檐下的灯火交织缠绕。这缕穿越三百年贡米传奇的稻香,早已渗入宣恩人的血脉,成为生命永恒的底色。纵使行至万里之外,只要记忆深处的那缕稻香飘起,灵魂便回到了群山环抱的故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