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州——上甘棠古村(1)

叶老头

&nbsp; &nbsp; &nbsp; &nbsp;早就听闻湖南永州的上甘棠村有着独特的风光,终于有机会踏上了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 &nbsp; &nbsp; &nbsp; &nbsp;上甘棠村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夏层铺镇,是一座有着着千年的历史底蕴的古村。 <p class="ql-block">  上甘棠村历史悠久。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此设谢沐县治,历经700余年,至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撤县。自唐朝周氏族人在此定居立宅,村名、村址一直不变,已有1000余年历史。</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谢沐县衙遗址</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谢沐县衙遗址</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谢沐县衙遗址</i></h5> &nbsp; &nbsp; &nbsp; &nbsp;一进入上甘棠村的地界,远远就能看到横亘于村落后背的翠屏山脉,葱茏青翠。村落左侧的昂山与右边的栖凤山遥相呼应,村前的谢沐河潺潺流淌。这就是所谓的“左青龙、右白虎,后有靠山、前绕玉带”的风水宝地。 &nbsp; &nbsp; &nbsp; &nbsp;沿着河岸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伟壮观的文昌阁。 <p class="ql-block">  这座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的古阁,宽9米,共4层,高20余米,飞檐斗角颇为壮观。</p> &nbsp; &nbsp; &nbsp; &nbsp;文昌阁院内,堆满了古建筑构件,还有二块重修文昌阁石碑。 &nbsp; &nbsp; &nbsp; &nbsp;文昌阁的一侧有上甘棠小学(家学讲堂),这里是古村综合性的公共文化场所。 <p class="ql-block">  上甘棠村名人辈出。自周如锡(671~757,唐代进士,唐玄宗时期任左骑常侍)开始,上甘棠共出了大大小小的文武官员101人,其中京官18名,进士11名,最后一名是爱国将领周翰宗(1893~1951,国民革命军少将)。</p> &nbsp; &nbsp; &nbsp; &nbsp;站在文昌阁下,仿佛能穿越时空,看到曾经周氏族人在此读书、讲学、祭祀的场景。 &nbsp; &nbsp; &nbsp; &nbsp;绕过文昌阁,便来到了横跨谢沐河的步瀛桥。这里是上甘棠村的主要入口。 <p class="ql-block">  步瀛桥始建于宋宣和元年(1119),建成于靖康元年(1126),已有九百年的历史。步瀛桥桥长30米,宽4.5米,跨度9.5米,拱净高5米,它是湖南省唯一仅存的三拱宋代古石桥。</p> <p class="ql-block">  这座桥历经元、明、清修缮,最后一次修缮是乾隆年间。现今步瀛桥已经塌了一半。步瀛桥又叫渡仙桥,传说当年修建落成之日,正好碰上八仙云游至此。八仙们见此处风水极佳,又看见百姓们正在庆祝新桥建成,便下到凡间,走到桥上,铁拐李想看看桥修的怎样,便用脚使劲一跺,这一跺把桥跺踏了半边。</p> <p class="ql-block">  百姓们见新桥塌了,都愁容满面,可铁拐李却哈哈大笑起来:“只塌了半边,是座好桥!”从此以后,只要桥上落下一块石头,甘棠村就出一位七品以上的官员。现在桥上共落下了101块石头,上甘村就正好出了101位七品以上的官员。这就是上甘棠村“石落出官”的典故了。</p> <p class="ql-block">  步瀛桥的瀛是指“瀛洲”,即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步瀛桥一是指甘棠村风光秀美,如同蓬莱仙境,步过此桥,就能进入甘棠这个仙境之地;二是指甘棠学子步过此桥,走向广阔世界,建功立业,成为国家栋梁之材。</p> &nbsp; &nbsp; &nbsp; &nbsp;在桥拱处有一小石正岌岌可危,村人都希望它早日落下,好成就又一位官员。 &nbsp; &nbsp; &nbsp; &nbsp;走在桥上,看着那被河水冲刷过的桥身,想象着当年八仙踩桥的传说,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对古人智慧的敬佩之情。 &nbsp; &nbsp; (手机拍摄于2025年4月2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