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2025禧年之旅(三)穿越圣门(下)

向往的生活

<p class="ql-block">  在上一篇美篇《罗马2025禧年之旅(二)穿越圣门(上)》,我们完成了圣母大殿、拉特朗圣若望大殿两个圣门的穿越之旅,接下来在本美篇中,我们将继续穿越城外圣保禄大殿和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两个圣门的穿越之旅。</p> <p class="ql-block">  城外圣保禄大殿是罗马四座特级宗座圣殿之一,仅次于圣彼得大教堂,位于罗马城墙外围市区以南约3公里,这里的“城外”指的是罗马帝国时期罗马城东南方的奥勒良城墙。实际上,城外圣保禄大殿距离Termini火车站仅有8-9公里的距离,并不是很远。</p> <p class="ql-block">  城外圣保禄大殿始建于约公元4世纪,由君士坦丁大帝下令修建,以纪念圣保禄,据说就建在了圣保禄殉道和安葬的地点之上。原建筑<span style="font-size:18px;">属于早期基督教建筑风格,后</span>经过多次扩建和修缮,融合了罗马式和拜占庭式风格元素。可惜,这座曾一度比梵蒂冈旧圣彼得大教堂还大的城外圣保禄大殿命运多舛,在9世纪它曾经历过一场地震、一次被萨拉森人洗劫;在14世纪它又遭遇了第二场大地震;而致命一击的是在1823年,由于一个工人的疏忽引起一场大火,它几乎被完全破坏,仅存部分后殿、拱门及少数早期基督教壁画,直到1854年它才得以重建。重建工作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支持和帮助,希腊赠送了珍贵的斑岩柱,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捐赠了孔雀石与黄金装饰祭坛……,如今这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圣殿就呈现在了我们眼前。</p> <p class="ql-block">  经过安检之后一进入圣保禄大殿的大门,就置身在典雅庄严的四合院般的回廊庭园中。精致的列柱回廊,包围着一片生机盎然、青葱洁净的花园,以大理石雕成的巨大生动的圣保禄像就站立在其中。圣保禄左手下垂拿著书卷,右手举剑在胸前。</p> <p class="ql-block">  对于非基督教教徒来说,圣彼得(圣伯多禄)、圣保禄(圣保罗)的名字在基督的十二门徒中还是比较出名、广为人知的,但他们的生平到底是怎么样?特别是圣保禄的生平与“穿越圣门进入基督的心、得到宽恕……”这一禧年主题更契合,所以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圣保禄的生平事迹。</p><p class="ql-block"> 圣保禄(Paul the Apostle),原名扫罗,出生在今天的土耳其塔尔索,是犹太人,也有罗马公民身份。起初他本是反对基督教的,他的工作就是到处捉拿基督徒然后将他们送进监狱。有一次他被派往大马士革缉拿基督徒,半路上天空突现强光,复活的耶稣在他面前显现,扫罗顿时失明,只听到耶稣的教诲。耶稣使他彻底改变了信念,从此皈依基督教,并改名保罗。在大马士革禁食祈祷了三天以后,基督徒亚拿尼亚受命为他洗去罪过并让他恢复了视力。保罗在基督教中最大的贡献是坚持将基督教传给外邦人,他也因此获得了与彼得同样的地位。公元64年,尼禄皇帝诬指基督徒纵火,他与彼得一起被处死。</p><p class="ql-block"> 圣保禄大殿正门上方有一幅彩色马赛克画,制作于19世纪中期,展现了圣经和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内容。画面下方是旧约的四位先知,中间是象征耶稣的羔羊与活泉,周围有十二只羔羊代表宗徒。最上方是基督君王坐在宝座上,两旁是圣彼得和圣保禄,顶端是象征救恩的十字架。整幅画表达了基督的救赎和信徒对永生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圣殿正面有三座大门,其中的圣门位于最右侧。</p> <p class="ql-block">  圣门的门扇上雕刻着许多圣经场景,展现信仰的关键时刻,如耶稣的生平与圣保禄的事迹,寓意信徒通过信仰和悔改,进入永恒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  ↓城外圣保禄大殿平面图</p> <p class="ql-block">  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由四列石柱分成五个空间的大殿(这是旧教堂既有的结构布局)。中央主殿特别高大,两侧中殿略低,形成明显的纵深感。整个大殿看起来气势恢宏,令人不禁心生震撼。</p> <p class="ql-block">  天花板为镀金的格子木结构,富丽堂皇。墙面装饰着金色马赛克和彩色大理石,光线透过窗户洒入,营造出圣洁氛围。</p> <p class="ql-block">  中央主殿两侧高墙上开有一排拱形高窗,窗与窗之间则是36幅取材自《宗徒大事录》的保禄生平事迹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  在中殿两侧四列石柱上方狭长的墙面上,有圆形、彩石镶嵌的265位历任教皇(包括刚刚去世的教皇方济各)的肖像,是圣保禄大殿的一大特色,非常震撼!</p> <p class="ql-block">  这是教宗庇护九世(Pius IX)于1847年开始命人打造的,取代了在大火之前原本的教宗壁画。这些教宗肖像表达出教会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看过电影《教宗的承继》的一定对这两位教宗不陌生,电影中的选角与真人很像,且两位“教宗”的表演非常传神。</p> <p class="ql-block">  ↓从主祭坛看向大殿正门方向</p> <p class="ql-block">  ↓右侧的中殿,前方就是圣门,刚刚去世的教宗方济各的肖像就位于这列中殿靠近主祭坛的端头(我拍摄所站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  ↓主祭坛正前方的凯旋拱门,是在公元5世纪由一位皇帝的妹妹捐建的,拱门上画着耶稣在中间祝福众人,两边有天使朝拜祂。耶稣上方有四个有翅膀的动物,代表写福音书的四位圣人。下方画着24位长老,手拿花冠敬拜耶稣。最下面是圣保禄(拿剑)和圣伯多禄(拿钥匙),也在朝拜耶稣。整幅画表现的是天上的荣耀和信仰的敬拜。</p> <p class="ql-block">  ↓主祭台下方是圣保禄的墓地,上方是雕饰精美的祭台华盖。</p> <p class="ql-block">  ↓墓地前有“圣保禄之链”,传说是他被囚时的铁链。</p> <p class="ql-block">  在后殿半圆碗形拱壁上有一幅非常壮观的马赛克画,是于1216-1227年间,由当时的教宗霍诺留三世召集威尼斯的工匠所制作。所以,风格近似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  画中耶稣坐在宝座上,手里拿着书,右手在祝福大家,表示祂是天主,也有人性。耶稣身边站着四位圣人,包括圣伯多禄、圣保禄,他们是耶稣的见证人。脚下还有当时的教宗霍诺留三世,跪着表示敬拜。画面背景是天堂的景象,有棕榈树、花草和小动物。下方还有一幅画:一个空宝座上放着十字架,表示耶稣将来还会再来,带来最后的审判和救恩。</p> <p class="ql-block">  ↓参观时正赶上一位“大神”在弹奏管风琴,琴声悠扬,不由得坐下来倾听。</p> <p class="ql-block">  ↓主祭坛左侧耳堂</p> <p class="ql-block">  ↓面对左侧耳堂的一间礼拜堂</p> <p class="ql-block">  ↓主祭坛右侧耳堂</p> <p class="ql-block">  ↓面对右侧耳堂的一间礼拜堂</p> <p class="ql-block">  ↓壁画、坐席上的木雕装饰都非常精美!</p> <p class="ql-block">  ↓面对左侧耳堂的另一间礼拜堂</p> <p class="ql-block">  ↓圣水盆</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教堂大殿一定不要错过旁边的教堂回廊花园,需要在入口处的自助机上购买单独的门票(€3)才可进入。这个回廊花园也是城外圣保禄大殿的一大特色,建于13世纪。这里曾是修道士祈祷、沉思和散步的地方,现在也开放给游客,是一个可以放慢脚步、感受宁静的空间。</p><p class="ql-block"> 这个回廊是一个四方形的庭院,四周被精美的大理石柱廊围绕,每根柱子都雕刻有不同的图案,有的是螺旋状,有的镶嵌彩石,艺术感十足。</p> <p class="ql-block">  回廊上以及回廊周边的房间、通道等处安放有教堂被毁的遗迹、遗物等。</p> <p class="ql-block">  庭院中间是一个小花园,种有草木和花卉,中间还有一个喷泉,环境安静优雅。</p> <p class="ql-block">  对城外圣保禄大殿的游览(包括穿越圣门)到这里就结束了,接下来是禧年穿越圣门的最后一站——大名鼎鼎的圣彼得大教堂(又译为圣伯多禄大殿)。</p><p class="ql-block"> 圣彼得大教堂不仅是全球最大、最宏伟的教堂(毋庸置疑,没有之一),也是游客在罗马必打卡的地标之一。这次已经是我第三次造访圣彼得大教堂了,所以没有再购票登顶(此前登顶体验过一次),也没有逐一细看教堂本体及门前广场的细节。相较之下,我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禧年”期间穿越圣门,以及大教堂内几位艺术大师的杰作上。</p><p class="ql-block"> 以下就从这次的朝圣视角,记录一下我眼中的圣彼得大教堂(若想了解更全面深入的介绍,可参考我前两次在美篇上的游记)。</p> <p class="ql-block">  在禧年期间,前来罗马朝圣、希望穿越“圣门”的信徒和游客人数众多。为此,四大圣门都可通过网络预约专属通道,以避免或减少排队时间。然而实际上,前往圣彼得大教堂“圣门”的人流最多,若未提前预约,极有可能要在酷热的阳光下排上长队,等待安检及入内。相比之下,另外三座大殿则几乎不需要排队。</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次提前预约了圣彼得大教堂“圣门”的朝圣通道,因此需要前往协和大道(即连接圣彼得大教堂与圣天使堡的主干道)靠近圣天使堡一侧的游客中心集合。从那里开启这一段有组织、极具仪式感的朝圣之旅。</p> <p class="ql-block">  我们抵达游客中心后,出示了网上预约的凭证。工作人员随即告知我们下一批朝圣队伍的出发时间,并发给我们每人一张小纸片。纸片上密密麻麻地印着朝圣途中要诵念的朝圣祷词,分为“领队”和“群众”两个角色。<span style="font-size:18px;">朝圣祷词</span>提供了多种语言版本,包括英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等,当然,没有中文。我们便选择了一张英文版。</p><p class="ql-block"> 集合时间一到,一位身穿绿色制服、头戴绿色帽子的工作人员出现了。她扛来一座木制十字架,从队伍中邀请了一位志愿者接过十字架。随后,她向我们简要说明了朝圣途中应注意的事项。就这样,我们这个略显“散装”的朝圣队伍便正式出发了。</p> <p class="ql-block">  那位最初的志愿者虽然身形健壮,但可能还是高估了自己的体力。在三十多度的烈日下,他一边扛着沉重的十字架前行,一边还要带领大家诵念纸条上的朝圣祷词,没走出几十米,便已显得力不从心、顾此失彼。</p><p class="ql-block"> 很快,另一位志愿者主动站出来,接过了十字架。此后,越来越多的志愿者陆续加入,轮流扛着十字架走上一段路。看得出来,他们大多应是虔诚的信徒,能在朝圣途中扛起十字架,或许对他们而言,是一种莫大的荣耀。</p><p class="ql-block"> 因此,当我们抵达安检处等待时,队伍后方的许多朝圣者纷纷借机走上前来,与那座十字架合影留念,仿佛是对这段信仰之路的一种见证与纪念。</p><p class="ql-block"> ↓圣彼得广场(Piazza San Pietro),欧洲最重要的广场之一,由贝尼尼在公元1656年到公元1667年间设计建成,广场被巴洛克式柱廊环绕,呈钥匙形,象征圣彼得开启天国之门的金钥匙,广场中央矗立着古埃及的方尖碑。</p> <p class="ql-block">  由于禧年期间前来朝圣的教徒和游客数量激增,圣彼得大教堂的进出动线(含安检)被提前做了严格分流与路线规划。加之前教宗方济各于4月25日离世,新任教宗良十四(Pope Leo XIV)于5月8日当选,近期教廷内外经常举办各种大型活动。因此,圣彼得广场以及教堂内部如今都设有多条既定的单向参观路线,并划分出多个专属的教会活动区域。对普通游客而言,已无法像以往那样随意自由地参观,整体游览体验变得更具秩序,也更受限制。据网上消息,我们参观的当天上午这里就有一场新任教宗良十四出席的大型活动,广场及大教堂均被临时关闭了好几个小时,至中午才开放,我们还真是幸运呢。</p><p class="ql-block"> 经过安检以及预约专用通道的排队式入场,终于来到了圣彼得大教堂的圣门前。</p> <p class="ql-block">  这是位于大教堂正门右侧的一扇特殊之门——圣门。正常情况下,圣门是封闭的,从内侧用砖封砌,只有在教宗宣布禧年时才会开启,象征“恩典”、“悔改”和“朝圣之门”。最初每50年一次禧年,从1475年开始每25年一次。历史上总共庆祝了30个禧年,包括6个特殊禧年。最近一次的禧年是2016年的慈悲禧年(特殊禧年),由刚刚去世的前教宗方济各特别宣布。2024年12月24日,同样是由教宗方济各亲自主持开启了2025禧年,他敲门三次象征开启恩典之门,随后工作人员移除了封门的砖石。鉴于教宗方济各的离世,2025年12月28日的圣门关闭仪式看来就得由新任教宗良十字主持了。</p> <p class="ql-block">  ↓2019年初我二刷圣彼得大教堂时拍摄的圣门。</p><p class="ql-block"> 眼前这座圣门是由出生在托斯卡纳的意大利雕塑家维科•孔索尔蒂(Vico Consorti)用时九个月设计铸造的,并于1950年禧年首次启用。圣门由青铜材质打造,呈现深色光泽,分为16个浮雕画面,每个画面均表现圣经或天主教教义中有关“罪与救恩”的重要事件,如亚当与夏娃犯下原罪、玛利亚答应成为救世主之母等,右下角最后一幅是教宗敲开圣门(预示禧年开启),总之这些浮雕共同构成了一条“从罪到救恩”的精神之旅。</p> <p class="ql-block">  进入圣彼得大教堂之后,我们基本上只能沿着既定的单向参观线路从圣彼得大教堂的右侧通道、青铜华盖、左侧通道这样行走。朝圣的教徒以及游客非常多,走到哪里几乎都是人头攒动的,很难拍照和静静地欣赏,我们就来重温几个最最重要的大师杰作吧。</p><p class="ql-block"> ↓米开朗基罗1498至1499年间创作的雕塑作品《圣殇》(又叫《哀悼基督》)。</p> <p class="ql-block">  这是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宗教雕像之一,也是米开朗基罗唯一署名的作品,他的名字刻在圣母的衣带上。这尊雕塑表现的是圣母玛利亚在耶稣被钉十字架后,将他已经死亡的身体抱在怀中、满怀悲痛却宁静哀婉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教宗英诺森十二世(Innocentius XII)的墓碑。墓碑正中是教宗的坐像,两侧分别是象征“正义”和“仁慈”的女性雕像,代表他在任期间的公正与慈悲。</p> <p class="ql-block">  英诺森十二世本名安东尼奥•皮尼亚泰利,1691年当选教宗,任期至1700年。他出身意大利那不勒斯的贵族家庭,是一位以清廉改革著称的教宗。他反对裙带关系,明令禁止教宗任命亲属为红衣主教,并整顿教会财政,削减奢华生活,同时大力支持慈善事业,建立医院照顾穷人,因此在教会历史上留下了良好声誉。</p><p class="ql-block"> ↓教宗格里高利十三世(Gregorius XIII)的墓碑。墓碑中央为教宗的坐像,神态威严,右手高举,似在讲话或赐福。他两侧分别是象征“信仰”与“智慧”的女性雕像。</p> <p class="ql-block">  格里高利十三世本名乌戈•博尼康帕尼,于1572年当选教宗,任期至1585年。他最重要的贡献是推行了格里高利历改革,取代原有的儒略历,使历法与天文观测更加精确,这一改革一直沿用至今,成为现代通用的公历制度。他还支持教育、设立学院、推动传教活动,使教会在文化与制度上迈出重要一步。其墓碑正中下方浮雕的场景,正是他颁布新历法的历史时刻,彰显其对世界历史的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 ↓教宗庇护八世(Pius VIII)的墓碑。雕像中央为教宗的立像,身披教袍,右手举起,似在向信众祝福。他站立于一座红色大理石台座之上,脚下正中是一扇小门,纪念碑被建于门楣之上。两侧坐像为象征“力量”与“智慧”的女性形象,右侧还有一位小天使像陪伴,充满柔和与敬意。</p> <p class="ql-block">  庇护八世本名弗朗切斯科•卡斯特利,于1829年当选教宗,任期仅一年(至1830年),因病早逝。他在任内强调维护正统信仰,抵制当时自由主义和世俗化的思想潮流,主张加强教会权威。虽然任期短暂,但在教会史上仍被视为立场坚定、信念明确的教宗。</p><p class="ql-block"> ↓教宗克莱孟十三世(Clemens XIII)的墓碑。上方为教宗克莱孟十三世的跪像,双手合十祈祷,神情虔诚,安放于拱门内的高台上,展现出谦卑与敬神之姿。下方正中为墓碑铭文,两侧各有一尊雕像:左侧是象征“宗教信仰”的女神形象,身姿端庄、右手持十字架;右侧为手握火炬的天使,神情肃穆,象征灵魂的不灭;墓前两头沉睡的雄狮,象征力量、守护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  克莱孟十三世本名卡洛•雷扎诺,于1758年当选教宗,任期至1769年。在任期间,他坚决维护教会传统,反对欧洲王室对教会的干涉,特别是在耶稣会问题上坚定支持该教团。虽然他的立场在当时备受争议,但他被尊为一位信仰坚定、不畏压力的教宗。</p><p class="ql-block"> 这座墓碑碑由雕刻大师安东尼奥•卡诺瓦于1792年完成。安东尼奥•卡诺瓦(1757–1822)是意大利最著名的新古典主义雕塑家,被誉为“现代雕塑之父”。他生于威尼斯共和国的一个石匠家庭,自幼展现出极高的艺术天赋。他以雕刻典雅、精致、平衡著称,他的作品深受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的影响,强调理性、和谐与完美的人体比例。他的雕塑不仅外形优美,还充满情感,常被称为“大理石中的诗”。之后,我们还会去博尔盖塞美术馆,看到镇馆之宝(之一)的《保利娜•波拿巴》(Pauline Bonaparte as Venus Victrix),也是安东尼奥•卡诺瓦的代表作。拿破仑的妹妹保利娜半裸躺卧,扮作女神维纳斯,展现了古典之美与现实人物的结合。</p><p class="ql-block"> ↓圣彼得大教堂正中央的主祭坛</p> <p class="ql-block">  这座华盖下方是教宗举行重要弥撒的地方,它与整个大教堂的圆顶、地下圣彼得墓地形成一条神圣轴线,象征着信仰的中心。站在这里,无论是信徒还是游客,都会被它的规模和细节深深震撼。</p> <p class="ql-block">  ↓青铜华盖(Baldacchino),是整座教堂内最醒目的艺术作品之一,由著名的巴洛克艺术家贝尼尼于1624-1633年设计建造。</p> <p class="ql-block">  华盖高近29米,相当于一座八层楼高的雕塑建筑。它由四根螺旋形立柱支撑,每根柱子上都饰有橄榄枝与蜜蜂装饰(🐝是赞助人教宗乌儿班八世的家族徽记),象征胜利与和平;顶部装饰着圣彼得的象征——钥匙、教皇冠以及天使等精美雕刻。整体风格为巴洛克艺术巅峰之作,既庄严神圣,又充满动态感。它不仅是一件艺术品,也象征着教会权威与圣彼得的精神地位。</p><p class="ql-block"> ↓在华盖后方的半圆形后殿中央,可以看到一座光芒四射的艺术装置——这就是圣彼得宝座(Cathedra Petri),同样由贝尼尼设计于1657-1666年间创作。</p> <p class="ql-block">  中心是一张被云朵与天使簇拥的巨大“宝座”雕塑,象征着第一位教宗圣彼得的精神权威。最上方的彩色圆形玻璃窗中,是象征圣灵的白鸽图案,在自然光照射下散发金光(这一巧妙利用自然光的设计方式还在贝尼尼的另外两个雕塑作品中反复出现,我们在本系列美篇的“遇见贝尼尼”中再详细分享)。四位西方教会圣师(如奥斯定、安博等)雕像位于宝座两侧,托举这座“信仰的基座”。</p><p class="ql-block"> ↓壮观优美的巨型穹顶由米开朗基罗设计,是整座教堂的核心和象征。这座圆顶高约136米,直径约42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教堂穹顶之一。</p> <p class="ql-block">  圆顶内部装饰华丽,采用马赛克拼贴,画有圣人和天使的图像。下方环绕着一圈用金色大字写的拉丁文:“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在这磐石之上”,象征圣彼得作为第一位教宗的重要地位。圆顶下方的大窗户让阳光洒入,使整个主祭坛区域显得格外庄严神圣。</p><p class="ql-block"> 圣彼得大教堂的登顶是可以走到这个穹顶处的环状走廊细细欣赏的,非常值得!</p><p class="ql-block"> ↓圣彼得铜像(Statue of St. Peter),大教堂中历史最悠久、最具象征意义的圣像之一。通常认为创作于13世纪,作者归属尚存争议。</p> <p class="ql-block">  圣彼得坐在宝座上,面容庄重,右手举起祝福的手势,左手持着天国的钥匙。圣彼得的右脚因朝圣者世世代代亲吻而被磨得发亮甚至变形(可惜至少今天是不能上前摸摸了😂),象征信众对圣彼得的敬仰与祈求。雕像上方装饰着金红相间的华丽华盖,为雕像增添了神圣与尊崇的氛围。两边还有精致的螺旋形烛台,这种设计通常只会出现在重要的宗教场所。</p> <p class="ql-block">  再从两个侧面好好欣赏一下这座青铜华盖,真的是好精美呀!</p> <p class="ql-block">  在出发前做罗马2025禧年之旅的攻略时,我还看到了一些艺术史里最精彩的“八卦”,其中之一就是两位十七世纪巴洛克艺术天才——贝尼尼与博罗米尼之间因青铜华盖建造而开启了一辈子的竞争故事。本系列美篇(二)穿越圣门(上)中在拉特朗圣若望大殿的改造中我们曾提到过弗朗西斯科.博罗米尼。</p><p class="ql-block"> 圣彼得大教堂的青铜华盖由贝尔尼尼设计,是由教宗乌尔班八世亲自任命的项目,他是整个工程的艺术总负责人。而年轻的博罗米尼(其实两人只相差1岁)当时参与了很多技术工作,比如绘图、结构设计和螺旋柱的装饰制作。据说他在其中付出了不少努力,但并没有得到公开的认可。正因为这样,博罗米尼对被当作“助手”而非“共同设计者”感到不满。这也成为后来他与贝尔尼尼公开竞争的开始。此后,两人在多个建筑项目中互相较劲,成为巴洛克艺术史上最有名的一对“对手”。</p><p class="ql-block"> ↓教宗亚历山大七世(Alexander VII)的墓碑,被认为是贝尼尼晚年最具创造力的作品之一,成功地将生死、信仰与权力之间的张力,通过雕塑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 雕像中央为教宗跪像,身披长袍,双手合十,神情虔诚。他坐落于一座黑色与红色相间的大理石结构之上,正下方是一块垂挂的红色石质帷幕,仿佛随风飘动,幕后是一扇通道入口。帷幕后方站立着一具骷髅雕像,双手持沙漏,象征死亡的降临与时间的流逝。两侧坐像为象征“慈悲”与“真理”的女性形象,右侧的“真理”脚踏地球,寓意信仰高于世界万物。</p> <p class="ql-block">  亚历山大七世本名法比奥•基吉(Fabio Chigi),于1655年当选教宗,任期至1667年。他是一位学者型教宗,精通外交与神学,在位期间努力推动教会改革、支持艺术与建筑发展。他与贝尼尼关系密切,赞助了多项艺术工程,被视为17世纪天主教会与文化复兴的重要推动者。</p><p class="ql-block"> ↓教宗英诺森十一世(Innocentius XI)的墓碑。雕像中央为教宗的坐像,身披教袍,右手举起,似在为信众赐福。他端坐在一座华丽的圆形基座上,基座上雕刻着浮雕场景,表现了历史上的战役或重大事件。两侧坐像分别代表“信仰”(左)与“正义”(右)两种美德:左侧人物手持十字架,神情平静;右侧人物手握宝剑与盾牌,头戴羽饰,神态威严。</p> <p class="ql-block">  英诺森十一世本名贝内代托•奥达斯基(Benedetto Odescalchi),于1676年当选教宗,任期至1689年。他以坚定的道德立场著称,反对奢靡生活,推动教会改革,并努力抵制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对教会事务的干预。在位期间,他还支持欧洲联盟对抗奥斯曼帝国,捍卫基督教世界的边疆,因此被誉为信仰与道德的捍卫者。</p><p class="ql-block"> ↓教宗良十一世(Leo XI,又译为“利奥十一世”)的墓碑。雕像中央为教宗坐像,身着教袍,右手举起,面容庄重,神态安详。他端坐于一座雕刻精美的石棺之上,石棺正面浮雕描绘了与其教宗任期相关的重要场景。两侧站立的是象征“力量”与“信仰”的女性人物,一位佩戴头盔、持矛,另一位手执十字架,整体构图典雅而庄严。</p> <p class="ql-block">  良十一世本名亚历山德罗•德•美第奇,出生于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于1605年当选教宗,但仅在位27天便因病去世,是教会历史上任期最短的教宗之一(排名倒数第九,本系列美篇(二)穿越圣门(上)的圣母大殿中提到过这位教宗)。他曾担任多国使节,以温和稳重著称。尽管在位时间极短,但因其出身显赫、品德端正,仍被后人纪念。</p><p class="ql-block"> 终于走到了圣彼得大教堂中殿主通道,若不是遇到禧年,眼前这个壮观的场景应该是进入圣彼得大教堂后第一眼看到的,可谓是世界上最壮观的教堂空间之一。</p> <p class="ql-block">  穹顶与拱顶上布满精致的金色格子装饰与拉丁铭文,彰显出巴洛克与文艺复兴风格的辉煌结合。左右两侧是巨大的科林斯柱廊与多个祭台壁龛,其中陈列着许多著名雕像,包括教宗墓碑、圣人雕像和马赛克画作。视野尽头可以看到主祭坛上方的贝尔尼尼青铜华盖和后方的圣伯多禄宝座,构成视觉与信仰的焦点。整个空间不仅是一座教堂,更是一件融合艺术、信仰与建筑奇迹的杰作。</p><p class="ql-block"> 好吧,今天就把这一眼当做参观圣彼得大教堂的最后一眼吧!😄</p><p class="ql-block"> 对了,补充一句,今天参观圣彼得大教堂,有一个事先攻略的看点未看到,那就是教宗乌尔班八世的墓碑(↓网图),在大殿右侧的礼拜堂里,由于教会方面搞活动摆座位给拦上了。这座墓碑也是由贝尼尼设计的巴洛克风格大理石墓碑。教宗带着三重冠、坐姿威严,举高的手臂仿佛正在演讲中的状态。青铜棺椁两侧分别是慈爱女神(左)和正义女神(右)。</p> <p class="ql-block">  教宗乌尔班八世可谓是“教皇中的基建狂魔、贝尼尼的伯乐”,圣彼得大教堂中的青铜华盖以及这座教宗墓龛都是他委托贝尼尼建造的,所以华盖上才会看到蜜蜂徽章,那是巴贝里尼家族徽章,教宗乌尔班八世就出自这个显赫的家族。有关巴贝里尼宫以及乌尔班八世的更多细节我将在本系列美篇之(四)《遇见卡拉瓦乔》再找机会分享。</p><p class="ql-block"> ↓瑞士卫队士兵穿着鲜艳的红、黄、蓝三色制服(误传为米开朗基罗设计),五百多年来一如既往地保护着教宗与梵蒂冈成,是梵蒂冈的一道亮丽风景。他们必须是瑞士籍天主教徒,男性,年龄在19至30岁之间,未婚,且服过瑞士军役。哈哈😄,条件还挺苛刻的。</p> <p class="ql-block">  美篇写到这里,忽然想到一个没啥用处的八卦问题,就是圣彼得大教堂里一共安葬了多少位教皇?互联网实在是一位最好的老师,立马告诉我了答案:截止目前(2025年),圣彼得大教堂共安葬了91位教皇。顺便还给我提供了一份梵蒂冈石窟平面图(↓),展示了圣彼得大教堂下层地下墓穴的结构与编号位置。</p> <p class="ql-block">  再补记一个本次罗马2025禧年之旅了解到的知识点:教廷在罗马的“治外法权领地”。</p><p class="ql-block"> 到过梵蒂冈的游客可能都有一个概念,就是这个国中国的领土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包括:圣彼得大教堂、教宗住所、西斯廷礼拜堂、博物馆和花园等),与北京天安门广场的面积差不多大。但是,在意大利罗马市区,还有一些地方虽然不在梵蒂冈城内,但属于教宗所有,享有特殊的治外法权,就像“大使馆”一样。这些地方包括:三座特级宗座圣殿(拉特朗圣若望大殿、圣母大殿和城外圣保禄大殿);宗座法院;宗座大学;教廷办公楼、印刷所、广播电台等设施;圣阶、拉特朗宫等朝圣与历史建筑。这些地方理论上归教宗主权(建筑外插有梵蒂冈国旗、无意大利国徽),但实际遇到犯罪或纠纷时,大多由意大利警方处理,教宗与意大利政府有合作协议。</p><p class="ql-block">  最后,展示一下我们的禧年证书。</p> <p class="ql-block">  还有,我们一路上购买的几个旅游纪念品:一个心形冰箱贴、一小瓶圣水、一枚禧年纪念币和一个桌上小摆件。</p> <p class="ql-block">  罗马2025禧年之旅的“穿越圣门”这一主题到此就全部结束了,接下来我们要开启艺术之旅、建筑之旅、补漏之旅的主题,暴走罗马城,去欣赏一下不同时期的大师杰作。期待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