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每当夜幕降临,繁星如尘,我总爱独坐阳台,聆听溪声,仰望星空。微风轻拂,思绪如羽,随风悄然飘向远方。而今夜,浩瀚无垠的星空,一颗流星倏然划过天际,我猛然惊觉——今天,我又迎来了自己的生日。如果说人的生命自孕育之时便已开始,那么算起来,我已在这颗体积尚不及太阳一百三十万分之一的星球上,绕日运行了整整六十八圈,行进了约六百三十九亿公里。在这场跨越两万四千四百七十一个昼夜的旅程中,我依旧只是宇宙尘埃上的一粒微光,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渺小纪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宇宙浩瀚无垠,而我们所依赖的地球,不过是其中一粒尘埃。包裹着这颗脆弱星球的稀薄大气层,是我们望向深空的第一道屏障,也是我们迈向星辰大海必须穿越的第一道门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我以胚胎之姿随地球绕行太阳的第一圈时——那时我的宇宙还只是母亲腹中温暖的羊水星系,外部世界的苏联“斯普特尼克1号”人造卫星已挣脱大气束缚,成为人类历史上首颗跃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如同挣脱卵鞘的蝉,率先跃入真正的浩瀚。这奇妙的时空重叠,让人类航天时代的黎明与我的生命曙光,在宇宙纪年中留下了并行的刻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正是在这段环绕太阳的旅途中,作为与航天时代共同生长、同频呼吸的普通人,我见证了栖息于这颗宇宙微尘上的人类,以智慧与勇气向自身渺小发起的最壮丽挑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我的旅程行至第十二圈时,人类的足迹开始踏入距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美国“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历时三天的太空飞行,先后穿越近地轨道、地月转移轨道和绕月轨道,最终成功实现人类历史上首次载人登月的壮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我的旅程行至第十三圈时,中国“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升空,它搭载的《东方红》乐曲通过电磁波划破了亿万年来寂然无声的宇宙深渊。那一刻,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五个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记得那年,我俯身趴在“凯歌”牌收音机旁,在短波段仔细搜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转播的来自太空的《东方红》乐曲信号。当那熟悉的《东方红》乐曲的电磁波信号从太空传至耳边时,我屏息凝神,仿佛在聆听地球与太空之间跨越时空的对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我的旅程行至第十九圈时,美国“海盗1号”探测器在历经11个月的太空飞行后,于距离地球约5.5亿公里的火星软着陆,携带的固定式科学仪器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在火星表面稳定运行并开展长期科学探测的探测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我的旅程行至第二十三圈时,美国“旅行者1号”探测器在完成长达38个月、约14亿公里的行星际航行后,抵达土星轨道,对土星环系统进行了详细探测。任务结束后,它调整航向,继续向太阳系外飞行,最终突破太阳风层顶,成为人类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航天器,开启了恒星际探测的新纪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我的旅程行至第四十六圈时,中国的“神舟五号”首次载着航天员进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至此,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我的旅程行至第五十一圈时,在蔚蓝星球的背景下,中国航天员成功推开“神舟七号”飞船的舱门,首次踏入太空,完成了自主出舱活动。那一刻,我仿佛也站在舱门口,望着无尽星河,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全球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核心技术的国家。从此以后,中国航天的步伐愈发急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我运行至六十三圈时,中国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高精度的定位导航服务。我开始习惯用北斗来规划我的旅行路线,仿佛它不仅是科技的结晶,更是人类智慧在宇宙中投下的又一颗星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我运行至六十四圈时,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历经295天太空飞行后,成功降落在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南部。通过单次任务,它一次性完成了火星环绕探测、着陆及火星车巡视探测,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成功实现火星表面软着陆的国家。同时,其搭载的“祝融号”火星车也成为全球首个在首次探测任务中即实现“绕、落、巡”全部阶段的火星巡视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我运行至六十五圈时,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已在轨建成,成为继苏联“和平号”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之后,人类建造的第三座长期驻留的大型空间站。然而,随着苏联空间站的退役,中国成为全球唯一拥有独立空间站的国家。那时我常想象,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到那看看,会是怎样的体验?而如今,通过网络空间站的直播间,我已经触摸到这份神奇——当镜头扫过舱内漂浮的水珠,或是航天员专注实验的侧影,那些遥不可及的细节变得鲜活可见;透过舷窗,更吸引我眼球的不仅是居高临下欣赏这颗蓝色星球上神秘的极光环,还能在宁静中观察地球的昼夜交替,感受人类的渺小与伟大,以及宇宙的壮阔与深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我运行至六十七圈时,中国的“嫦娥六号”成功实现了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采样返回,通过预设程序依靠机械臂表取与钻取相结合的方式,填补了人类对月背物质认知的空白。我站在阳台上,望着那轮明月,忽然觉得它不再遥远,而是我们探索旅程中一个熟悉的驿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就在本圈旅程即将完成时。中国“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在烈焰与轰鸣中刺破苍穹,顺利与“天宫”空间站交会对接。这是天舟系列货运飞船第八次为“天宫”空间站执行货运补给的任务,它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太空信使,在天地间构筑起稳定的运输走廊。就在此刻,我仰望星空,还想象这艘穿梭于轨道间的货运飞船,正满载着新鲜果蔬、实验设备与航天员补给,向着那座悬浮于深空的"天宫"疾驰而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六十八圈的旅程悄然流转。如今人类的探测器与航天员往来宇宙愈发频繁,从全球的轰动事件到探索宇宙的习以为常。我感受到了人类那挑战自身渺小、叩问苍穹的不屈意志与磅礴伟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想着想着,不觉间,一阵晨风掠过耳际。我的思绪从浩渺深空回到阳台,只见东方的天际已泛出微红,满天的星光也不知何时悄然隐退。这时,第一声蝉鸣突然划破晨间的寂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新的一天,开始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太空图片来自网络,感谢网络资源)</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