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西班牙(续安达卢西亚行记)

QYC

<p class="ql-block">除了科尔多瓦、塞维利亚、格拉纳达三座历史名城,安达卢西亚还有龙达、马拉加这样的风情小镇。此外,我们还游览了西班牙东部的瓦伦西亚、北部的毕尔巴鄂、西北的圣地亚哥,可谓散点又多彩。</p> <p class="ql-block">(龙达、马拉加~安达卢西亚风情小城镇)</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龙达</b></p> <p class="ql-block">龙达依山而建,居民临崖而居,立于750米高处悬崖上的小城被比喻为“云端之城”。远观鳞次栉比的白色民居近看略显参差,矗立在陡峭高耸的崖壁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给游人带来壮美奇幻的视觉感受。</span></p> <p class="ql-block">(安达卢西亚风格的民居)</p> <p class="ql-block">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不凡的历史传奇。史料记载龙达的历史可追溯到古罗马时代,罗马人判断出这座小城的战略价值,在此建立了定居点。</p><p class="ql-block">‍公元8世纪,摩尔人为龙达带来全新的文化维度。他们利用险峻的地形,将这里打造成固若金汤的军事要塞,并在峡谷两侧山顶上建立了繁荣的社区。</p><p class="ql-block">‍1485年,天主教军团收复龙达,结束了近800年的伊斯兰统治。</p> <p class="ql-block">(悬崖边的小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于18世纪的</span>新桥是龙达最<span style="font-size:18px;">著名的古迹,</span>高度近百米,由三个大拱门组成;桥的一面朝向居民区,是游客集中的摄影点;另一面横跨埃尔塔霍峡谷,越于万仞峭壁之上;龙达新桥的重要功能是将新城与老城连接起来。</p> <p class="ql-block">(龙达新桥)</p> <p class="ql-block">埃尔塔霍峡谷位于新桥下方,顺着新桥的观景台步行便可到达。沿途风光独特,流水、瀑布、巨石、峭壁,每个角度都藏着不一样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埃尔塔霍峡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海明威在小说《逝世在午后》中写道:“</span>若你渴望在西班牙度蜜月或跟人私奔的话,龙达无疑是理想的选择,小镇目之所及都是浪漫的风景......”不知有多少不同肤色的人曾钟情于追随海明威的足迹,去探寻文学地图上的浪漫“私奔小城”。</p><p class="ql-block">‍然而我确实无法共情将近一个世纪前海明威在龙达的感受,今天的龙达游人如织,白天很难找到一处幽静的“私会之地”。</p> <p class="ql-block">(龙达小镇~热门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黄昏时分,龙达安静下来,“私奔墙”前排队拍照留念的人群终于散去。多数游客只是路过打卡而已,较少逗留过夜,龙达的酒店因而性价比极高。</p> <p class="ql-block">(黄昏的龙达和安静的“私奔墙”)</p> <p class="ql-block">与我而言,龙达清晨的宁静最为难忘。那是一种未被打扰的盛况,此时大地已然苏醒,而人类尚未参与其中。那种未沾尘世的洁净,那片人类即将出场的光明,才是初夏清晨最动人的地方,也是世界最纯粹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龙达清晨醒来)</p> <p class="ql-block">龙达斗牛场是西班牙最古老的斗牛场之一。斗牛场广场建于 1785 年,斗牛的传统即在此诞生。</p><p class="ql-block">‍据传这个竞技场被用作骑术中心时,一位贵族从马上摔了下来,正当一头公牛意欲向他发起进攻时,弗朗西斯科·罗梅罗挥动帽子成功引开公牛;他的孙子佩德罗·罗梅罗后来成为西班牙历史上首批斗牛士之一,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无任何受伤经历的状态中完成职业生涯,</span>成为斗牛士中的传奇人物。</p> <p class="ql-block">(龙达斗牛场)</p> <p class="ql-block">‍龙达斗牛场可容纳 5000 名观众,还设有皇家斗牛博物馆,专门介绍斗牛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斗牛博物馆展示)</p> <p class="ql-block">‍我们下榻的酒店恰好紧挨着斗牛场,于是有机会在酒店屋顶阳台上拍摄斗牛场晨昏不同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斗牛场)</p> <p class="ql-block">(斗牛场晨昏~摄于酒店顶楼阳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马拉加</b></p> <p class="ql-block">马拉加位于地中海太阳海岸,是西班牙的第六大城市。据专家考证,公元前八世纪,来自地中海东岸推罗的腓尼基人建立了城市,当初名叫“马拉卡”。迦太基人、罗马人先后统治这里,马拉加城堡下至今保留着古罗马剧场,是城市中最著名的古迹。</p> <p class="ql-block">(古罗马剧场)</p> <p class="ql-block">公元5世纪西哥特人将马拉加纳入统治范围;公元711年摩尔人开启对马拉加将近800年的统治,伊斯兰艺术文化蓬勃发展;1487年卡斯蒂利亚王国收复失地,马拉加重回天主教的怀抱。</p><p class="ql-block">‍从公元16世纪上半叶至18世纪末,历经漫长的两个半世纪,<span style="font-size:18px;">马拉加大教堂</span>在原清真寺基础上建造而成。大教堂最初设计有两座塔楼,已建成的北塔楼高达84米,南塔楼因故未完工,“独臂大教堂”的雅号由此而生。</p><p class="ql-block">‍这座大教堂以文艺复兴风格为主,融入了哥特式、巴洛克、新古典主义元素,大教堂内装饰富丽堂皇,并收藏很多珍贵的宗教艺术精品。</p> <p class="ql-block">(马拉加大教堂外观)</p> <p class="ql-block">(马拉加大教堂内部)</p> <p class="ql-block">马拉加诞生了艺术天才毕加索,他曾说过:“没有体会过马拉加阳光的人,就创造不出立体主义的绘画艺术。”</p><p class="ql-block">‍罗马剧场不远处就是毕加索博物馆,附近的街头艺术也是浓浓的毕加索风格。马拉加明媚的阳光赋予毕加索无尽的创作灵感,他是世界上最多产的艺术家,一生创作的各类艺术作品包括:绘画1800多幅;雕塑1200多件;素描7000多幅;版画30000幅左右;陶瓷3000多件。</p> <p class="ql-block">(毕加索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毕加索风格的街头艺术)</p> <p class="ql-block">(毕加索的绘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毕加索的雕塑和陶瓷作品)</p> <p class="ql-block">马拉加一大亮点是惊喜邂逅梦幻海景酒店,房间前门对着巍峨的远山,打开后门是湛蓝的大海;山峦叠翠遮不住绚丽的晚霞,晨光熹微中太阳从地中海面升起;无论相机手机随便一按都是大片,令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在酒店感受地中海风情)</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瓦伦西亚</b></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东部瓦伦西亚的城市建筑群以鲜明的历史分层和先锋现代主义设计,彰显摄人心魄的古今对话。从哥特式瑰宝到科幻感十足的未来建筑,时空交织的景观,展现了城市千年演变的独特轨迹。</p> <p class="ql-block">(古城区市容)</p> <p class="ql-block">哥特式建筑杰作丝绸交易所建于1482年~1533年,由三部分组成:丝绸交易厅、塔楼和海关。丝绸交易厅为主体建筑,以螺旋石柱支撑肋拱穹顶,雕饰繁复如“盘龙拱珠”;作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哥特式民用建筑的经典案例,</span>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丝绸交易所)</p> <p class="ql-block">交易厅旁的塔楼和海关是大厅的附属建筑,塔楼用以关押赖账不还的人,塔楼底下是小礼拜堂;海关厅虽不如交易厅那般气派,但其描金彩绘天顶是稀世珍品,见证了瓦伦西亚作为丝绸贸易中心的黄金时代。 </p> <p class="ql-block">(塔楼和海关厅)</p> <p class="ql-block">瓦伦西亚大教堂融合罗曼式基座、哥特式塔楼、巴洛克式正门“狮子之门”,米格莱特钟楼高逾50米,是多元文化叠加的古典遗产。</p> <p class="ql-block">(瓦伦西亚大教堂~历史的叠加)</p> <p class="ql-block">艺术科学城是当代建筑大师卡拉特拉瓦的乌托邦式巨作,自1996年至2009年,耗时14年、耗资12亿欧元,将废弃的图里亚河床转化为科幻地标:</p><p class="ql-block">天文馆~形如“智慧之眼”,开合金属眼睑覆盖IMAX球幕影院,在倒映的水池中形成完整球体。 </p><p class="ql-block">菲利普王子科学馆~鲸骨状白色骨架结构,长达240米,互动式展览涵盖太空探索与DNA技术。 </p><p class="ql-block">索菲亚王后歌剧院~75米高头盔造型,230米悬臂金属羽毛屋顶挑战重力极限,内部设四大演出厅。 </p><p class="ql-block">海洋馆~环形屋顶的欧洲最大水族馆之一,模拟红海、极地等生态系统。</p> <p class="ql-block">(现代城市雕塑群)</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毕尔巴鄂</b></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北部沿海城市毕尔巴鄂是巴斯克大区最大的城市,比斯开省首府,曾是辉煌的工业重镇,随着岁月流逝城市逐渐走向衰落。</p><p class="ql-block">‍1997年古根海姆博物馆惊艳亮相,游客如潮水般涌来,短短6年就收回启动资金。“古根海姆效应”不断发酵,毕尔巴鄂从一座衰落的工业老城转型为生活旅游、投资条件最好的欧洲城市之一,演绎了“一座建筑挽救一座城市”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海滨城市毕尔巴鄂)</p> <p class="ql-block">天才设计师弗兰克·盖里奇思妙想,钛金流光如金属浪潮奔涌在内维隆河上,有人赞誉它像一朵盛开的钢铁之花,有人比喻它是一艘未来主义巨轮。巨大的蜘蛛雕塑守护在门前,艺术与建筑完美融合。</p><p class="ql-block">古根海姆博物馆极大地提升了毕尔巴鄂的城市文化品格,这个作品中洋溢着弗拉门戈、斗牛、毕加索、高迪式的西班牙文化,既激扬又沉静,倾倒全世界的万千民众。</p> <p class="ql-block">(古根海姆博物馆外观)</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前的蜘蛛造型)</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的现代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毕尔巴鄂是比斯开省的首府,比斯开桥却并不在毕尔巴鄂市内,而在从城里流向大西洋的内尔维翁河入海口一个喇叭形的海湾,这座奇特之桥就架在喇叭口狭窄的河口上。</p> <p class="ql-block">(比斯开桥旁介绍桥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说它是桥,却没有桥面,桥身悬挂着一个吊篮,“篮子”中间部分可停放车辆,两侧用来运送乘客。比斯开桥是世界上第一座供行人和车辆通过的高空拉索桥,欧洲、非洲和美洲的很多大桥都仿照该桥建造,只是保存至今的为数不多。</p> <p class="ql-block">(“桥”~轮渡)</p> <p class="ql-block">此桥官名叫“比斯开桥”,源自北大西洋的“比斯开湾”;桥左岸是海港工业区,叫“波图加莱特”,<span style="font-size:18px;">‍左岸的人叫它“波图加莱特桥”;</span>右岸是旅游风景区,叫“给丘”,右岸的人叫它“给丘桥”;还有人叫它“帕拉西欧桥”,以纪念桥的设计者、西班牙工程师阿尔贝托·德·帕拉西欧。</p><p class="ql-block">帕拉西欧是艾菲尔的学生,这座桥身的钢架结构很像巴黎的艾菲尔铁塔,都是十九世纪末的产物。当帕拉西欧受命修建一座横跨内尔维翁河口的大桥,并被要求不能妨碍河上船舶正常通航时,他便以老师用钢铁造塔的技法,在河口上方建造了一架巨大的行车,滑行于两岸的道路之间。</p> <p class="ql-block">(比斯开桥前的帕拉西欧塑像)</p> <p class="ql-block">(世界文化遗产~比斯开桥)</p> <p class="ql-block">比斯开桥是西班牙首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工业遗产,融合了19世纪的钢铁传统和当时新兴的螺纹钢筋轻质技术,被誉为工业革命时代最杰出的钢铁建筑之一、是功能性与建筑美学的完美结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