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章作者:DM</p> <p class="ql-block">殿军</p><p class="ql-block"> 回想我在单位的经历,几乎所有的竞技类比赛,由此延伸到我所能参加的各种体育项目,好像从来没有拿过什么奖。但我并未由此而感到悲观,反而有时候莫名其妙的自我感觉良好。这大概归咎于我的认知水平就是这么个档次。“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了解自己,体育项目对我来说,天生就含有弱的基因。常言道, “没有金刚钻,就别揽那瓷器活”,因此遇到什么比赛,我也就不敢强拧那个瓜。但是,该参加的活动我还是照样参加,该活动也得适当活动。</p><p class="ql-block"> 七七O大院的主楼,五楼是教室,四楼顶上是平台。有时候平台两边的门不上锁。二处的那半边更是有时连挂上去的羽毛球网子都不卸,因此给了一些喜欢活动的年青人提供了方便。中休的时候肯定抢不到,但有时借着学习培训课间休息的时候可以抡上它几下。那上面的场地够长也够宽,周围也没什么干扰,运动起来还是蛮舒服的。</p><p class="ql-block"> 说起运动,设计组办公室的柜子里有一副板球拍。记忆中,组里的板球拍和板球,是最纯最佳的组合。板球的球是用彩色公鸡翎子做的,颜色鲜艳漂亮,大大的板子得心应手,潇洒的翎子就稳稳地嵌在胶圈儿里面。但是有一点,这板球的公鸡尾巴时间长了就磨损严重,因此球飞起来又快又“贼”,所以您打它时可千万别眨眼,不然的话您根本看不清球窜升到哪里去了。球拍也制作得相当朴素,是用几层薄薄的胶合板粘到一起的,把儿挺长,抡起来,球击在板上乓乓作响。</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特别表述一下,打这种球,是需要有上好的良心的,意思是参加打球的两个人一定要情投意合永远都不要相互嫌弃。因为一旦真正打起来,一般的情况下,捡球的时间要比打球的时间长很多,很考验人的耐性。比较科学的解释大约是,您的屈服极限与疲劳韧性成正比,与中休时间成反比。根据我的经验,打这样的球,不但要拼体力,拼毅力,还要拼爱心,拼这个并没有多少人待见的体育项目。否则,您那一晃就会不见的定力和豪气,很容易在运动中丢失。要说这种球的技术含量,那您得自己评估。我要是越俎代庖,估多了估少了都不好。其实这还算不了什么,有时候,球真的会飞得无影无踪。若是您能在马上就要在双方都要急眼的时候找到它了,您一定是个魅力十足的人。</p><p class="ql-block"> 丰富的体育活动和健康的比赛项目,大概会让本不怎么喜欢运动的人也加入进来。有句话说得好,“重在参与”。但如果你觉得自己实在理亏,不妨说成是“重在掺和”也行。但其实有时候我感觉“掺和”与“参与”实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室里举行康乐棋比赛,几乎是全员参加。本着重在掺和的心态,我也兴冲冲地报了名。比赛运用的是淘汰赛机制。竞争激烈。比赛也非常热闹,观赛者众。比赛时,三室大办公室里每天中休时都是叮叮咣咣的,杀声阵阵。比赛到了最后,仅剩四人角逐,其中有我。我自然高兴的不得了。我想,这真是啊,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这回豁出去了。但到颁奖时,我仅得了第四名。</p><p class="ql-block"> 第四名。虽然也有奖,但着实有点儿心不甘。这不明摆着么,第一名是冠军,第二名是亚军,第三名是季军,那我得的是啥军哪?得好好研究研究。一考证,还真有收获,是殿军!殿军?殿军也行,殿下,大殿,殿后…… 只要不是那个垫底儿的“垫”。更为有趣儿的是,再仔细看一下,居然这前七名都有名分。分别为: 第五名,瑙军,第六名,剀军,第七名,太军。嗯,除了太军这货有点儿莫名其妙,其它头衔和名头都不错。这真是应了那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奖不在大,有级就行。由此,甚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