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檀氏 永泰访亲

檀学仁

<p class="ql-block">  青砖黛瓦间,岁月的纹路正悄悄重叠。当南京檀氏族人踏上永泰文藻的土地,脚下的每一粒尘埃都似在低语——六百年前,檀满德的脚步曾在这里印下最初的印记;而今,长江岸的烟火与闽江畔的晨雾,终于在同一片屋檐下相遇。</p><p class="ql-block"> 浦口区的稻浪与同安镇的茶山,本是隔着千山万水的风景,却因一个“檀”字有了血脉的牵连。祠堂里的族谱摊开,泛黄的纸页上,名字与名字在时光里相握,桥林镇的乡音与文藻五个村落的语调轻轻碰撞,竟生出奇妙的共鸣。或许是灶台边相似的烟火气,或许是长辈讲述往事时眼角同样的褶皱,让陌生的脸庞渐渐染上熟悉的温度。</p><p class="ql-block"> 不必说太多寒暄,当目光掠过祠堂匾额上共同的姓氏,便懂了这场奔赴的意义。长江的涛声与闽江的涟漪,在此刻汇成同一曲歌谣,唱着血脉如何跨越山河,将散落的星子重新连成璀璨的银河。</p> <p class="ql-block">  2021年通过檀氏宗亲的捐款以316万的价格在城关购置了一处370㎡的公寓作为会所。檀氏宗亲会所是宗亲联系的落脚点,是教育基金会的办事点,也是准祠堂的议事点。</p><p class="ql-block"> 今天文藻檀氏宗亲将在这里迎接南京檀氏宗亲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檀氏家族历史悠久,其姓氏起源主要有四种说法:一是 以祖名为氏:西周初,周武王的大臣檀伯达受封于河内,其后代子孙以祖名檀为姓。二是以封邑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齐国公族有人食采于檀城,子孙以檀为氏。三是姜子牙助周武王灭商有功,获赐檀木杖一根,赐姓檀,其后代遂以檀为氏。四是出自鲜卑族:据《魏志》所载,古代鲜卑族中有檀氏,后逐渐融入汉族。</p><p class="ql-block"> 檀姓是一个较为古老的姓氏,现今人口约五万,排在第五百一十五位。檀氏在全国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北方和长江沿线。</p><p class="ql-block"> 如此次来访的南京檀氏族人主要分布在南京市浦口区的星甸街道、江浦街道和桥林街道,有2000多人檀姓。</p><p class="ql-block"> 福建檀氏入闽始祖是檀满德,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入闽。永泰县同安镇五个村姓檀,约8300多人。</p> <p class="ql-block">  南京檀,原称“乌江檀”,源于“埠头檀”,起于元末,定居于明初。明末,形成五个分枝。目前,南京檀氏总人口在二千左右。</p> <p class="ql-block">  此次来福建永泰文藻访亲的人员有:檀庆浒、檀德华、王秋霞、檀香山、檀晓静、徐邦凤、檀安琪、檀时龙、檀仔阳、檀臣明、檀自来、兰兰、檀臣平、檀仕平、檀德林,共计十五位宗亲!</p> <p class="ql-block">🔺南京檀氏拜会永泰檀氏送的匾额</p><p class="ql-block">《江左闽中 檀枝并茂》</p> <p class="ql-block">🔺檀爱平(永泰县政协副主席)和檀遵华(文藻檀氏教育基金会会长)接匾</p> 🔺到场全体人员留影 🔺会场 <p class="ql-block">文藻檀氏教育基金会会长檀遵华在迎接南京檀氏宗亲会上讲话</p><p class="ql-block">各位南京檀氏宗亲:下午好!</p><p class="ql-block"> 首先让我代表文藻檀氏教育基金会向南京浦口区15位来访的檀氏宗亲表示热烈的欢迎!</p><p class="ql-block"> 大家初来乍到,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接待大家的这个地方是文藻檀氏教育基金会会所。2021年通过檀氏宗亲的捐款以316万的价格在城关购置了这个370㎡的公寓作为会所。檀氏宗亲会所是宗亲联系的落脚点,是教育基金会的办事点,也是准祠堂的议事点。2020年12月6日与开发商签定购房合同,2021年3月迁入并办理了产权证。为檀氏办了一件千秋大事! </p><p class="ql-block"> 文藻檀氏历来都对教育予以高度的重视。文藻檀氏教育基金会成立于1995年,30年来,已经有457位宗亲为檀氏教育基金会累计捐款490万元。倾囊助学高风在,瑞气盈门硕果丰。如2017年,94岁高龄的檀永钿慷慨捐出平时积攒的25万元。檀乃松百岁夫妇于期颐之年捐出毕生积蓄35万元。2020年,己故檀文兴宗亲的亲人为其把生前的20万元积蓄全部捐献给教育基金会。定居香港的林丽玉女士乐捐30万元。檀东鍟宗亲以他父亲檀仁梅的名义从2019年开始每年拿出5000元捐献给教育基金会。美德似水,润泽晚辈心田;意志为犁,耕耘知识沃土。讫今为止已经为博士研究生12人,硕士研究生40人,大专及本科436人发放奖学金96万元。并对5个家庭困难的学生发放16000元助学金。我们祝愿文藻檀氏宗亲莘莘学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无阻,在生活的舞台上大放光彩。不忘祖恩祖德、立德成才、砥砺奋进,奋发有为,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谱写新时代文藻檀氏诗书传家报效国家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 尚武崇文是文藻檀氏的优良传统,文藻为古村落,自檀氏始祖落户,己有500多年历史。文藻历代民风强悍,族亲观念强,练武自卫,檀家拳护卫檀氏一脉在此富庶之地生息发展。改革开放后,檀氏习武热重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武风盛行,并被有关部门重视。檀家拳发祥地荷洋、上坊两个村分别于1985年被评为“县级武术之村“的称号。在外宗亲檀木林发起,热心宗親檀遵华、檀遵枝、檀遵银、檀邦国、檀利民等推动下,于2018年8月12日永泰县武术协会檀氏传统武术文化研究会在檀氏宗祠挂牌成立。2021年11月1日经永泰县民政局审批更名为“永泰县檀家拳武术文化研究会。武术是一种文化力量。一种行走的乡愁。无论身在何处,檀家拳里都有家山与亲情。</p><p class="ql-block"> 最后祝各位宗亲永泰之旅愉快!</p> <p class="ql-block">🔺来访宗亲檀庆浒、檀德华、王秋霞、檀香山、檀晓静、徐邦凤、檀安琪、檀时龙、檀仔阳、檀臣明、檀自来、兰兰、檀臣平、檀仕平、檀德林,十五位宗亲自我介绍</p> <p class="ql-block">🔺为方便联系,互留手机号码。</p> <p class="ql-block">🔻座谈会后,参观文藻檀氏教育基金会会所</p> 🔺永泰文藻檀氏概况 🔺文藻檀氏会所宣传栏 <p class="ql-block">🔺捐款伍万元及以上宗亲筒介</p> <p class="ql-block">🔺弘扬宗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p> <p class="ql-block">🔺檀氏宗祠及文藻檀氏教育基金会导览</p> <p class="ql-block">  檀家拳是南拳的一种传统拳术。短兵相触讲究力道和快速。其主要特点是底力、催力、钳缩力、抖劲;三路端正,以气催力、力从脚起、蓄于身腰、发于拳、掌。发劲刚沉、拳势激烈,拧一身劲于一点,技手多变,劲力干脆精巧,近身短打为主。与此同时还产生丈二杖、铁尺、双铁尺、钩镰枪等武术器械和套路。在生活和劳动中随手拈来都是武器,如拐杖、扁担、板凳、锄头、田塍刀等,并且自成套路,让人大开眼界。</p> <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后,檀氏习武热重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武风盛行,并被有关部门重视。檀家拳发祥地荷洋、上坊两个村分别于1985年被评为县级“武术文化村“的称号。在外宗亲檀木林发起,热心乡亲檀遵华、檀遵枝、檀邦国、檀遵银、檀利民等推动下,于2018年8月12日永泰县武术协会檀氏传统武术文化研究会在檀氏宗祠挂牌成立。2020年经民政局审批更改为“永泰县檀家拳武术文化研究会“。</p> 🔺文藻檀氏宗亲博士墙 🔺文藻檀氏三代五博士 <p class="ql-block">🔺1995年至2021年购置会所及奖学助学捐款名单</p> <p class="ql-block">🔺介绍檀乃松奖学助学基金专栏</p> <p class="ql-block">介绍檀永钿奖学助学基金专栏</p> <p class="ql-block">🔺文藻檀氏学子获奖学金名单</p> <p class="ql-block">🔺檀东铿先生书画作品鉴赏</p> <p class="ql-block">🔻南京檀氏理事会会长檀庆浒参观文藻檀氏教育基金会会所后题文</p> <p class="ql-block">题文藻檀氏会所</p><p class="ql-block">锐意修文,文藻涌文博</p><p class="ql-block">潜心习武,武乡生武魁</p><p class="ql-block"> ——2025.7.24</p> 🔻晚宴(万豪大酒店) <p class="ql-block">第二天(7月24日)前往同安镇芹草村千柱峰景区游览</p> <p class="ql-block">  🔺在芹草村西侧,有一处叫寨顶的地方,有一南北走向的悬崖峭壁,人们将这组雄峻的山崖取名‘’千柱峰‘’。</p><p class="ql-block"> 据地质专家介绍,千柱峰奇特的地貌形成于1亿1千万年前的白垩纪中生代。芹草村南面百漈沟长达约1公里的断裂带形成高山、峡谷、瀑布、溶洞等诸多自然奇观。在百漈沟景区梧桐镇一侧入口处的大樟溪河床上,有一大片岩层充满褶皱的青石岩,称为流纹岩。</p><p class="ql-block"> 上述由百漈沟、千柱峰、大樟溪流纹岩三块区域地质遗迹组成面积的6平方公里的‘’百漈沟地质公园‘’,经申报,获评‘’福建省级地质公园‘’。</p> <p class="ql-block">🔺2017年,41位村民筹资组建‘’千柱峰旅游公司‘’,拟开发千柱峰栈道旅游项目。需投资5000万元,目前已投资3000多万元。</p> <p class="ql-block">🔺芹草岩画考察记</p><p class="ql-block">在2018年开发千柱峰景区时,偶然发现施工便道岩壁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图文符号,方的圆的各种奇异的符号。可能有极高的考古价值。一、2月26日下午,同安镇人大主席向县文物管理站郑启凡站长报告,发现芹草村千柱峰岩壁有神秘图文符号,并微信发送现场拍摄图片,郑启凡站长认为具有文物价值,并于次日向市县相关部门报告。二、2月28日上午,海峡都市报在郑站长、陈主席陪同下,到场采访并于当日发布发现信息,各大网站纷纷转载,芹草岩画引起多方关注。三、3月1日,海峡都市报带上现场拍摄图文及视频资料,专程采访欧潭生教授,殴教授认为岩画系人工所为,具有重要文物价值。海峡都市报第二次报道岩画,引起较大反响。四、3月5日,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到现场采访,郑站长及部分群众解读了岩画发现的过程,回城后,电视台专程采访欧教授,认为岩画系人工所为,3月7日晚上7点20分播出时长22分的芹草岩画专题片。五、3月6日上午,李建军教授在鲍国忠老师陪同下,到现场察看,认为芹草岩画是人工所为,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六、3月9日上午,福州市文物局邀请省博物院范雪春、陈子文研究员及福建师大林蔚文教授到现场考古,认为岩画系自然形成,但是不作为最后考古结论,海峡都市报进行跟踪报道。七、3月13日上午,欧潭生教授在市文物局陪同下,专程到现场考古,认为芹草岩画系自然和人工双遗产,并发文予以解读。县内微旅游等网路公众号予以跟踪报道并被多家网络媒体转载。八、4月7日,福建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周伟栋到现场察看,认为岩画是国内罕见地质奇观。九、4月13日,县村保办邀请:孙 华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张亚莎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岩画研究中心主任 汤惠生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岩画委员会执委佟 珊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教师张义生 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建军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福建省防御性古建筑研究专家、中国圆明园学会园林古建研究会理事到现场联合考古,经两日研究探讨,未能作出明确结论,至目前,芹草岩画已引百家争鸣,尚无一致明确结论意见。神秘继续,期待科学破解。十、6月12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严光生一行11人,来到芹草村千柱峰实地考察“岩画壁刻”经专家11人实地考察。认为是自然形成,地质“飞来石”奇观,世界罕见。中国唯一的地质遗迹。之后至今,芹草岩画未有新的专家解读。</p> <p class="ql-block">🔺陈为晶经理介绍景区古树——刺柏</p> <p class="ql-block">🔺根据永泰县林业局2024年12月28日《关于永泰县千柱峰刺柏古树群调查工作汇报》芹草村千柱峰景区有刺柏300多株,百年以上剌柏33株,平均年龄165年。</p><p class="ql-block"> 刺柏古树生长在天柱峰景区崖壁上,历尽沧桑岁月,任凭风吹雨打,树姿百态,风情万种,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是景区重要的自然景观资源。</p> <p class="ql-block"> 凌云志桥 </p><p class="ql-block"> 基本概况:该桥全部采用钢结构,桥身全长100米,跨度达88米,悬空高度100米,总用钢量300吨,其独特的设计在福建省内尚属首例 。</p><p class="ql-block">​ 建设难度:施工过程中面临着深度、高度把控以及高空重物吊装等诸多难题,但经过专业施工团队的努力,这些问题都一一得到解决 。</p><p class="ql-block">​ 建设进度:2025年2月基本完工 。</p><p class="ql-block">​ 景观特色:桥横跨在两座巍峨的山峰之间,气势恢宏,与周围的远山、草木、怪石等自然景观相互映衬,为游客提供了绝佳的观景视角,站在桥上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p> 🔺在凌云志桥前合影留念 🔺在凌云渡桥上合影留念 🔺凌云渡上留影 <p class="ql-block">🔺油杉王公园位于当地人称作‘’水口‘’的地方。‘’水口‘’地方一般都种植风水树。这密林间散落着将近20株油杉组成的古树群。</p><p class="ql-block"> 这棵油杉于2014年经福建省林业部门测定其胸径2.14米,树高25.8米,冠幅达28.7米,树龄960年,被定为‘’福建油杉王‘’。2018年入选‘’中国最美古树‘’名录,实属全国罕见。</p> <p class="ql-block">🔺大家在“油杉王”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茶字拆开,即‘’人在草木间‘’,正是取其意。‘’人在草木间,倾听山谷流‘’,于是在茶山上建一座三层接待楼,名曰:草木谷。</p> 🔺草木谷创始人卢伯美与参游者在草木谷前合影留念 <p class="ql-block">  老卢从青年到中年时代都在占柄村务农。</p><p class="ql-block"> 1982年是改革开放的第四个年头,一统天下的计划经济逐渐走向市场经济。1983年的春天,老卢也跟着芹草村的亲戚从福州马尾乘船前往上海经商,一去就是12年。他生意慢慢做大,从零售开始,到成为批发商,有了可观的收益。挖了第一桶金。</p> <p class="ql-block">🔺永有细茶,发于名山古刹,历史久远,有志可查,此茶明洪武间已列入贡品,今传世遗香,得造化之灵秀,集天地之精华。故而轻啜浅饮,可使人如归自然,如入胜境。细茶之细,细欺雀舌,何时得之?谷雨前后也。细茶之成者,源于自然,成于匠心,怜敬茶者,施以巧手之工,轻揉慢捻,借微文火,缓烘精焙,方得存青留香,为人之所好也。</p> <p class="ql-block">  老卢在上海看到了广阔的茶叶市场。1996年3月,老卢毅然转身从上海回乡创业,投资百万,在老家占柄村创办卢峰茶厂(福建省卢峰茶业有限公司前身)。</p><p class="ql-block"> 他开垦流转了700多亩茶山,对传统茶树进行改良垦复,引进黄金芽,安吉白茶,乌牛早等江南名品,掀起一场绿茶革命。</p> <p class="ql-block">  老卢在上海看到了广阔的茶叶市场。1996年3月,老卢毅然转身从上海回乡创业,投资百万,在老家占柄村创办卢峰茶厂(福建省卢峰茶业有限公司前身)。</p><p class="ql-block"> 他开垦流转了700多亩茶山,对传统茶树进行改良垦复,引进黄金芽,安吉白茶,乌牛早等江南名品,掀起一场绿茶革命。</p> <p class="ql-block">  2020年开始,在茶山道路两旁种植美国紫薇和福建山樱花,三年多时间,紫薇和山樱花相继开花。</p><p class="ql-block"> 2022年3月,小卢从湖北江苏一带采购了一种叫做‘’金叶银杏‘’的银杏落户卢峰茶山。目前,全省种植金叶银杏的仅草木谷一家。金叶银杏需要高海拔和温差,才能长出金黄色的叶子。这种独特的气候要求也可以体现出永泰绿茶的生长环境。从3月底开始长出金黄色叶子,到11月才落叶,这正好是绿茶最好时节。绿茶的最好时节通过金叶银杏吸引大家来茶山。同时,金叶银杏的颜色与绿色茶山、红色的土地的组合在视觉上更有层次感!</p><p class="ql-block"> 金叶银杏可能很多人第一次听到,她在草木谷欢迎您!</p> <p class="ql-block">  老卢用十多年时光创下一份绿色产业。女儿卢贵云有志还乡创业,2019年,小卢离开工作了16年的福州日报社,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的行列中去。</p><p class="ql-block"> 小卢凭借一个媒体人的眼界,在福州成立了卢峰茶叶子公司——福州市草木谷文旅发展有限公司。</p><p class="ql-block"> 老卢在同安专事茶山管里、茶叶生产等日常事务;小卢常住福州对接外联、品牌宣传和茶旅运作等事宜。</p> <p class="ql-block">  2022年谷雨时节,永泰第三届春茶开采节——以‘’云赏‘’永福细茶呷出春的韵味为主题的采茶节,在同安占柄村卢峰茶园拉开序幕。这是卢峰茶叶公司举办的第三届采茶节活动。旨在以节带动茶旅!</p><p class="ql-block"> 草木谷茶旅之路己初步形成。它将与同安的避暑胜地、庄寨旅游、自驾游集散地串成一体,随着茶山各种设施的不断完善,草木谷将是放牧心灵的好去处!</p> 中午卢经理设午宴招待我们 <p class="ql-block">午宴后,前往“福建省云芳茶业有限公司”参观</p> 🔺参观茶叶加工车间 <p class="ql-block">  福建省云芳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3月,注册资本5060万元,公司座落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同安镇官路村良山坪11号,为福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永泰县知名茶叶经销企业家、官路乡贤檀云先生返乡创立,主营精制茶加工、茶叶种植、酒、饮料及茶叶批发等业务。</p> <p class="ql-block"> 公司依托天津云芳茶叶商行,已实现产、供、销一体化,2023年实现年销售收入2059万元。现有技术人员13名,销售人员20名,工人120余名,各部门权责利明确,管理规范高效,近三年无质量安全问题。永泰县同安镇气候温和湿润,空气清新,水质清澈,昼夜温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具有高海拔茶园相对低温、高湿和多云雾的特征,有利于增加茶叶叶绿素和氨基酸的含量,提高茶叶色泽和滋味。</p> <p class="ql-block">  凭借优良的茶叶种植条件,公司在永泰县承包30年的同安镇官路村茶山,建设绿色生态茶园,已累计投入近300万元,引进优质茶树新品种龙井43#、安吉白茶、黄金芽、乌牛早、福。鼎大毫,新植及改良32万余株茶树,自前已引进种植茉莉花茶、白茶等多个新品类,品质优异,开发“韵远春”、“溢品天下”牌的红茶、绿茶等产品,是当地茶叶种植大户,已辐射带动周边3个村庄约2780亩茶园提质增收。</p> <p class="ql-block">🔺总经理檀云夫妇与全体人员在公司大楼前合影留念</p> 🔻下午三点,前往文藻 <p class="ql-block">首先拜访荷洋村的“德智堂”</p> <p class="ql-block">🔻之后,前往拜访座落于上坊村的“檀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宗祠,是供奉与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是儒家传统文化的象征,是体现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是凝聚民族团结的场所。他往往是城乡中规模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群体,不但巍峨壮观,而且还注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成为地方上一大独特的人文景观,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中华儒教文化的代表。</p><p class="ql-block"> 宗祠,记录着家族传统与曾经的辉煌,是家族的圣殿。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儒教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檀氏宗祠对面仙山上的檀家仙庭</p> <p class="ql-block">  文藻檀氏宗祠坐落于永泰县同安镇上坊村坂尾,坐北朝南,簇拥钟灵之地。</p><p class="ql-block"> 文藻宗祠是入闽三世祖福宁、四世祖檀兴祖历经15年艰辛经营建造而成,竣工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历史上曾遭匪祸,三次被焚毁破坏。檀氏族人不屈不挠,分别于清朝康熙年间和民国九年重建。近年又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修缮。</p> <p class="ql-block"> 文藻檀氏宗祠</p><p class="ql-block"> 文藻檀氏宗祠坐落于永泰县同安镇上坊村坂尾,坐北朝南,簇拥钟灵:祠前一片平坦田畴,一条溪涧环祠而流。祠堂西侧,海拔一千多米仙山拔地而起,仙山三峰,形似笔架,从闽清坂东远眺,如天马行空。</p><p class="ql-block"> 文藻檀氏宗祠是入闽三世祖福宁、四世祖兴祖历经15年艰辛经营建造而成的,竣工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建成后屡遭匪祸,三次被焚毁破坏。檀氏族人不屈不挠、克服困难,分别于清朝康熙年间和民国九年重建。近年又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修缮。</p><p class="ql-block"> 祠堂建筑保持明代风格。祠堂所在山形犹如卧牛,前部牛项地。祠堂依山就势,因地制宜,两层祠埕与一座主厅沿山势层层向上。尊宗谒祖代代相传,风格依然不变:重檐层叠、座座相连、四梁扛井、门亭耸立。</p><p class="ql-block"> 祠堂整体为土木结构,造型大气、壮观。椽瓦盖顶,屋脊高达10米,正座宽22米,深35米,建筑面积770平方米,四周通水沟,总占地面积(包括厨房、停车场等)约3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主体建筑包括主厅、上下天井、戏台(1985年修缮时拆除)。正中是列祖列宗神龛。廊檐下方有上、下两埕内天井,四周用石板条砌廊沿,方块石铺埕,天井两边是书院、谯楼;下座厅堂和厅两侧为二层厢房,有游廊相连,整个下座底层通透宽敞。</p><p class="ql-block"> 为凸显祠堂功能及文化氛围,1998年悬挂捯饬了的主厅牌匾与祠柱楹联。扛梁前后悬挂着明正德皇帝颁赐的"恩赐义官”牌匾,以及“教育学博士”、“药物学博士”、“化学博士”、“哲学博士”、“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画坛名家”、“全国劳模”以及“节孝”、“武举”、“武术之乡”、““强身健体”等10多面牌匾,体现宗泽长流人才辈出,激励着后代不断进取奋进。</p><p class="ql-block"> 祠内柱子上有楹联18副,如“门对仙山永继宗支祥发文藻绵世泽,地临坂尾纷繁世裔忠贤中华振家声;赐龙杖遗封祖德宗功绵永享,阐礼经守本左昭右穆导长馨“等正金覆竹楹联。楹联书法请吴协生、陈奋武、赵玉琳等6位国家级书法家和6位省级书法家书写。对仗工整、文句持重、书法遒劲、堂构生辉。</p><p class="ql-block"> 永泰檀氏自明朝入闽定居文藻境,迄今历时五百多年,分布于同安镇的荷洋、上坊、官路、新村、连山等五个行政村。已繁衍25世,发祥8300多人。</p><p class="ql-block"> 文藻檀姓祖籍在安徽池州建德县石门乡。始伯祖为檀余庆,为明代洪武乙亥(1395年)江西饶州府守御。檀余庆因秋粮犯事而谪戍闽疆,一路向南,旅途艰辛,病逝于途中,后葬兴化潭头;始祖满德公(余庆公之弟、指挥使威武大将军),在明洪武丙子年,朝廷诏令其顶兄服役,入闽后于明宣德8年亦因病卒;继宗(袭职锦衣卫)、福安公、福宁公(三世祖)相继顶补其役。</p><p class="ql-block"> 明成化18年福宁公携同侄兴祖等叔侄五人,由闽兴化潭头迁永福廿三都官贤里文藻境坂尾,择址定居,开基立业。</p><p class="ql-block"> 家族迁徙多为时代风云的浓缩。在时代背景下,檀氏先祖代代相传,瓜瓞绵延,历经艰辛,砥砺前行。从入闽抵达文藻境,前后历时八十六年之久:背负三代先祖遗骸抵达文藻,安葬三代先人,开始垦荒耕田,才落下那一路艰辛、飘泊、迁徙的帷幕。迄今檀氏世居永泰文藻已有5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檀氏族人的经历凝聚成了爱国爱族、和睦乡邻、重教崇文、严正厚道的祖规祖训,保留习武强身的习性。为发扬耕读传家、崇文尚武的优良传统,文藻檀氏分别于1995年和2019年成立了“文藻檀氏教育基金会”和“檀家拳武术文化研究会”,并于2021年筹资300多万元在永泰樟城镇县府路购置了37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做为教育基金会和武术文化研究会的办公场所,称文藻檀氏会所。</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30年代,檀仁梅远赴美国留学,荣获哲学博士学位,首开永泰县留洋摘取最高学历之先河。此后,檀氏多位宗亲也先后荣获博士学位,截至2024年,文藻檀氏一共有18位获得博士学位和40位获得硕士学位,有近500位考上大专以上学校的檀氏学子领取了文藻檀氏教育基金会颁发的奖学金。</p><p class="ql-block"> 文藻檀氏习武之风尤盛,尚武基因源远流长。檀兴祖,继承明朝军队拳术、器械套路,再融合民间武术精华,创建“檀家拳”。据载,在清乾隆至道光年间,文藻檀氏共出了6位武庠生。</p><p class="ql-block"> 近年“檀家拳”作为地方有代表性的特色拳种,被评为福州市级非遗。从1985年起,文藻檀氏武术馆曾派出代表队,参加有国家、省、市举办的比赛和演武展示获得佳绩,所在两个村荷洋村和上坊村荣获“武术之乡”称号。 </p><p class="ql-block"> 檀氏肇基文藻,俊彩星驰、代有英贤:檀兴祖,明正德寅辰年,福州兵荒,他出资安民饥,助饷增兵以靖海盗,皇帝赐“恩赐义官”牌匾以旌褒;檀典朝,32岁考中武举,为檀家拳的武宗;檀育三,书法家,兼通汉文、数学;檀泽典,在福州宫巷兴建“檀氏祠堂”;檀仁梅,获美国教育学博士学位,福建师大教授、教务长,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一家三代五博士,并获省教育厅授予的“教育世家”牌匾;檀东铿,福建师大美术学院院长,福建美协副主席,工笔画名画家;檀云坤,管理学博士,中共十九大代表、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檀勤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檀伊洛,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檀积蒲,华东区劳模,受到周总理的亲自接见;檀永钿,教授,曾任抗美援朝志愿军翻译;檀兆芳,中学高级教师,发明几何扑克,被《人民日报》等刊物登载;檀乃松,中学高级教师,解放初曾任永泰同仁中学(现一中)副校长,后任闽侯一中副校长。</p><p class="ql-block"> 文藻檀氏(第一世至五十一世)行第世序:满继福兴则仲德文廷衷卿汝仕帝典曰克明峻儒遵东鲁治美西京咸资元化同享太平根源周杖赣饶职贤洪武召屯胜景兆祥</p> <p class="ql-block">🔺南京檀氏参访团向文藻檀氏宗祠赠送匾额,文藻檀氏宗祠理事会会长檀春生和副会长檀遵迟喜接匾额</p> <p class="ql-block">🔺全体人员在檀氏宗祠前合影留念</p> 参观宗祠 <p class="ql-block">文藻檀氏宗祠理事会与文藻檀氏教育基金会向南京檀氏参访团赠送墨宝</p> <p class="ql-block">文藻檀氏宗祠理事会举办欢迎座谈会</p> <p class="ql-block">南京市檀氏理事会会长檀庆浒发言</p> <p class="ql-block">会长好!在座的宗老、宗亲们好!</p><p class="ql-block"> 我姓檀,名庆浒。我们一行,来自南京,是高平檀氏中的“南京檀”。南京檀,原称“乌江檀”,源于安徽池州的“埠头檀”。迁徙于元末,定居于明初。清初,形成“庙子檀”、“刁檀”二部;至清代中叶发展成“庙子檀”、“檀洼”、“檀门桥”、“刁檀”、“篱笆檀”五个分枝。目前,南京檀氏总人口在二千左右。此次来福建永泰文藻访亲的人员,来自南京浦口区的星甸街道、江浦街道和桥林街道,名单为:檀庆浒、檀德华、王秋霞、檀香山、檀晓静、徐邦凤、檀安琪、檀时龙、檀仔阳、檀臣明、檀自来、兰兰、檀臣平、檀仕平、檀德林,共计十五位宗亲!</p> 🔺部分来客做了自我介绍 <p class="ql-block">🔻文藻檀氏宗祠理事会会长檀春生致欢迎词</p> <p class="ql-block">尊敬的南京檀氏宗亲代表们,亲爱的永泰文藻檀氏家人们:</p><p class="ql-block"> 今天,闽江之畔惠风和畅,文藻故里喜气盈门——我们迎来了从金陵远道而来的檀氏宗亲!当“高平”二字在寒暄中频频响起,当族谱里的脉络在笑语中渐渐清晰,我想,此刻在座每一位的心头,都涌动着同一份滚烫的情感:这不是普通的相聚,是血脉的重逢;这不是偶然的会面,是宗脉的召唤!回望历史,我们檀氏一族,从高平郡望走来,或因仕宦迁徙,或为生计奔波,在岁月长河中开枝散叶。</p><p class="ql-block"> 南京的宗亲们守着古都文脉,永泰的家人们护着文藻根基,自明成化18年(1482年)入闽,至今543年。繁衍25代共8300多人分布5个行政村。本祠乃四世祖与福宁公择基建祠,竣工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至今529年。我们虽隔千里山水,却始终共用一个“檀”字,共念一份祖恩。就像这闽江与长江,看似分流,终究同归大海;就像这两地宗亲,纵使久违,一见面便知是骨肉相连! 刚才看着大家执手相认,有的翻着族谱找共祖,有的聊着辈分论亲疏,那份自然流露的亲切,正是血脉的力量。这份力量,让我们跨越地域的阻隔,在今天紧紧相拥;这份力量,也让我们明白:宗族的兴旺,从来不只是单支独脉的繁荣,而是各房各支守望相助、彼此托举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在此,我提议,让我们为这份跨越千里的宗脉情分鼓掌!为今天这场“不是家人,胜似家人”的盛事鼓掌!也愿我们以今天为新起点,多走动、常联系,让南京的故事传到永泰,让文藻的家风播向金陵,让檀氏的香火,在代代相传中愈发兴旺!</p><p class="ql-block"> 最后,敬宗亲,敬宗脉,敬我们共同的明天——干杯!</p> 🔺部分檀氏宗亲发言 <p class="ql-block">文藻檀氏宗祠理事会在祠堂设晚宴招待客人</p> <p class="ql-block">文藻11岁檀艺菲向南京檀氏宗亲献送书法作品</p> 🔻25日前往云顶游览 <p class="ql-block">  中国云顶景区位于福建永泰县青云山山顶,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总面积36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乘缆车前往红河谷与翡翠谷参观</p> <p class="ql-block">  🔺红河谷:谷底由红色流纹岩构成,有清晰的火山岩浆淌过的痕迹,游客可以下到谷底与溪水亲密接触,体验嬉水乐趣 。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翡翠谷:谷中两条瀑布交汇形成许多碧绿深潭,潭水如缸缸碧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p> 翡翠谷旁合影留念 🔺乘缆车返回 在“柴火灶”民宿饭店用餐 午餐后,前往天池草场 <p class="ql-block">​天池草场</p><p class="ql-block">由亿万年前火山喷发后形成,一汪碧水四季不干。5万平方米的碧绿草场如丝带般环绕在天池周围,游客可在此放风筝、野餐等 。</p> 🔺在天池景区门口留影 乘滑道上天池 <p class="ql-block">🔺在天池草地峰顶合影留念</p> 🔻乘滑道下山 参观QQ蛋屋 <p class="ql-block">QQ蛋屋,有充满特色的蛋居群,还有民国风格主题酒楼好汉酒楼,游客可以在这里逛风情街,感受独特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晚上,在泰盛大酒楼设宴为南京檀氏宗亲饯行。</p> <p class="ql-block">🔺临別时,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青云山书画院名誉院长、永泰县书协名誉主席檀遵枝向南京檀氏宗亲代表团赠送了《永阳书画名家檀遵枝作品》一书。</p> <p class="ql-block">  尊敬的南京檀氏宗亲代表们,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离别之际,心中满是不舍。今日闽江畔的血脉重逢,让我们更深切感受到“檀”字相连的分量,体会到高平宗脉同源的深情。</p><p class="ql-block"> 感谢南京宗亲远道而来,让金陵文脉与文藻家风交融共鸣。愿此别后,我们常念这份骨肉情分,多走动、勤联系,让两地宗亲的情谊如闽江汇长江般绵延不息,让檀氏香火在代代相守中愈发兴旺。</p><p class="ql-block">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宗亲归途顺遂、平安康健,期待来日再聚,共话宗亲情、同续家族缘!</p> <p class="ql-block">🔻张承榕(中共永泰县委原常委、宣传部原部长、永泰县人大原副主任(正处)、永泰县人民政府原副县长),看《南京檀氏 永泰访亲》美篇有感,特撰诗词赋联两幅。</p> <p class="ql-block">诗词赋联-南京檀氏永泰访亲</p><p class="ql-block"> 张承榕</p><p class="ql-block">[玫瑰]五律--南京檀氏永泰访亲</p><p class="ql-block">血脉牵江闽,</p><p class="ql-block">相逢认本真。</p><p class="ql-block">祠前同叩祖,</p><p class="ql-block">笔下共书亲。</p><p class="ql-block">雾锁茶山秀,</p><p class="ql-block">风吟稻浪新。</p><p class="ql-block">祝言凝聚匾,</p><p class="ql-block">檀岁满枝春。</p><p class="ql-block">[玫瑰]词-沁园春.檀氏永泰会亲</p><p class="ql-block">溯本寻源,跨越山河,血脉相牵。看青砖黛瓦,祠堂焕彩;宗亲聚首,笑语喧天。匾额凝情,联辞寄意,江左闽中一脉传。同携手,访藻园胜境,武术遗篇。</p><p class="ql-block">忆追先祖行迁,将星散天涯一线连。叹光阴流转,初心未改;宗亲再遇,暖意盈颜。百漈沟深,藤山景秀,共醉今朝聚首欢。承先志,愿檀枝并茂,世代绵延。</p><p class="ql-block">[玫瑰]檀氏永泰会亲赋</p><p class="ql-block">夫檀氏之脉,源远流长;先祖之德,播于四方。江左有支,桂根浦邑;闽中有派,衍于永泰。两地相隔千里,一姓连着心房。</p><p class="ql-block">昔者檀公德满,肇基文藻,开疆拓土,传家以孝悌;后世子孙绵延,分居金陵,立业兴邦,继世以耕读。岁月流光,星移斗转,然血脉之丝,未曾断绝;宗亲之念,历久弥坚。</p><p class="ql-block">南京宗亲,十五人组团,携诚而来,踏闽地之土,叩文藻之祠。永泰宗亲,設筵相迎,引观宗祠,共溯谱系。匾额“江左闽中,檀枝并茂”,字字含情,道尽同根之谊;联句“锐意修文,潜心习武”,句句寄志,彰显传家之风。观百漈沟之奇,赏云顶之秀,访教育基金,探武术协会,步步皆景,处处含情。</p><p class="ql-block">嗟夫!山高水远,隔不断血脉相连;岁月沧桑,磨不灭宗亲之念。今日相聚,非为宴饮之欢,实为续千年之缘,承先祖之训。愿此后,江左闽中,常来常往;檀氏子弟,共勉共进,继往圣之学,开万世之昌。</p><p class="ql-block">[玫瑰]对联</p><p class="ql-block">上联:江左溯渊源,一脉宗亲寻祖迹;</p><p class="ql-block">下联:闽中续情谊,千年檀氏共春光。</p><p class="ql-block">横批:同源共茂</p><p class="ql-block">乙巳年夏月吉旦于榕</p> <p class="ql-block">诗词赋联-檀氏宗亲会永泰</p><p class="ql-block"> 张承榕</p><p class="ql-block">[玫瑰]七律-檀氏宗亲会永泰</p><p class="ql-block">千年谱系溯根源,</p><p class="ql-block">江左闽中一脉连。</p><p class="ql-block">匾额高悬昭祖德,</p><p class="ql-block">祠堂共拜续亲缘。</p><p class="ql-block">修文习武传家久,</p><p class="ql-block">览胜寻踪聚首鲜。</p><p class="ql-block">此去相逢情未尽,</p><p class="ql-block">他年再约话团圆。</p><p class="ql-block">[玫瑰]词-满庭芳.南京檀氏访永泰</p><p class="ql-block">江左风来,闽中山暖,宗亲千里相逢。祠堂深处,族谱映日红。共看“檀枝并茂”,匾额上、深意无穷。同游览,百漈飞瀑,预接晴空。</p><p class="ql-block">情浓。言未尽,修文习武,佳话频融。更杯酒相酬,笑语声喧。此去虽隔山海,心相系、血脉相通。凭栏望,长江闽水,同唱月明中。</p><p class="ql-block">[玫瑰]永泰檀氏会亲赋</p><p class="ql-block">天地悠悠,姓氏为根;宗亲落落,血脉是魂。南京檀氏,自长江之畔而来;永泰宗亲,于闽山之麓相迎。一场奔赴,跨越千里风霜;两厢聚首,温暖百年时光。</p><p class="ql-block">初则会于宗词,拜先祖之灵位,览族谱之详实。泛黄纸页间,名字与名字相握;斑驳匾额下,目光与目光相认。无需多言,一个“檀”字,便释尽所有陌生;不必客套,几句乡音,已融开些许疏离。继之观教育基金会,见“修文”之盛;访武术协会,感“习武”之风。题句相赠,墨香里藏着敬佩;接匾合笑,含着亲情。昼则共游胜境:百漈沟飞泉漱玉,草木谷禄意盈眸,云顶山云海翻波。夜则同赴宴饮:杯酒交酬,话往昔迁徒之苦;笑语相传,盼未来相聚之频。南京宗亲言“收获满满”,永泰子弟道“情谊深深”,斯言诚哉!</p><p class="ql-block">盖血脉者,如长江闽水,分流而同源;宗亲者,似星辰列宿,散处而共辉。今兹一会,非止联谊,实为凝宗心、聚族力也,愿此后,檀枝更茂,桂叶长荣,江左闽中,共耀家声!</p><p class="ql-block">[玫瑰]对联</p><p class="ql-block">上联:修文习武传家久,两地同承祖训;</p><p class="ql-block">下联:访亲览胜聚首欢,一堂共话亲情。</p><p class="ql-block">横批:檀脉绵延</p><p class="ql-block">乙巳年夏月吉旦于榕</p> <p class="ql-block">唐为民(永泰县人民政府原副县长):</p><p class="ql-block">这是八秩老者用心用情用力之佳作,内容全面丰富,笔触细腻流畅,图文并茂,点赞!</p> <p class="ql-block">🔻侯福希(永泰县人民政府原副县长)撰诗一首。</p> <p class="ql-block">  宁樟檀氏宗亲联谊赞</p><p class="ql-block">金陵檀氏访樟亲,血脉相连意更真。</p><p class="ql-block">东道衔杯倾厚谊,远宾把臂畅欢身。</p><p class="ql-block">山青水秀永阳地,礼重情浓古邑人。</p><p class="ql-block">同祖同文同禹甸,家风赓续焕新春。</p> <p class="ql-block">🔻陈重庆(福建省旅游总公司原总经理):</p><p class="ql-block">学仁兄:观赏你的美篇是一大享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