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夏季,随着气温持续攀升,蚊虫活动愈发活跃,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也随之显著增加。蚊媒传染病,顾名思义,是指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病原体的一类疾病,在我国需重点防范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乙脑和疟疾等。下面,一起来了解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这两种疾病的防治知识,筑牢健康防线!</p> 认识疾病:登革热VS基孔肯雅热 <p class="ql-block"> 认识疾病:登革热VS基孔肯雅热(一)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主要是埃及伊蚊、白纹伊蚊 ,白纹伊蚊也就是俗称的 “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蚊媒传染病。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常见,近年愈发活跃,夏季和秋季(5 - 10月为发病高峰期 )易流行。感染后,潜伏期1 - 14天,常见5 - 9天,会出现发热(可达 39℃ )、严重头痛、红疹、呕吐等症状,还可能有 “三痛、三红”(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面颈部、颈部、胸部潮红)等表现,严重时会发展为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老人、婴幼儿、孕妇等是高危人群。(二)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导致,同样经伊蚊(花斑蚊 )叮咬传播,目前 110个国家有病例报告。人感染后潜伏期1 - 12天,通常3 - 7天出现症状,以发热、关节痛、皮疹为主,还可能伴随头痛、恶心、呕吐等,急性症状持续5 - 7天,部分病例关节痛会延续数月。</p> 传播途径:伊蚊是“罪魁祸首” <p class="ql-block"> 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传播媒介都是伊蚊!伊蚊喜欢在室内外积水处孳生,像家里的花瓶、空调和饮水机托盘积水、水缸水罐,社区里的废弃轮胎、水桶、花盆底积水等,都是它们产卵繁殖的“温床”。而且伊蚊活动有规律,登革热传播里的伊蚊吸血高峰在清晨 - 上午 10点、下午4点 - 黄昏;基孔肯雅热传播的伊蚊,活动高峰是7:00 - 10:00和16:00 - 19:00,这些时段外出可要注意防蚊!</p> 防疫核心:防蚊灭蚊+清除孳生地 <p class="ql-block"> (一)清除孳生地,让伊蚊“断子绝孙”伊蚊生长周期约 15 天,卵、幼虫阶段(7 - 10 天 )必须依赖水。所以,清除积水是关键!家居环境:家庭水生植物花瓶,3 - 5天换1次水并冲洗容器;及时倒掉空调、饮水机托盘积水;盖好水缸、水桶,别给蚊子留 “产房” 社区公共区域:定期清理巷道、房前屋后的积水,处理废弃轮胎、盆盆罐罐,填平坑洼积水处,从源头减少蚊虫滋生。</p><p class="ql-block"> (二)防蚊叮咬,守护自身健康物理防护:居家安装纱窗、纱门,睡觉用蚊帐;外出穿长袖长裤,尽量选浅色衣物(伊蚊偏爱深色),暴露部位涂驱避剂(含避蚊胺、派卡瑞丁等成分)</p><p class="ql-block"> 化学灭蚊:家里可用电蚊拍、蚊香(按说明使用),社区公共区域由物业定期喷洒杀虫剂,精准打击成蚊。</p> 治疗原则 重要提醒: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p class="ql-block"> 如果大家或家人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类似症状,别拖延,立刻去医院就诊!主动跟医生说明近期活动和被蚊虫叮咬情况,方便早诊断、早治疗。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关键在于科学认知与积极行动。只要我们做好健康监测、强化防护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就能筑牢身体健康的防线!让我们从日常防护做起,共同织密健康守护的“防护网”,共享平安健康的生活</p> “爱国卫生运动”倡议书 <p class="ql-block"> 各位家长:当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蚊虫活动频繁,已进入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高发期。为切实保障广大师幼的身体健康,营造安全卫生的环境,海口市秀英区金集幼儿园华府分园发出如下倡议,请大家积极落实:</p><p class="ql-block"> 一、全面清洁,消除蚊虫孳生隐患,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清理内外环境(一)清除下水道、花盆花坛、积水容器等卫生死角积水。(二)及时清理堆积的垃圾和杂物,保持环境整洁。</p><p class="ql-block"> 二、严密监测筑牢健康防线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密切关注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发现发热、皮疹、肌肉酸痛等登革热症状者,立即联系当地疾控部门和在读学校。</p><p class="ql-block"> 三、强化宣传,普及防蚊知识(一)多渠道开展健康教育,提升全员防控意识;(二)鼓励通过课堂讲解、宣传栏等方式普及登革热防治知识;提醒家人出现症状及时就医,避免带病上班、上幼儿园。鼓励孩子和家人一起清理家中积水容器,降低蚊虫密度。</p><p class="ql-block"> 四、个人防护,远离蚊虫叮咬晚上使用蚊帐,户外活动穿浅色衣裤,喷洒含避蚊胺(DEET)的驱蚊剂。让我们携手行动,从细节做起,从自身做起,共同守护家人健康,为孩子们营造安全、卫生的成长环境!</p> <p class="ql-block"> 图文编辑:王康云</p><p class="ql-block"> 复审:邱雁怡</p><p class="ql-block"> 审核:郑伟兰</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2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