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山阳县南宽坪镇黑龙谷村,村民阮仕平站在自家崭新的两层小楼前,粗糙的手掌摩挲着墙砖,声音有些哽咽:“阮书记,真是俺们老百姓的‘活命恩人’!”几年前,阮仕平在矿山受伤丧失主要劳力,全家陷入困境。是村支书阮国祥一次次上门,送来黄姜、丹皮种苗,手把手教技术;又多方奔走,联系技能培训,把他的子女送进工厂务工。如今,阮家不仅脱了贫,更盖起了新房,日子越过越红火。阮仕平的故事,只是阮国祥“心中装着村民”的一个缩影。</p> <p class="ql-block">担任黑龙谷村支部书记以来,阮国祥就把根深深扎在了这片土地上。他深知,守着绿水青山,更要找到金山银山。穿村而过的黑龙河,流淌着清冽甘甜的山泉,村民世代饮用。阮国祥敏锐地捕捉到商机:何不让这“活水”变“富水”?办水厂,谈何容易。选址、送检、审批、施工,道道难关。他成了市县相关部门的“常客”,数十次奔波送检水样;寒冬腊月,他第一个跳进冰冷的河床,带领村民开挖管道基槽,汗水混着泥水浸透棉衣。功夫不负有心人,2024年,“黑龙谷山泉”桶装水厂成功投产。甘甜的山泉水迅速打开市场,年销30000余桶,创收20多万元,直接解决了25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这汪清泉,更流淌着温情:水厂不忘反哺,向同仁学校捐赠200桶水支持教育;更坚持为全体村民免费提供日常饮用水,守护着乡亲们的“水杯子”。如今,阮国祥正积极谋划瓶装水生产线,让这股富民“泉流”奔涌得更远。</p> <p class="ql-block">黑龙谷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一条10余公里长、8米宽的通村水泥路,蜿蜒于黑龙河左岸,是连接外界、发展旅游的“生命线”,也是村民出行的唯一通道。然而,这条“风景线”却饱受汛期洪水侵蚀之苦,年年都有路基坍塌。守护这条路,就是守护村民的生命线。每逢汛期,阮国祥必定带头成立抢险队,冲锋在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大年初一晚,阖家团圆之际,沟口组路段突发险情:30余立方米塌方体倾泻而下,覆盖路面10余平方米!接到电话,阮国祥二话不说,顶着刺骨寒风,第一时间召集人员赶赴现场。夜色中,应急灯照亮他忙碌的身影。他挥动铁锹清理碎石,指挥车辆,泥浆裹满了裤腿,碎石划破了手掌。两个多小时的紧张奋战,道路终于恢复畅通。望着恢复通行的道路,阮国祥疲惫的脸上才露出笑容:“路通了,大家的心就安了。”这不是偶然。多少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村民都能看到他打着手电筒巡路的身影。那句“我们要不顾一切维护这条通道!”的誓言,他用行动一次次践行。</p> <p class="ql-block">依托山水,更要盘活土地。阮国祥像个精明的“点金手”,因地制宜为村民寻找致富路。他看准了黑龙谷的土壤和气候,号召村民种植黄姜、丹皮、连翘等中药材,并大力推广红油香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起初,杨家曹组试种红油香椿屡屡失败。阮国祥没有放弃,请专家、改良土壤、钻研技术,硬是让20余亩香椿林在黑龙谷扎下了根。如今,每到清明后采摘旺季,红彤彤的香椿芽吸引着游客和商贩纷至沓来,成为村民增收的“香饽饽”。在中场组,他鼓励并扶持阮家成、郑财旺、毛照林等村民建起了3个丹皮加工点。这些加工点生产的优质丹皮,以其上乘品质,远销国内外市场。他还积极联动邻村,在天桥沟口组地域,帮助村民柯贤宏等建起养猪场,年均创造利润10万余元,又解决了一批村民就近就业。</p> <p class="ql-block">村民的安危,是阮国祥心中最重的牵挂。2022年暑期,一场罕见的持续暴雨袭击黑龙谷。村办公室里,阮国祥房间的灯彻夜长明。他给自己立下铁规:汛情紧急,必须坐镇指挥,寸步不离。窗外,黑龙河浊浪滔天,裹挟巨石发出骇人的轰鸣,山体滑坡风险陡增。阮国祥坐立不安,每隔五分钟就在村民群里发送一次预警信息。深夜,他抓起电话,挨个打给住在危险区域的村民,声音嘶哑却异常坚定:“雨太大了!快!马上撤到安置点!东西别管了,人安全最要紧!”在他的催促下,一户户村民及时转移。等确认所有危险区人员都安全撤离,天已蒙蒙亮。来不及合眼,他又立刻组织村两委干部,踩着泥泞投入灾情排查。</p><p class="ql-block">寒来暑往,阮国祥办公室的灯火成了黑龙谷最温暖的航标。这灯光下,山泉化作富民活水,天险变成通途,贫瘠的山地生长出金色的希望。一个基层书记的双脚沾满泥土,却让整个村庄的梦想,稳稳站在了坚实的土地上。天赐娇子 毛家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