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的妖物——观电影《投名状》有感。

树洞

<p class="ql-block">  《投名状》是由中国电影集团、寰亚电影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由陈可辛执导。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主演的动作电影,于2007年12月12日在中国大陆上映,12月13日在中国香港上映。</p><p class="ql-block"> 该片的故事改编自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这里的“马”是指清廷大臣马新贻)案的戏文(真实的刺马案牵涉甚广,如果拍成影视作品必定精彩绝伦,此处不多赘述)。本篇仅针对电影《投名状》做剧情分析。</p><p class="ql-block"> 故事讲述了清末战乱时期,庞青云、赵二虎、姜午阳三兄弟因共同目标结义从军,历经战功,但随地位提升,野心与分歧也随之增大。在朝廷欺诈、官府黑暗背景下,三兄弟最终因野心和误会自相残杀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一部好的电影需要多次去看,每一遍可能都有新的感悟,并不如一般的爆米花电影,一眼看到头。</p><p class="ql-block"> 因为电影《投名状》是一部近20年前的老电影了,剧情不赘述,说几点自己观影的感悟。</p> <p class="ql-block">  《投名状》我第一次看,只看到功夫电影的精彩动作。</p><p class="ql-block"> 有一说一,李连杰开辟了功夫电影的拳拳到肉的欣赏时代,打斗的过程流畅度和真实功夫动作的观赏性,是旧年代真的请了所谓“武术大师”过来做动作指导后拍出来的花哨武打动作不能比的。远的不说,我为此特地看了被评论区奉为经典的拍摄于1973年同题材的张彻导演的《刺马》,那部片子里的武打动作,更像是戏曲的打斗动作延伸到电影中,我实在是欣赏不来。</p> <p class="ql-block">  第二次看,看到的是庞青云,赵二虎,姜午阳的兄弟情,还有掺杂在兄弟情之间的大哥庞青云,二哥赵二虎和赵二嫂莲生之间的三角恋情。</p><p class="ql-block"> 兄弟情和爱情,向来难以调和。无论是哪个版本的戏文,都对庞青云有不同程度的洗白。有可能是因为这样写让故事更有看点。</p><p class="ql-block"> 仅对《投名状》电影而言,我觉得庞青云在这个故事里,并没有犯大错。</p><p class="ql-block"> 至于片尾姜午阳用投名状的誓言对庞青云审判,也仅仅是对誓言的愚忠而已。</p><p class="ql-block">剧中誓言原文如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今有庞青云、赵二虎、姜午阳纳投名状,结兄弟义,死生相托,吉凶相救,祸福相依,患难相扶!外人有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兄弟有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天地作证,山河为盟,有违此誓言,天地诛之!</span></p><p class="ql-block"> 庞青云是第一次兵败失势落魄之后,偶遇从山寨外逃的莲生,电影里的莲生本就不是什么贞洁女子,她的身份是那个年代中相对而言好逸恶劳的人群——“扬州瘦马”,自小以嫁入大户人家做小妾为人生目标的人。因为救了庞青云的命,一同落难二人有了肌肤之亲。</p><p class="ql-block"> 庞青云投了山寨再次遇见莲生后,也很克制,极力压制他对莲生的情感(不过电影里也有些地方我觉得有点突兀的)。</p><p class="ql-block"> 直到庞最后身居高位,莲生再次主动找上庞,庞才沦陷了。</p><p class="ql-block"> 而庞和莲生的苟且,又恰好被三弟姜午阳撞见。</p><p class="ql-block"> 所以,当最后因为朝廷指名要庞青云用兄弟赵二虎的性命作为他登入朝堂的代价时,庞青云的心狠手辣和决绝无情,被姜午阳误会为了抢夺莲生。所以,姜午阳杀了莲生,告诉庞青云,他不再有杀二哥的理由了。(外人有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p><p class="ql-block"> 上帝视角的我们,惋惜姜午阳的天真,唏嘘人生如戏,执念让人疯狂,让人身不由己。</p><p class="ql-block"> 至此,我觉得《投名状》比1973年张彻的《刺马》主题更加深刻,因为关于兄弟情和三角恋,才不过是投名状的第二层意思。</p> <p class="ql-block">  第三次看,看到的是庞青云的无奈,清末官场的黑暗,清廷统治者的昏庸无能。</p><p class="ql-block"> 《投名状》里的庞青云(刺马案原型叫马新贻)是一个原清廷的将领,带领1600人的队伍,被同僚背刺(魁字营作壁上观,袖手旁观),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队伍被团灭。</p><p class="ql-block"> 无奈之下,装死逃生,投入赵二虎和姜午阳所在的山寨,最后带着队伍再次投清军,以凶悍拼命的战斗风格,屡建奇功,帮助庞青云登上高位。</p><p class="ql-block"> 很多该片的早期影评都因为姜午阳视角的旁白,把庞青云当成一个背信弃义的野心家。</p> <p class="ql-block">  《投名状》里有个关键的朝廷命官,剧中叫“陈公”,我实在不是很想去查历史原型人物。</p><p class="ql-block"> 庞青云能够崭露头角是因为图中的这个陈公需要有个得力的将领,需要战功去跟统治者邀功,但是当庞青云的战功越来越大时,这些尸位素餐的朝廷命官却害怕自身地位被威胁,以及害怕战争过早结束自己将无利可图,决定把庞青云当成“弃子”。</p><p class="ql-block"> 更再最后庞青云放手一搏赢得最终胜利时,抓住庞青云的破绽,利用庞青云的兄弟情,设计让兄弟三人自相残杀。</p> <p class="ql-block">  能够为庞青云正名的情节有两处,一处庞青云含泪说出被他屠杀的常州太平军降军,被他牺牲的兄弟赵二虎,都是他一生如履薄冰要达到他心中的彼岸的代价。</p><p class="ql-block"> 另一处便是他本来应该在收到封赏之后叩谢天恩,却不合时宜提出要体恤民情,要求上位者免除辖区三年赋税的突兀举动。</p><p class="ql-block"> 庞青云为了能在统治者面前说上这样一句话,因为需要争取战机,杀了手无寸铁的常州城太平军降军。</p><p class="ql-block"> 却引来了统治者的猜忌,要他牺牲自己的兄弟和军队。</p><p class="ql-block"> 主动牺牲赵二虎,同时把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山字营”裁军。</p><p class="ql-block"> 自陷死局。</p> <p class="ql-block">  第四层感悟。</p><p class="ql-block"> 作为生活在新中国的人民一员,享受着无数革命先辈用血肉之躯换来的和平与发展的我,回望清朝历史,总不免带上几分超然的目光。观影《投名状》时,银幕上清廷官员的统治行径,每每令我生出强烈的抗拒——这哪里是人,分明不过“人形的妖物”!他们盘踞权力之巅,何曾配做一个真正的“人”?何配成为千千万万黎民百姓的“统治者”?</p><p class="ql-block"> 哪怕是影片中希望一心为民的庞青云,也是其中一员而不自知。</p> <p class="ql-block">  这些人形的妖物。</p><p class="ql-block"> 有的,在战友浴血奋战时,为了派系斗争,袖手旁观,眼看同阵营的队伍浴血奋战,将1600军人的性命,当成派系此消彼长的代价。</p><p class="ql-block"> 有的,明明可以帮助战争快速结束,却在盘算功劳中,将所向披靡的勇军,当做“弃子”,硬是把有利的战局,变成了常州城的围城对峙。</p><p class="ql-block"> 而庞青云,为了把握战机,下令屠光已经手无寸铁的常州太平军降军,视人命如草芥。</p> <p class="ql-block">  不过,这些都不过是影视作品的演绎而已,满清的历史上,可以找到的历史资料里,大多数的围城战役中,都伴随着大量人道主义危机,长期的围城,要么是城内粮草断绝,发生人吃人的惨案。要么是城破之后,为了围城士兵泄愤与掠夺驱动,军队高层默许下,进行系统的屠城与掠夺。</p><p class="ql-block"> 其中,跟这部电影有关的就是曾国藩带领的湘军攻破太平天国南京时,就有很多史料证实发生过屠城。</p><p class="ql-block"> 至于影片中的统治者“慈禧”更是为了一己私欲,几乎将中国千年的文化遗产几乎出卖完,更是签订了数不清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p> <p class="ql-block">  看着这些东西,还不如我看的《百妖谱》里的妖怪看着舒心。</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树洞,给大家推荐一些值得细细品味的影视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