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菊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它不畏霜寒,傲然绽放,姿态万千,令人神往。北宋词人晏几道曾写道:“黄菊开时伤聚散,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唐代孟浩然也留下“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佳句。而魏晋时期的陶渊明更是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道出了菊花与心境的交融。菊花不仅入诗,也入画。它形态简洁,笔法多样,是学习国画的理想入门题材。画好菊花,不仅能掌握基本的笔墨技巧,也为日后画梅、兰、竹等打下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 这次的菊花专题课程,由李会菊老师亲自授课。李老师习画多年,对国画有着深厚的造诣。短短三周的课程,同学们在她的指导下进步飞快,从最初的笔法生疏,到如今已能画出颇具神韵的菊花图。</p> <p class="ql-block"> 第一周,李老师细致讲解了不同方向菊花花头的画法。强调注意花瓣长短 、疏密的变化,不要分配的太均匀,无论是正面盛开的,还是侧面向阳的,还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她都一一示范,让学员们在练习中体会笔墨的节奏与花朵的神态。</p> <p class="ql-block"> 她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每一笔都干净利落,线条流畅,仿佛那菊花不是画出来的,而是自然生长在纸上。</p> <p class="ql-block">第二周,李老师讲解菊花成品图的画法。</p>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画笔在纸上轻轻游走,一朵朵菊花渐渐成型。花瓣层次分明,叶子墨色深浅有致,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灵动感。李老师讲解了一副菊花图要注意构图,每朵花的远近、大小、疏密位置要有讲究,她告诉我们,画菊不仅是技法的练习,更是心性的修炼。</p> <p class="ql-block"> 干文卿老师则专门讲解了叶子的画法。他强调,叶子虽是陪衬,但若画得不好,整幅画都会失色。他教我们如何用一笔画出浓淡干湿的变化,让叶子既立体又富有动感。</p> <p class="ql-block"> 课下李老师再次为学员们演示菊花的画法。她一边画,一边讲解如何控制笔锋,如何让花瓣看起来自然舒展。她的画风清雅,笔墨之间流露出一种沉静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学员们围坐在桌旁,一边练习,一边交流心得。整个教室弥漫着一种静谧而温暖的氛围。大家互相点评,互相鼓励,仿佛这不仅是一堂课,更是一次心灵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的菊花图让我们大开眼界。她画的菊花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画面更具层次感与自然气息。</p> <p class="ql-block"> 第三周,继续练习菊花画法。首先李老师为学员们耐心点评作业。</p> <p class="ql-block"> 讲评作业时,李老师耐心地指出每个人的优缺点。她不只看技法,更注重画面所传达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 干老师为学员们解答在画菊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他告诉我们,每一笔的浓淡干湿都应有讲究,墨色的变化是国画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 最后,由干老师重点讲解了墨色的调制与运用。他教我们如何用一笔画出丰富的层次,让画面更有节奏感。他说:“墨色不是死的,它是活的”</p> <p class="ql-block"> 他特别强调墨色的变化,告诉学员们如何通过控制水分和墨的比例,画出菊花的灵动与生命力。学员们明白了画菊不仅是技法的积累,更是一种心境的修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