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玩石者最快乐

三哥

<p class="ql-block">  初玩石头之时,世界仿佛被露水洗涤过,每一块石头都蕴藏着一个未曾开启的宇宙。那份纯粹如朝露的快乐,是初遇石头时最珍贵的馈赠。可随着光阴流逝,新奇逐渐褪色,再加上石圈江湖中暗流涌动,初心便如露珠般在阳光下消逝无踪了。</p><p class="ql-block"> “初玩”的欢愉,本质上是一种心与物相忘相融的纯粹状态。那时我们如赤子般,目光不被任何标签与价格所遮蔽。王国维曾言:“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那时我们面对石头,恰如初生孩童在晨曦中凝视第一片草叶的露珠,石头本身的纹理、色彩、姿态便构成一个独立而自足的世界。我们沉浸在石头本身所呈现的无尽意蕴中,不沾染丝毫尘念,如苏东坡泛舟赤壁时,只倾听江水与月光之私语,绝无半点俗世喧嚣萦绕耳畔。</p><p class="ql-block"> 然而初心的消逝,内因是审美疲劳的悄然来袭,外因则在于石圈江湖的浸染与异化。一旦玩石从内心探索转化为“石圈江湖”的社交竞技场,石头便如陶渊明慨叹的“误落尘网中”的羁鸟,它纯粹的美感被裹挟进名利的旋涡中。石头渐渐化身为展示身份、财力甚至手段的符号,品鉴会演变为拍卖场,石头如展柜里被俘的战利品,藏石变成囤积居奇,赏玩之心蜕变为社交货币。石头的灵魂被蒙上厚厚的尘埃,我们最终如《楞严经》所警示:“认物为己,轮回是中”,在追逐物欲中迷失了本真。</p><p class="ql-block"> 但初心的消逝并非终结,而是历经世故之后重寻澄明之境的可能性起点。禅宗“看山仍是山”的第三重境界,正是穿透浮名虚利的迷雾后,重新与石头相遇于本原之地。此时石头虽仍处闹市,却如王维笔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般,在喧嚣中独守一份亘古的宁静。这一回归不是简单地回到懵懂之初,而是如风雨洗过的石头,在复杂世故中淬炼后,主动选择守护那片本真的精神家园。</p><p class="ql-block"> 初心的纯粹晶莹如露水,露水终会蒸发,但那份对纯粹美的感知能力,却能在人心中化为永恒的甘泉。当石圈江湖浊浪翻涌,不妨时时回望我们最初凝视石头时那无尘的目光——那目光中,映照的不仅是石头永恒的灵魂,更是我们自己未曾蒙尘的灵魂倒影。</p><p class="ql-block"> 正如一场暴雨后,石头重新显露出被冲刷后的本色;当浮华散去,露水里的天堂永远召唤着未泯的真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