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明的標誌,迪拜算是一個。因為阿拉伯人是一個可以成功的族群,迪拜國際經貿的成功經驗即是最好的證明。 2009年,劉寶軍到迪拜參加教育展覽會,走遍了迪拜全城和附近的沙迦,引發了一些深刻的旅遊體會,即“迪拜現象”“迪拜經驗”。 1966年,迪拜發現了石油後,1969年便開始出口石油。賺到大量外匯後,聰明的迪拜大公沒有只依賴於石油的資源上,他們借此開始了一個國際化的大轉型,在這個沙漠乾旱的地帶,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迪拜被建成了一個高樓林立的國際大都會的都市。有800多米高、我們熟悉的哈利法塔、帆船酒店、朱美拉棕櫚島、迪拜碼頭、迪拜購物中心、迪拜樂園、迪拜框架、未來博物館、沙漠衝刺、亞特蒂斯賓館…… 1985年成立的阿聯酋國際航空公司,在2005年就運載了世界1200萬遊客。法國的空中巴士A380雙層飛機,幾乎一半都由阿聯酋航空公司擁有。<br> 迪拜現在是國際航空站。即轉換各路去東南亞、澳洲、歐洲、中亞、東亞和美洲的班機。在2025年7月,劉寶軍再次來訪迪拜時,在迪拜國際機場,可以體會到整齊專業高效率的遊客服務,包括次序有條的士站。還有機場裏面的轉機服務,如東南亞來的客人,到達迪拜不出機場即轉機去世界各地。 迪拜國際航空中轉站,又是國際經貿、旅遊、金融和國際購物的大都會。阿聯酋政府按照國際慣例,施行了一系列靈活的吸引外資國策,如2002年,就許可外國人可以購買和擁有合法的不動產即房屋財產。這就大大吸引了富裕的外國人紛紛前來投資購買房產。 <p class="ql-block"> 當遊客在高聳的哈利法塔,購買達800多迪拉姆可以通過電梯登上頂樓的門票時。就明白了這裏阿拉伯人的精明能幹。</p><p class="ql-block"> 居住在迪拜海灣的賓館中,散步沿海灣的海濱長廊。迪拜夜晚的海灣那樣清涼。黑夜天上的燦爛明星光影,與城市的萬家燈火的相映。</p><p class="ql-block"> 阿聯酋的人口1000萬多,本地公民才100多萬,全國80%以上的人口是外國人,本地公民才占11%。有人說,阿拉伯人的智慧,是吸引了全世界的人才包括勞工來阿聯酋發展,來提高了當地人的稅收。另外一個說法是,恰恰阿聯酋政府的開明開放政策。同時,阿聯酋的際遇給了所有來冒險投資者或尋找好工作的良好機會。</p> 迪拜成功的經驗應該是社會的國際化,多元化的措施。有吸引人才的靈活政策,和方便生活的便利。一個適宜於人類地球村式共存的環境。才可以吸引全世界的人才來這裏工作生活的。<br> 記得首次來迪拜時,劉寶軍提前還溫習了久時沒用的阿拉伯語。來到了迪拜,才明白英語還是主要的交流語言。<br> 迪拜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2009年迪拜經濟大蕭條時,房屋價格低下。一些想來迪拜來發大財的冒險者的願望,一下子落空。那些來冒險通過房地產投機的,遇到房地產價錢大跌,泡沫經濟的滑落。許多外國來投資的暴發戶頓然虧本。曾經出現了在迪拜飛機場停車場有3000多輛小車,沒有人來領取的情況。而是那些外國投資失敗者,欠款者棄車返回國的新聞事件。 如今,迪拜已經大大地恢復了活力。2025年7月,劉寶軍從巴黎飛迪拜,重溫了這個城市的魅力。從哈裏法塔上高處,觀望7月熱暑天氣。一望無際的波斯灣海洋,熱帶沙漠的暑氣和鱗次櫛比的座座摩天大樓。 在迪拜機場各個國家的人都有,有一些普通工作人員為中國籍,他們說這裏工資比較好,同時也是鍛煉外語的機會,而且工作申請只要面試成功就可以了。在迪拜購物中心商場,還專門設有唐人街商品和食品市場。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環境的市場,可以體會到這個城市文化的包容性和多元性。 劉寶軍也看到,中國輕工產品填補迪拜市場的真空,凸顯地緣政治對移民的影響。迪拜華人社群從0到30餘萬,這個數字看似很驚人,但它蘊含了華人從20世紀70年代到21世紀20年代50多年在迪拜的發展歷程,儘管這一個歷程可以由中國宋、元、明朝代的華夏瓷器引出,但展示的是迪拜建國與中國建交以後帶來的大量商機。而海灣戰爭給迪拜帶來的天時地利人和,讓國內的華人意識到迪拜蘊藏著重大的商機——迪拜成為中東的航空中轉樞紐,義烏小商品、中建承建專案、中國商品城……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