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学子走进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游学

曹新国

<p class="ql-block">  七月的辽宁朝阳,阳光洒在牛河梁遗址的每一个角落。来自港澳的200余名学子,怀揣着对中华文化的热爱,走进这片充满历史底蕴的土地。欢迎标语在蓝天下格外醒目,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千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7月26日,他们终于踏上了牛河梁遗址的土地。怀揣着对内地文化的浓厚兴趣,这群港澳的校长、师生和游学机构代表,来到了“寻根逐梦 共赴山海”2025港澳青少年内地游学联盟大会研学游活动的最后一站——牛河梁遗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凤山迎远客,凌水敞情怀。在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序厅,巨幅360度的多媒体投影屏幕生动再现了红山先民的生产生活场景。辽西大地的群山密林中,红山先民砌石为坛、筑屋为庙、积石为冢,他们用石器耕作,用精心制作的玉器和陶祭器在女神庙前敬天法祖。红山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着实令我们这些现代人惊叹。在女神像、玉人、玉凤、玉璧、玉玦等精美玉器展柜前,我们驻足凝视,惊呼女神像栩栩如生。在女神庙保护展示馆,我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从半地穴式建筑结构的轮廓中了解红山先民的睿智。</p> <p class="ql-block">  随后,他们来到牛河梁遗址博物馆报告厅,认真聆听关于牛河梁遗址发现、保护、传承的讲解。讲师站在讲台上,手持麦克风,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揭开这片土地的历史面纱。他们相互交流,深受触动。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是中华文明的发端地,这次游学活动让他们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会议室里,讲师正在讲解,背景墙上挂着地图,我们坐在桌子旁认真听讲。牛河梁遗址的影像缓缓展开,仿佛将我们带入了那个遥远的时代。背景墙上的红色标语,提醒着我们这次游学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讲师站在讲台后,通过大屏幕展示内容,屏幕上的图文并茂,仿佛将我们带入了那个遥远的时代。讲师的讲解声回荡在会议室中,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与红山先民对话。</p> <p class="ql-block">  他们沿着台阶行走,背景是现代化的建筑,部分人佩戴着工作证,环境显得有序且专业。他们似乎在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步伐稳健,充满期待。</p> <p class="ql-block">  他们聚集在朝阳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前,背景中有树木和路灯,一个人手持蓝色旗帜,旗帜上写着“寻根逐梦 共赴山”。我们似乎在等待或准备进入建筑。学生们穿着校服,背着书包,显得整齐有序。</p> <p class="ql-block">  他们走进朝阳市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学生们手持旗帜,背着书包,显得非常兴奋。博物馆的入口处有醒目的标识牌,显示着博物馆的名称。</p> <p class="ql-block">  参观结束后,走出标有“朝阳市牛河梁遗址管理处”和“朝阳牛河梁遗址博物馆”的建筑,背着书包,有的手里拿着水杯,显得轻松愉快。</p> <p class="ql-block">  他们几位学生和几位成年人走出建筑物,手持书包和帽子,似乎刚结束参观或活动,背景是建筑物的入口和标识。</p> <p class="ql-block">  他们在广场上行走,背景是一栋标有“游客服务中心”的建筑,周围有几位成年人在活动。天气看起来阴沉,广场上铺有方形地砖。</p> <p class="ql-block">  他们几位学生和成年人在广场上行走,背景是游客服务中心的建筑,天气阴沉,学生们背着书包,似乎在前往下一个地方。</p> <p class="ql-block"> 在户外,几位工作人员和游客在交谈,背景中有树木和绿色植物,一位工作人员手持话筒,似乎在进行采访或解说,旁边有其他游客在观看或等待。</p> <p class="ql-block">  一位穿着白色上衣的男子在户外与一群学生互动,学生们围成一圈,似乎在听这位男子讲解或指导。学生们认真倾听,整体氛围活跃而有序。</p> <p class="ql-block">  他们在广场上聚集,有的在交谈,有的在查看手机,显得非常活跃。背景中的“游客服务中心”建筑和周围的路灯、树木依然可见,天气依旧阴沉。</p> <p class="ql-block">  惜别之际,几位同学感慨万分。我们在中国历史课程里学习过牛河梁遗址,这次亲临现场,感到不一样的震撼。我们为自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今后一定会邀请更多朋友来这里走一走看一看。这几天的参观研学活动非常有意义,我们既了解了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来希望两地继续加强交流互动,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