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九)

小莫

<p class="ql-block">月初夸下的海口,扬言要把四本书看完,如今貌似收不了场了……</p><p class="ql-block">现在又阅读起来,今日读《红楼梦》第十回《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开篇便是“话说……”有一种民间说书人的口吻,每一回结束也是“未知…如何,下回分解。”这些我在天津评书里听过,这样写的好处给读者的感觉很连贯,有承上启下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金荣在学堂里打架写起,金荣也是小孩子自然回家会把在学堂受委屈一事告诉妈妈的,妈妈先是劝住儿子,讲明厉害——金荣一是借读,没有交学费。二是仗着薛蟠的喜欢得到不少资助。金荣其实作为孩子来说,劝劝也就作罢。但是妈妈就不对了,仗着和贾璜老婆的关系,又比较会巴结凤姐儿和尤氏,关键她还觉得秦钟不是贾家正儿八经的子孙,于是就把金荣在学堂里的事一股脑儿地告诉了贾璜的老婆,这个也是不知轻重的主儿,非要驾车去找尤氏“讨回公道”。但是这个人也是软柿子,见了面也还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此讲述到了秦可卿的生病一事。尤氏叮嘱她不要惹尤氏生气,尤氏的口里写出秦可卿为人的周到懂事。自古以来,婆媳关系都是难题,曹雪芹笔下的婆婆却如此夸赞儿媳妇儿,看来秦可卿在婆家确实事事周到,处事小心谨慎。这样的人即使受了委屈也不会表达,会选择默默承受。自古这样性格的人多是太善良,自己委屈往肚里吞,最是容易生心病。尤氏聊天中也聊到秦钟把学堂里的事告诉秦可卿,自然又堵住了贾璜老婆的嘴了。此时贾珍也回来了,招呼客人后还留客吃饭,按理说璜大奶奶也只是来攀附贾家的,不必如此客气,但是大家族的礼仪还是很周到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贾珍夫妇聊起秦可卿的病,贾家都是可以用太医的人家,哪里还有什么难治的病,况秦可卿如此年轻?许多研究红学的人说是曹雪芹为了家丑不外扬,故意隐去秦可卿的死因,因说她生病且又难治。于是引出本回的第二个重要内容:张太医论病细穷源。在张太医诊断之前,贾蓉的话语可以读出秦可卿已是病得不轻了:“请先生看一看脉息可治不可治,得以使家父母放心 ”如今秦可卿的病情已经到了贾府的医生不能治的地步了,到了可治不可治的地步了。我比较好奇,贾蓉作为丈夫,他自己不太关心老婆的病情,竟然是使家父母放心!看来贾蓉和秦可卿的夫妻关系也不是很好了。张太医诊过脉后,到外屋和贾蓉聊秦可卿的病,明眼人都知道,病情严重了。到过医院的人都知道,如果无大碍,医生会当面说出病情且给开药,要是大病,医生定是找家属说具体请客,或者给病人说,没得啥子的,回家好好吃饭,想到哪里玩便去,这亦是不好的情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记得蒋勋曾说红楼梦里的诊断对于医学来说也值得研究,我且不懂,先抄写作者是如何写医生的诊断的:“看得尊夫人脉息,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虚而无神……”不懂中医脉象的我自然读不懂了,如此也说明中医博大精深,可以通过血脉跳动的快慢缓急以及力量的大小来诊断病情,实属了不起!</p><p class="ql-block">这张太医着实了不起的医生,诊脉的结果竟然和秦可卿的病症一样,但是最关心的居然是服侍秦可卿的一个婆子!她这样的下人在关心着贾府的这位主子,贾蓉竟然还在拉着医生问:“这病与性命终究有妨无妨?”貌似他只关心是活还是死,真正关心的家人压根儿不会想到救不活,只会想方设法去救便是。张太医的话语也再明白不过了,他说病情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为后面秦可卿的去世埋下伏笔。</p> <p class="ql-block">一部红楼梦,学会待人处事,知道一些人情世故,也给医生们提供一些研究的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