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时隔十年第三次欧洲自驾游。此次既是探索之旅,也是怀旧之行。十天六国2400公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欧洲的中部不大不小的转了一个圈,</span>其中波兹南、柏林、布拉格和CK小镇上一次留过足迹,而布达佩斯、克拉科夫、华沙和维也纳则是首次拜访。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上两次欧洲游(分别在2014年和2015年)因为当时没有记录下来(当时也还不知道美篇这个工具),整个游历过程和美好时刻都已忘得七七八八了,所以虽然出游回来后整理文字、照片和视频是一个很烦杂的事,但我还是终于坚持做完了这次中欧游记的流水账,只为自己逐渐老去时留下多一份的美好回忆。</p> 7月11日 深圳-布达佩斯 8500km <p class="ql-block">深圳在2024年8月新开了直飞布达佩斯的航线,而且往返的时间点都很合适。</p> <p class="ql-block">上午7点多(当地夏令时,与北京时差6个小时)抵达匈牙利布达佩斯李斯特·费伦茨国际机场,并在机场租车。匈牙利是位于中欧的内陆国家,国土面积约9.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960万。<span style="font-size:18px;">货币为福林(HUF)</span>,全国官方语言为匈牙利语,属乌拉尔语系,与周边国家语言差异较大。匈牙利居民主要信奉天主教(约50%)和基督教新教,少数人信仰东正教或伊斯兰教。</p> <p class="ql-block">本来我们在租租车上预定的是一辆奥迪Q3,但租车行实际给我们的却是一辆日产e-power,说这个是同一档次的车,虽然我们有点不太情愿,但鉴于在异国他乡语言沟通又不顺畅,也就勉强接受了。上车启动时才发现这个车没有转速表,居然是增程式混动车,即发动机并不直接参与驱动车轮,而只是充当发电的角色,为电池充电或者直接为电动机供电,车辆始终由电动机驱动,且因其电池容量很小,这车也不能充电只能加油。国内好像很少看到这种车,或者是它根本卷不过国内的一众电动车?</p> <p class="ql-block">匈牙利是中欧内陆国,面积9万多平方公里,人口954万,主要民族为匈牙利族,官方语言为匈牙利语,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span style="font-size:18px;">属中等发达国家</span>。1867年与奥地利共同成立奥匈二元帝国(由两个平等的主体组成的联合国家,二者在帝国内部享有近乎对等的自治权,同时共同拥戴一位君主,即“一个帝国、两个政府”的特殊架构)。一战后奥匈帝国解体建立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1949年成立匈牙利人民共和国。</p> <p class="ql-block">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是欧洲著名古城,由多瑙河两岸的布达和佩斯合并而成,被誉为"多瑙河明珠"。城市拥有布达城堡、渔人堡、国会大厦等历史遗迹,以及世界文化遗产安德拉什大街,还以温泉浴场和咖啡文化著称,是中东欧重要的旅游、文化和经济中心。</p> <p class="ql-block">500匈牙利福林(大概相当于人民币10块多一点点)上一次厕所!在欧洲公共厕所很少,而且基本都是要收费,一般价格是1欧元或者0.5欧元。肾功能不强者务必请做好充分的如厕费预算😂</p> <p class="ql-block">布达佩斯渔人堡是布达佩斯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位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布达一侧多瑙河河畔的城堡山上,邻近马加什教堂。其建筑风格融合了新哥特式、新罗曼式以及匈牙利特色建筑风格,七座尖塔式的碉堡代表着匈牙利早期马扎尔人的7个部落,塔之间用回廊连接,像迷宫一般,古色古香的回廊与多瑙河平行的墙有140米长。渔人堡上有多尊青铜雕像,较为有名的是匈牙利国王伊斯特万一世的骑马铜像,基座上的浮雕表现了国王生平故事。</p> <p class="ql-block">站在渔人堡上,多瑙河如一条蓝色的丝带在脚下蜿蜒流淌,河面上游船穿梭,波光粼粼。对岸的国会大厦庄严肃穆,与渔人堡隔河相望。夜晚渔人堡周边灯光亮起,与城市的万家灯火交相辉映,将布达佩斯的浪漫氛围烘托到极致。</p> <p class="ql-block">布达佩斯国会大厦是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地标建筑之一,也是欧洲最古老的立法机构建筑之一。它坐落于多瑙河畔的自由广场,背靠多瑙河,整个大厦共有691个房间、会议室和大厅,27个门和29个楼梯间连接,楼梯总长达20多公里。其建筑风格属新哥特式建筑,同时融合了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多种风格,把众多垂直细长的哥特式元素和尖塔共融,再融入鲜明的匈牙利民族风格。 大厦于1896年开工,到1904年完工启用,历时8年,由建筑师什泰因泰尔·伊姆雷设计。整幢建筑使用了重达40公斤的黄金,如圆顶大厅里的20多根柱子贴满金箔,许多房间也金光灿灿。主要厅室里都以匈牙利历史名人肖像、雕塑或用匈牙利重大历史事件题材的巨幅壁画作装饰,许多壁画出自匈牙利一些最著名的艺术家之手,在中央大堂的红丝绒底布上摆着几顶皇冠,在中央大厅还有匈牙利的圣冠、宝剑、权杖等文物,这些都是匈牙利历史上重要象征。</p> 7.12日 布达佩斯-克拉科夫 320km <p class="ql-block">早上六点酒店房间窗外的风景。布达佩斯与北京有6个小时的时差(实际是7个小时,因夏令时往前推了一个小时),虽然布达佩斯在整个欧洲也是偏南的位置,但其纬度实际上比哈尔滨还要更偏北,所以在夏天日照时间很长,且其气温非常舒适温和,基本气温平均在20度上下,尤其晚上比较凉快。</p> <p class="ql-block">上午从布达佩斯开车穿过斯洛伐克直奔波兰南部的克拉科夫。斯洛伐克是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国土面积4.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42万,主要民族为斯洛伐克族,约占84%,匈牙利族约占8%。官方语言为斯洛伐克语,居民大多信奉罗马天主教。货币为欧元。首都为布拉迪斯拉发,人口47.8万。</p> <p class="ql-block">斯洛伐克共和国(The Slovak Republic)与匈牙利、奥地利、捷克以及波兰的南部都曾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1918年一战后奥匈帝国解体,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39年被纳粹德国占领,后建立傀儡的斯洛伐克国。1945年获得解放,重新与捷克恢复组成一个共同国家。1989年政权更迭,1992年联邦解体。1993年1月1日起,斯洛伐克成为独立主权国家。</p> <p class="ql-block">穿过斯洛伐克和波兰之间的塔特拉山脉进入波兰后,眼前逐渐开阔起来,路越来越宽路况也越来越好。路两边时不时有大片的向日葵种植园,红色尖顶的乡村小屋也镶嵌在广袤绿色其间,好一派壮丽的东欧大草原景象。</p> <p class="ql-block">波兰是位于欧洲中部,国土总面积312,705平方千米,北濒波罗的海。地势平坦,平原广阔,人口约三千七百多万,主要为波兰族。官方语言为波兰语,多数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货币为兹罗提(与人民币汇率约为1:2)。波兰民族是具有丰富文化色彩的斯拉夫民族,天主教文化对其影响深刻。波兰在历史上曾多次灭国又多次复国。18世纪,普鲁士、奥地利、俄罗斯三次瓜分波兰,波兰从欧洲版图上消失。1918年11月,波兰临时政府成立,波兰第二共和国建立。但在1939年遭纳粹德国入侵,再次灭亡。1944年,在苏联帮助下,波兰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进入人民共和国时期。1989年12月29日,波兰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波兰人民共和国改名为波兰共和国。此后波兰在政治和经济上与欧盟国家合作紧密,1999年加入北约,2004年加入欧盟。</p> <p class="ql-block">克拉科夫位于波兰南部的维斯瓦河上游两岸,1611年前曾是波兰的首都,如今是波兰重要的文化、科学、工业与旅游中心,也是小波兰省的首府,2023年人口为804,237人,是波兰第二大城市。</p><p class="ql-block"></p> 7月13日 克拉科夫-华沙 300km <p class="ql-block">瓦维尔城堡与瓦维尔大教堂建于11世纪,是波兰历代国王的宫殿和加冕安葬之地,建筑风格多样,收藏众多文物和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晚上7点多赶到波兰首都华沙。华沙位于波兰中东部,面积517.2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6月,常住人口为1675694人,华沙都会区人口约为290万至300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华沙85%的建筑被毁。从城市建筑和街景来看,欧式古典建筑很少,还真有点点像北京三环以外的面貌,现代气息在我们去过的欧洲城市里应该算是最浓的。</p> <p class="ql-block">女儿在小红书上找到的一家华沙很火的餐厅-红猪,店内满墙名人照片,菜单分资本主义和无产阶级价格表,资本主义的餐食不仅内容多,配菜也丰富,我们点了资本主义的排骨和肘子,还点了无产阶级的一碗菜汤,味道确实不错,价格也还算公道,强烈推荐!而更为奇妙的是,餐厅里遇到两个中国人用餐,攀谈起来居然与老婆算是半个同行,而且很快就找出一个双方共同的微信好友!</p> 7月14日 华沙--波兹南 320km <p class="ql-block">上午十点左右在华沙酒店房间内收拾行李,广播突然发出几声叽里呱啦的的通知,声音特别的大,把我们都吓了一跳,一时还以为是大毛的导弹打到这来了,出去一了解才知道是楼里有火警警报,消防员正在赶了来,所有电梯都停止使用,要知道我们可是在16楼啊,拎着一堆行李走下楼肯定是不太现实。我们只得空手走到一楼,跟前台商量一下能不能推迟退房时间(欧洲大部分酒店规定一般要下午两点以后才能入住,上午11点前必须退房),最后酒店终于同意这次特殊情况可以一点前退房,于是我们抓紧时间去华沙老城区逛一下。</p> <p class="ql-block">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华沙老城区都是二战后全部重建的,1944年华沙起义失败后,德军将华沙老城区几乎夷为平地,85%的建筑被毁。战后,波兰政府决定按原样重建,以恢复历史风貌、凝聚民族精神,1945 - 1966年,波兰政府组织大量人力物力,成立重建办公室,聘请全球建筑师,采用传统技艺,按18世纪后期建筑规模和外观进行修复重建,包括老城市场、联排房屋、皇家城堡、教堂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从华沙西行前往波兹南的高速路上,偶遇一列长长的运送坦克的车队。看这些坦克不像是新的,可能是从乌克兰前线经波兰运回德国维修的吧?</p> <p class="ql-block">波兰的总体物价在欧洲相对是比较低的,但油价还是国内的1.5倍多(95号大约折人民币12块多),至于工资水平的比较,这是一个挺复杂的统计学问题,我个人估计波兰的平均工资应该不会高于国内的一线城市。</p> <p class="ql-block">看到熟悉的波兹南车站终于唤醒了十年前在这里的种种回忆。十年前女儿在这里的UAM大学做交换生,我们特意赶来为她庆祝21岁生日。晚上开车送她同学回宿舍往回赶时居然还碰上查酒驾的警察,虚惊一场。光阴似箭,岁月飞转,人年龄越大,好像时间过得越快,也许是我们身体的各个传感器更迟钝了吧!</p> <p class="ql-block">波兹南是波兰中西部城市、大波兰省首府,位于大波兰平原中心 ,临瓦尔塔河,面积261.3平方公里,人口约54万 ,是波兰第五大城市(大波兹南都会区含卫星城拥有130 - 140万人口 )。波兹南是波兰最古老城市之一,曾为波兰首都,也是波兰重要的工业和经济中心,以及重要贸易博览会中心。在文化教育上,有众多大学 ,文化设施丰富。气候属温和大陆性气候,兼具西欧海洋性与东欧大陆性气候过渡特点。</p> <p class="ql-block">小米居然在波兹南也有专卖店,价格没有仔细去比较,似乎要比国内贵不少。</p> 7月15日 波兹南市内 <p class="ql-block">美国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渗透真恐怖😱,居然在波兰这样的小城里也有LGBT的宣传阵地。</p> <p class="ql-block">这座纪念碑是为了纪念1956年发生的波兹南事件。波兹南事件是波兰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工人运动,1956年波兰波兹南市工人因经济困苦和政治压迫发起的大规模抗议,遭政府武力镇压,导致数十人死伤;该事件暴露了苏联社会主义体制潜在的问题和矛盾,促成波兰领导层调整政策,并为后来的东欧民主运动埋下伏笔。</p> 7月16日 波兹南-柏林 330km <p class="ql-block">从波兹南出发,我们先去了位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波茨坦市</span>的无忧宫。无忧宫得名于法文“Sans Souci”,意为“无忧无虑”。它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于18世纪建造,是其模仿法国凡尔赛宫的私人避暑行宫,旨在远离宫廷纷争,享受宁静生活,原则上仅限男性宾客(如学者、艺术家)入住。无忧宫及其周围的园林占地290公顷,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价值,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宫殿采用洛可可风格,内部装饰豪华,收藏了大量艺术珍品。无忧宫的园林设计融合了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包含梯形露台、中国茶室等特色景观。</p> <p class="ql-block">来到波茨坦就不得不提起奠定二战后世界秩序和欧洲格局基础之一的波茨坦公约(又称《波茨坦协定》),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柏林近郊波茨坦举行会议,核心是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p><p class="ql-block">- 领土与占领:德国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柏林也分四区,奥地利从德国分离。</p><p class="ql-block">- 非军事化与纳粹清算:解除德国武装,摧毁军事工业,解散纳粹组织,审判战犯,禁止军国主义复活。</p><p class="ql-block">- 经济与赔偿:德国需支付战争赔款,苏联可从西方占领区获得部分赔偿,工业设施按计划拆迁。</p><p class="ql-block">- 波兰问题:承认波兰临时政府,确定波兰西部边界(以奥得河-尼斯河为界),东普鲁士部分地区划归苏联。</p><p class="ql-block">- 国际秩序:设立五国外长会议,为战后缔结和约做准备,重申《开罗宣言》,推动联合国成立。</p> <p class="ql-block">奥伯鲍姆桥建于1894 - 1902年,横跨施普雷河(Spree),它融合了新哥特式和新罗马式的建筑风格,桥身由红砖和石材建造,两端矗立着带有塔楼的城堡式建筑,造型独特且富有历史厚重感。该桥是一座公路桥和轨道交通桥,下层供行人和车辆通行,上层则用于地铁U1线的运行。在历史上,奥伯鲍姆桥具有特殊地位。柏林墙时期,它曾处于东西柏林的分界线上,成为冷战时期柏林分裂的象征之一。当时桥的两端设有检查站,严格管控人员往来。随着柏林墙的倒塌,这座桥又成为柏林统一与和解的标志,见证了德国从分裂到统一的重要历史进程。</p> <p class="ql-block">听闻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地今年暑假特别炎热,甚至热到40多度。可在中欧这几天,这几天下来气温基本上都在20度上下,<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披个外套有时还会打个“冷战”,</span>还时不时下起阵雨,但总体湿度不大,凉且爽。听说这边冬天也不太冷,从气候上来说,中欧真是个好地方。</p> 7月17日 柏林-布拉格 350km <p class="ql-block">早上起来后我们前往柏林墙纪念馆参观。柏林墙(Berlin Wall)是冷战时期最具象征意义的建筑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被盟军(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分区占领。1949年,德国分裂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联邦德国(西德)和民主德国(东德)</span>两个国家,柏林虽然位于东德境内,但也被分为东柏林(东德控制)和西柏林(西德控制)。西柏林成为西德在东德境内的“飞地”,从1949年到1961年,大量东德居民通过西柏林逃往西方,造成东德人才与劳动力的严重流失。为了阻止这种人口外流,1961年8月13日,东德政府在苏联支持下,突然在东西柏林之间修建了一道隔离墙,将两个区域隔开。最初是铁丝网和路障,后来逐渐发展为一道由水泥墙、瞭望塔、地雷、铁丝网、警犬和巡逻队组成的复杂防御系统,全长约155公里,被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东德官方说法),这就是柏林墙的由来。它也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意识形态对立的最显著象征。1989年11月9日,东德政府在一场记者会上宣布放松边境管制,成千上万的东柏林市民涌向边境,开始自发拆除柏林墙。这一事件也标志着冷战走向终结的重要一步。随后,东西德于1990年10月3日正式统一成为德国。如今的柏林墙大部分已被拆除,但仍有部分墙体、岗哨和“东边画廊”(East Side Gallery)——一段长达1.3公里的涂鸦艺术墙——被保留下来,作为那段历史的纪念和警示。</p> <p class="ql-block">来之前刷到太多西欧治安很差的网文了,为此我们在各种安全防备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一路玩来基本没有遇到或看到盗抢的情况,唯一一次就是在参观柏林墙时遇到这一群人(看着像中东或北非人),她们手里拿着一张什么纸给问你点啥吸引你的注意,另一只手飞快的掏你的口袋,辛同学差点就中招了,幸好口袋里没有值钱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欧洲打车用Uber,可以选用现金支付,而且感觉比直接拦taxi要便宜。不过这便宜是相对而言,相比国内的滴滴,目测柏林要贵5倍以上,例如从酒店到柏林墙纪念馆大概5公里左右,到Uber要十二点几欧元,折100多元人民币,而且这个价格还波动的挺厉害。 按平均的购买力来说,人民币汇率确实大大低估,当前欧元的汇率大概是在8.3-8.4附近波动,我感觉可能在3~4左右是比较合理,这样欧洲的物价对中国人来说就显得稍微有点亲民了。</p> <p class="ql-block">开车到柏林南十字车站接从波兹南坐大巴来柏林重新汇合的女儿。</p> <p class="ql-block">当然,对于广大的中国人民来说,相对来说欧洲最贵的是上厕所。感觉他们在怎么应收尽收如厕费方面花了好多智力精力,例如在柏林南十字车站(包括火车和长途大巴)这款WC自动收费机不仅可以收硬币和纸钞,而且还贴心的可以接受信用卡!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来往旅客的方便。</p> <p class="ql-block">一路跋涉300多公里进入捷克到达布拉格市中心,好不容易在离酒店1公里多的街上找了一个路边咪表停车场,前前后后耽误了将近一个小时。自驾游最大的好处是方便自由随意,但最麻烦的是停车,酒店不一定会有自己的停车场(尤其是市中心繁华地段的酒店),而且不管是酒店自己的停车场,还是外面的公共停车场或路边的停车位,收费都很吓人,每晚停车费差不多要便宜的约人民币180元,贵的(如柏林)要300元。有时贵也就算了,关键是收费的方式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太费神了。</p> <p class="ql-block">捷克共和国(The Czech Republic,Česká republika)面积7.89万平方公里(比重庆略小),人口约1090万,其中捷克族占90%以上。官方语言为捷克语。 虽为欧盟成员,但货币不使用欧元,而是捷克克朗。捷克自 5-6世纪斯拉夫人定居,9世纪建立捷克公国。1620年被哈布斯堡王朝吞并,1918年与斯洛伐克联合成立捷克斯洛伐克。1993年和平分离为独立国家。</p> <p class="ql-block">布拉格是捷克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它地处欧洲大陆中心,介于柏林与维也纳之间。面积496平方千米,2022年人口约127.5万。布拉格有“千城之城”“文艺之都”的美誉,是著名旅游城市。市内建筑风格多样,以巴洛克风格和哥特式为主,建筑顶部变化丰富,色彩绚丽,是全球第一个整座城市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布拉格天文钟是布拉格的标志性象征,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承载着布拉格的记忆与灵魂。它</span>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老城广场的老市政厅南面墙上,是一座中世纪天文钟,也是世界上第三古老的天文钟,首建于1410年。它的构造与功能如下:</p><p class="ql-block">- 天文表盘:代表太阳和月亮在天空中的方位,能显示各种天文细节,如星座位置、月相变化等。背景是地球及天空局部视图,蓝色环状物代表地球,上部蓝色代表地平线之上天空,红色和黑色区域象征地平线之下天空。</p><p class="ql-block">- 十二使徒:是一个发条装置,每天9:00-21:00之间的整点,十二尊耶稣门徒像会从钟旁依次现身,6个向左转,6个向右转,一旁的死神开始鸣钟,上方的鸡也会振翅鸣啼。</p><p class="ql-block">- 日历表盘:由代表月份的纪念章组成,用于显示月份和日期。</p><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座钟几乎被纳粹军火的战火烧毁,直至1948年,天文钟被修复,在1979年又进行了第二次修复,如今依然走时精准。</p> <p class="ql-block">中欧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较为温和,兼具一定海洋性特征。布拉格年降水量约500-600毫米,降水分布相对均匀。通常夏季的6月或7月暖湿气流影响降水较为集中,且多为阵雨。</p> <p class="ql-block">天有不测风雨,而我们匆匆出门都忘了带伞,幸好雨也不是特别大,时断时续,而且我们都穿了一件带帽的外套。通过大众点评找到这一家餐馆,在这次旅行中这算性价比很高的一餐了。</p> 7.18 布拉格-CK小镇 180km <p class="ql-block">天涯何处无涂鸦,感觉现在欧洲最大的矛盾就是可涂鸦的墙远远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艺术创作”需求!甚至有的大门和货车车厢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艺术家用做绘画创作的了。</p> <p class="ql-block">在布拉格广场上,少男少女们在跳着欢快的舞曲。</p> <p class="ql-block">查理大桥是游览布拉格必打卡之地,它始建于1357年,1400年竣工(约在我国明朝建立之初),横跨布拉格市伏尔塔瓦河,是连接布拉格老城、小城和布拉格城堡的交通要道,是典型的哥特式建桥艺术与巴洛克雕塑艺术的完美结合。桥长520米,宽10米,有16座桥墩,全用石头建成。桥的一端入口处耸立着查理四世的全身雕像,两侧是带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门楼。桥两侧石栏杆上有30座雕像,为天主教圣徒和保护神,出自捷克17-18世纪巴洛克艺术大师的杰作,被欧洲人称为“欧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布拉格城堡位于捷克伏尔塔瓦河的丘陵上,始建于9世纪,870年建造了第一座有围墙的建筑圣母玛利亚教堂,10世纪初圣乔治大教堂和圣维特大教堂相继建成。13世纪,奥托卡二世加强城堡防御工事并重建皇家宫殿;14世纪,查理四世大规模重建,在圣维特大教堂原址建造新的哥特式教堂。二战期间,城堡成为纳粹德国雷纳德·海德里希的总部。1948年成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总统官邸,1993年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后,成为捷克共和国总统的官邸。布拉格城堡<span style="font-size:18px;">规模宏大,占地45公顷,涵盖1所宫殿、3座教堂、1间修道院,有三个庭院,是世界上最大的连贯古堡建筑群。其</span>风格多样,融合了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多种建筑风格,堪称欧洲建筑史的露天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圣维特大教堂始建于1344年,是布拉格城堡最重要的地标,也是王室加冕与辞世后长眠之所。教堂内部有20世纪捷克画家穆哈设计的彩色玻璃窗、圣约翰之墓和圣温塞斯拉斯礼拜堂。</p> <p class="ql-block">恋恋不舍的离开布拉格往南180公里到达捷克ck小镇。这次预定的是一个离小镇有几公里的乡村民宿,民宿大门紧锁没有大堂也没有前台,只在窗户边上找到标了我的名字的两串钥匙,完全是DIY。房费不贵且含早餐(虽然早餐一般般),而且最重要的是停车免费!</p> <p class="ql-block">2015年6月30日A股上证指数开盘价4006.75点,收盘价4277.22点,单日涨幅5.53%。十年以后的2025年6月30日A股上证指数收盘价为3444.43点,与十年前相比还跌了20%。</p> 7.19 CK小镇-维也纳 230km <p class="ql-block">免费的各种语言的圣经推广小手册,也包括简体中文。</p> <p class="ql-block">从捷克ck小镇去往奥地利维也纳,不知道为啥谷歌地图会给我们导一条这么窄的乡间小路,感觉会个车都比较困难,幸好汽车很少,而且风景还不错!熟悉欧美的人都知道,欧美就是个大农村,人口密度比较小,上了十万人口的城市就不算个小城市了。一直比较纳闷,欧美这些地方的土地和气候都不错呀,为啥就不怎么养人呢?现代你可以说是他们不愿意生,但古代他们人口也不多啊,我觉得可能是他们一直来的农耕科技比较落后。</p> <p class="ql-block">奥地利是我们此行途经的第六个国家,奥地利人口为918万,其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奥地利民族占88.8%。</span>国土面积83882平方公里(与重庆差不多大),官方语言为德语,为欧盟成员,货币也使用欧元。奥地利12世纪中叶形成公国,1278年哈布斯堡王朝开始统治。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成立以奥为首的德意志邦联,1866年普奥战争后邦联解散,1867年与匈牙利组成奥匈帝国。1918年一战后帝国解体,成立奥地利第一共和国。1938年被纳粹德国吞并,1945年二战后成为奥地利第二共和国,并宣布永久中立。</p> <p class="ql-block">傍晚我们到达维也纳,酒店入住后,即到附近的美景馆参观。美景宫是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宫殿建筑群,也是奥地利重要的艺术博物馆。1700年,欧根亲王责成约翰·鲁卡斯·冯·希尔德布兰特以凡尔赛宫为蓝图建造夏宫,历时24年建成。下美景宫竣工于1716年,供欧根亲王起居;上美景宫落成于1724年,用于迎宾设宴。</p> <p class="ql-block">维也纳的苏联解放纪念碑,又称施瓦岑贝格广场苏联红军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二战末期在维也纳攻势中阵亡的17,000名苏联士兵而建。由苏联红军少校S.G.雅科夫列夫设计,于1945年8月19日揭幕,至今正好80周年。纪念碑由中央的士兵雕像和后方的柱廊组成。士兵雕像矗立在20米高的基座上,手持旗帜、盾牌和机枪,头戴金色头盔,身着军装,展现出英勇的姿态。柱廊由高8米、26根柱子围成半圆形。柱廊两端雕刻有战斗时的苏联士兵雕像,生动地展现了战争场景,仿佛将人们带回到了那段残酷的战争岁月。纪念碑上镌刻着斯大林下达的解放维也纳的命令、谢尔盖-米哈尔科夫激励士兵的诗情讲话、1943版苏联国歌的片段以及斯大林1945年5月9日讲话中的一段话。柱廊上用俄文写着:“在与纳粹侵略者的战斗中为欧洲人民的自由和独立而牺牲的苏联红军英雄永垂不朽”。</p> 7.20 维也纳-布达佩斯 280km <p class="ql-block">维也纳,奥地利首都、最大城市,位于多瑙河畔,属温带海洋性气候,人口约200万,是欧盟重要经济中心,经济总量占奥地利约85%,人均GDP超5.6万欧元。维也纳是世界“音乐之都”,孕育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大师,拥有金色大厅、国家歌剧院等顶级艺术殿堂。</p> <p class="ql-block">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世界五大音乐厅之一,维也纳爱乐乐团常驻地,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此举行。</span>1867年由T·冯·汉森设计建造,1869年竣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外墙黄红相间,屋顶有音乐女神雕像,内部金碧辉煌,有1744个座位和300个站位。木质地板和墙壁类似小提琴共鸣箱,能使声音振动回旋,余音袅袅,加上防静电干扰材料,无论坐在何处都能享受高品质的音乐。</p> <p class="ql-block">欧洲黑死病是14世纪中叶席卷整个欧洲的鼠疫大瘟疫,<span style="font-size:18px;">约2500万欧洲人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span>此后黑死病并未完全消失,而是以周期性爆发的形式在欧洲部分地区持续存在,例如1665-1666年伦敦大瘟疫。直到19世纪初,随着公共卫生条件的改善和医学进步,黑死病才在欧洲基本绝迹。</p><p class="ql-block">维也纳黑死病纪念柱位于市中心格拉本大街,是欧洲最大的巴洛克式黑死病纪念柱。它由奥地利雕塑家保罗·斯特鲁德尔设计,建于1693年,纪念柱顶部是圣三位一体像,中间层是半跪祈福的皇帝利奥波德一世,最底层是与病魔斗争的百姓。柱身还有象征鼠疫的女巫被天使推向地狱的浮雕,整体充满动感和戏剧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感觉这大熊猫是不是表情有点诡异?因为后面两个人正在给它放气,他们准备收工回家了。</p> <p class="ql-block">抗议以传统的名义奴役动物?但比起这每天神气的在城市街道上来回踱步的马来,那些一辈子只能在围栏里度过短暂一生就要走向屠宰场的牛猪鸡鸭们不是更悲惨得多?</p> <p class="ql-block">说实话,如果连吃10天的面包西餐,大部分中国人看到中餐都会口水直流,这时候贵不贵已经不再考虑范围了。喜大普奔的是,我明天就要回到亲爱的祖国,可以吃到又便宜花样又多的中国菜了!出国即爱国,每出去旅游一次,回到家里就觉得安然自在,幸福感满满。</p> <p class="ql-block">男人们要返工搬砖啦,走马观花来不及细细品味这里的人文风情。留下母女俩继续在维也纳深度体验。在维也纳最爽的一件事是,因为是周日可以直接在酒店旁的马路边停车,而且完全免费。</p> <p class="ql-block">下午5点左右从维也纳开车回布达佩斯,道路良好,全程高速。</p> <p class="ql-block">母女俩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欣赏音乐</p> 7.21 布达佩斯-深圳 8500km <p class="ql-block">顺利的在机场还完车,这辆车这10天陪伴我们走了2400公里,每天平均两百多公里,最多的一天400公里,基本上白天的小半天赶路然后停在宾馆,大半天我们自己走路或打Uber在市内游玩。除波兰的部分高速公路在路上设有收费站外,其他四个国家的高速公路收费方式各异(德国不收费),大概都是靠自觉自己在网上或便利店按天预先购买,反正比较麻烦。不买的话查到了会罚多少钱没有相关经验。</p> <p class="ql-block">是不是只有中国人才喜欢喝热水呀?所以格外的用中文标出来。</p> <p class="ql-block">相比在德国五六公里就要上百元人民币的Uber车费,半夜从机场回到龙华20多公里走高速的携程专车也不到100元,而且无限期在机场等。人们常说出国即爱国,出国回来觉得国内啥都很便宜,吃饭自由,打车自由,上厕所更自由😂,一下子幸福满满。也许这也是旅行的另一种意外收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