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之行(七):参观圣彼得堡克拉辛号破冰船和,莫斯科谢尔盖耶夫小镇

黄震

<p class="ql-block">  《我的美篇作品集》第157篇</p><p class="ql-block"> 照片为华为Pura70 ultra手机拍摄</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堡涅瓦河边克拉辛号破冰船</p> <p class="ql-block">百年传奇——圣彼得堡的破冰船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在涅瓦河畔,一艘锈迹斑斑的钢铁巨兽静静卧着,却藏着比北极冰川更震撼的故事——【克拉辛号破冰船博物馆】,一艘从1917年破浪而来的“冰海英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艘苏联勋章挂满船舱的克拉辛号破冰船非同一般,它曾是沙俄的“破冰先锋”,被英国扣押又赎回。1926年勇闯北极救出意大利探险家,二战中为北极航线“杀出血路”。如今,这艘百年老船化身博物馆,每一块铆钉都在诉说铁与冰的较量史。</p> <p class="ql-block">在克拉辛号破冰船岸边,还有一座挪威极地探险家罗阿尔德·阿蒙森(1872年7月16日-1928年6月18日)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罗阿尔德·阿蒙森(英语:Roald Amundsen, 1872年7月16日-1928年6月18日),挪威极地探险家。他在探险史上获得了两个“第一”:1.第一个航行于西北航道;2.第一个到达南极点。1903年6月,阿蒙森的探险队开始远航寻找西北航道。整队人马在深入北极圈的威廉王岛上安营扎寨,度过了两个冬季,并在马更些岛上又度过了一个冬季。他们于1906年9月完成了到达太平洋的航行。</p> <p class="ql-block">克拉辛号破冰船博物馆保留了破冰船的原貌,展示了其100年的航行历史,包括沙俄到苏联时期的装备、船员荣誉勋章等文物。游客可近距离观察船体结构,触摸冰裂纹甲板,感受铁与冰的较量史。 ‌</p> <p class="ql-block">当现代游轮驶过,克拉辛号像位沉默的老船长,船头仍指向北极的方向。触摸冰裂纹的甲板,仿佛听见百年前螺旋桨撕裂冰层的轰鸣——有些船,永远不会退役。</p> <p class="ql-block">离克拉辛号破冰船不远处的河对面,还停泊着一艘很长很长的船。据有关资料介绍,这艘船是一艘潜艇,具体为B-413(原名为“C-189”)柴油电力潜艇,现作为圣彼得堡中“博物馆船”的一部分,供游客登艇参观。</p> <p class="ql-block">B-413潜艇是苏联641型(“狐步”级)常规动力潜艇之一,于1968年12月31日在圣彼得堡开工建造,1971年4月23日下水,同年12月31日正式加入苏联海军服役。它曾是苏联时代太平洋舰队的一员,在苏联解体后被俄罗斯海军接收,并继续服役至1994年。退役后,B-413潜艇被拖到圣彼得堡,作为博物馆船向公众开放,展示了苏联潜艇部队的历史和技术。</p> <p class="ql-block">B-413潜艇全长76.6米(也有说法为91.3米,可能因测量方式或包含部分突出结构而异),宽8.4米,吃水深度5.7米,水面排水量1952吨,水下排水量2475吨。它装备有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携带22枚鱼雷或44枚水雷,具有强大的攻击能力。</p> <p class="ql-block">如今,B-413潜艇与克拉辛号破冰船等博物馆船一起,构成了圣彼得堡独特的海军历史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到处都有名人雕像。这是圣彼得堡市看到的著名诗人普希金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是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文学语言的创建者,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代表作包括《叶甫盖尼·奥涅金》《自由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普希金1799年6月6日出生于莫斯科贵族家庭,1811年进入皇村学校,1814年以《致诗友》初登文坛。他一生创作了800多首抒情诗及《叶甫盖尼·奥涅金》《青铜骑士》等叙事长诗,以及《上尉的女儿》等小说。1837年因决斗重伤去世,年仅38岁。‌‌</p> <p class="ql-block">从圣彼得堡市返回莫斯科,参观被称为俄罗斯人精神圣地的谢尔盖耶夫小镇</p> <p class="ql-block">谢尔吉耶夫镇(谢尔盖耶夫镇)位于俄罗斯莫斯科州东北部,莫斯科东北偏北71公里,是著名的金环古城之一。</p> <p class="ql-block">谢尔盖耶夫镇简介</p><p class="ql-block">“没有正义之人就不能解决问题,没有圣徒就没有城镇。”这说的是谢尔盖耶夫小镇。小镇的名字源于一座修道院的主人——圣谢尔盖.拉多涅日斯基。他是一位独善而苦修的高僧。谢尔盖三圣修道院是东正教的朝圣之地,也是俄罗斯地位最高的修道院。修道院石砌的古教堂圣三一教堂底下,曾经是圣谢尔盖耶夫的墓地,而现在的教堂内,供奉着他的灵骨匣。谢尔盖耶夫镇是俄罗斯的东正教中心,而“俄罗斯的历史一半以上都跟东正教有关”,所以小镇不大,却是俄罗斯人的精神圣地。人们来小镇做礼拜,他们安静地排着队去修道院的圣水池取圣水带回家,以祈求安宁康健。整个小镇沉浸于大自然的宁静中,时光在此仿佛已停顿了数千年,人们在悠闲中制作了套娃,让小镇成为了俄罗斯艺术木刻工艺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15世纪拉多涅茨的圣谢尔盖在这里建立了修道院(世界文化遗产)。1742年建市。1919年苏联时代先把“镇”字去掉,1930年又以一名布尔什维克党人改名为扎戈尔斯克。1991年恢复原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莫斯科-雅罗斯拉夫尔铁路和高速公路穿过谢尔盖耶夫小镇。城市中心有谢尔盖圣三一大修道院。</p><p class="ql-block">谢尔盖圣三一大修道院建于14世纪中叶,由一位著名的宗教活动家创建,他就是谢尔盖·拉多涅日斯基。他在宣扬俄罗斯东正教的同时联合俄罗斯各大公共同抵御蒙古军队的入侵。据说当时就是因为他的祈祷,德米特里·顿斯科伊才率领俄罗斯军队第一次战胜了蒙古帝国军队,此后他继续宣扬东正教,并且成为俄罗斯东正教育的圣者,现 在人们已经把他当做俄罗斯的守护之神。</p><p class="ql-block">位于大修道院中央的圣母安息(乌斯宾斯基)大教堂是在伊凡四世(雷帝)命令下建成的,完成于1585年。在4个洋葱头形的蓝色圆顶中央,有一个金色的大圆顶,看起来有点像王宫。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内也有圣母升天大教堂,谢尔吉耶夫镇(谢尔盖耶夫镇)的大教堂就是仿照它而建的。教堂内有17世纪的壁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