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盛夏七月,驱车十几里,炎炎烈日下,自感酷热难耐,然一踏上石门乡的盘山公路,一股沁人心脾的凉爽迎面扑来,一颗燥热的心顿时清静下来。举目望去,只见古藤绕树,浓荫匝地,飞瀑流泉泠泠有声。真是一处纳凉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沿十八盘005县道驱车而上,山路坡陡弯急,道路两旁,景色如画,从高处俯瞰十八盘,如一条银色的丝带飘落在群山之中,蜿蜒起伏,令人生畏。顺十八盘公路盘旋而上,道路两旁的景色,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来到石门乡石碑处小憩,只见三三两两的行人游客,携家带口,前呼后拥随意而行。有的站在栏杆旁凭眺远望,有的忙着拍照,留下难忘的倩影。站在观景台上眺望远方,绝壁上的红叶俏丽,山脊上,色彩斑斓,山坡上,景色如画。</p> <p class="ql-block">走出娅口,一路向西,往镇门峪水库驱车前行。道路两旁的庄稼,经过连日降雨的滋润,生长的郁郁葱葱,一片丰收在望。路遇一石桥,左拐上桥,就来到了镇门峪村口。镇门峪水库大坝就在村口。踱步来到水库边,碧绿的湖水如蓝宝石般,镶嵌在山谷的峭壁之间,来到这里,犹如来到了大柴旦的翡翠湖一样,让人激动不已。与翡翠湖不同的是,这里的水库上多了一些嫣红,多了些明黄,水面的峭壁上,绿意盎然,诗意浓浓。</p> <p class="ql-block">走近水库大坝,气势磅礴的瀑布倾泻而下,清澈明净的湖面,满目苍翠欲滴的绿意,一丛丛、一簇簇活泼的野花,开的五颜六色。叽叽啾啾的鸟啼,嘎嘎飞鸣的野鸭,一切是那么令人赏心悦目,眼前简直就是一副天然的水墨丹青,再难寻觅的人间仙境。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告别了雄伟壮观的镇门峪,沿着蜿蜒曲折的公路,来到了山顶上的古村落——夹山村。据博山传统村落记载,夹山村是淄博海拔最高的村庄之一(海拔800米),四面环山,香椿飘香,绿树成荫,森林覆盖率大于75% 。气温较城区低3——5度尤其是夏季清爽宜人,是难得的避暑胜地。1931年,《博山乡土志》载村为夹桑,清同治11年,(1872)年,《重修白石洞碑记》载村为夹山村。有村民221户,605人。</p> <p class="ql-block">离开了夹山村,来到了齐长城遗址风门道关,位于两千六百年前的齐长城,是齐国首都临淄之西南,博莱交界处。当地村民把此地称为黑风口,雄关已经荡然无存。只留石碑为证。风门道关段长城从北岭子蜿蜒向东,过瓦岗寨、王大安山,霹雳尖山、摩云山、黑风口关至双堆山南崖。它是淄博、章丘、莱芜三市界山,称三界山。</p> <p class="ql-block">走走停停,来到了榜上有名的龙堂村,坐落在龙堂大峡谷北侧,悬崖峭壁向阳的半山坡上。东与蝴蝶峪接壤,西与夹山村毗邻,南与岭西桃花泉村相连,北与黄石坞村为邻。龙堂村不大,历史上最多时有三百多口人,现常住人口有二十几户,三十多口人。村里大量房屋闲置,基本上成为了空心村。</p> <p class="ql-block">据村民介绍,龙堂村主要有刘氏人家为主,刘氏祠堂在村西千年古槐树下,祠堂多次修缮,是村中较完好的建筑。沿着村中小道,在龙堂村漫步,跟其它偏僻小山村一样,几乎看不到年轻人的影子,多数是一些年长的老人,村里显得特别的冷清和安静。虽然村里的格局上让人感觉相对富裕和排场,但少了朝气蓬勃的热闹和喧哗。大槐树见证了古村落龙堂村的千年苍桑,愿传统村落与清山绿水共存,愿传统古村落为文旅博山再添斑斓。</p> <p class="ql-block">告别了传统古村落,就到了正午时分。我们的车子开进了早已定好的饭店——桃园山庄。虽然饭店建在坑洼不平的山坳里,但好在这里一条小河穿堂而过,清澈见底的溪水带着阵阵凉意扑面而来,让汗流浃背的我们庆幸,来到了一处绿树成荫的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 今天十分湊巧的是,知青战友王友翠70岁的生日,给这次的野游增添了一抹喜色。生日野餐,享受自然风光,野外庆生,让我们共享美好时光。战友们共同举杯,高唱生日之歌,祝她七十大寿生日快乐!</p> <p class="ql-block">这次知青战友聚会,虽然短暂,但收获颇深。就像一场美丽的梦。深深的刻进了脑海里。在旅途中领略了大自然的壮丽,学会了欣赏风景背后的故事。那片湛蓝的天空,大坝的一往无际,古老的村落,朴实热情的村民,充满了苍桑的古槐树,都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谈资,也收获了无数珍贵的回忆。告别了这次精彩的聚会,但那些美好的瞬间,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