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文/图:弓之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保龄球爱好者们或许都知道,这项运动的基本取胜模式,与射击、射箭、篮球等项目的要求相类似,都是需要精准命中高分值目标方能得高分,而分数高于对手就能获胜。然而如何才能稳定获得高分呢?本文暂且撇开技术含量较高的主观打法因素外,着重探讨比赛过程中主客观条件的掌控问题,了解其中的变量因素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并通过一些合理纠正与临场调整的有效措施,就能将这种影响尽可能降低,为获取高分创造最佳条件。</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 保龄球比赛中的不变因素</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某种角度上讲,保龄球是一项强调一打机械重复不变的运动。选手击球选择置瓶区的“袋口”必须要精准,每一局可能产生的12次一打若能连续击倒所有瓶,那就是获得300分的满分局。而这12次一打,所有动作都应该是机械重复不变的,包括 助走线路不变,肌肉记忆不变,心理状态不变,规范动作不变,摆臂幅度不变,方向角度不变,力量速度不变。这样投掷出手的球,精准击中“袋口”的情况必然是大概率的。所以,球员要保持上述诸项由自身掌控的“不变”,就必须要充分利用赛道上的有利条件,及时发现和主动消减不利因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保龄球赛道上的不变条件包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①.10个目标瓶位置不变,需要撞入的瓶袋袋口的方位自然也不会改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②. 球道长度、宽度不变,保龄球在球道上运行的合理轨迹也不应有稍大改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③. 助走、助瞄的站位点、板格线、指示箭头等区位标志不变,助走的步幅、助瞄的箭头、出手放球的位置等也应顺其自然不宜改变。</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二. 保龄球比赛中可能发生的改变因素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笔者观察总结,保龄球比赛中可能发生的改变因素主要有以下五类,其中前两项为物理改变因素,后三项为心理改变因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①. 球体沾油渍或灰尘发生的改变。正规的保龄球馆,通常都会对球道进行日常保养和上油。而在比赛期间,更是要根据比赛要求,对保龄球道及时涂抹不同油型的专用油,以调节摩擦力。但球在滚动时必然会局部沾上油渍,由于每个球员专用球的指孔基本都是固定的,而投球方式和运行线路也基本是不变的,因此每次投出的球,在运行中与球道接触的部位也基本是重复的。而重复沾上的油,就可能导致球体圆度和表面光滑度产生微小的差异,而这点小小的变异,就可能导致球的运行线路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击球的准确率,以及调整站位的判断力。这方面的变量调控,只要通过每次投球前进行必要的擦拭去除油渍,就可以保持球与球道的理想摩擦力,和球体的均衡抓地力,以确保投出的球,能够合理运动在预期的旋转路径中,最终钻进“袋口”打出全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②. 赛场温度与湿度对球员持球习惯产生影响的改变。球员的手汗或球馆环境湿气有可能附着在球上,影响球员投球的手感,用干净毛巾经擦拭除湿后,显然能减少这些变量因素对球反应的不良干扰,从而避免不该发生的意外失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球道助走区的湿度过大或不小心沾上油渍或沾上茶水汗水,则可能使选手的投球助走滑步放球等关键环节发生意外改变,导致技术变形,甚至发生摔倒事故,必须要防患于未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③. 换道后可能产生的心理影响。事实上,一个保龄球馆中的多条球道,或多或少都有些许差异,个别球道故障率相对较高,这可能对球员比赛节奏的掌控会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多局制的保龄球比赛,每位球员都必须依次更换球道,以尽量降低球道偏差可能导致的不公平竞争。对自我感觉不太良好的球道,首先要摆正心态,克服悸惧心理,换道后一局球中的前两打尤其要注意,思想上慎重,技术上放松,适时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防止因情绪影响而造成连续失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④. 比赛现场状况可能对选手产生的心理影响。常见的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对手超常发挥,打出较高分数后,给球员带来的比赛心理压力。二是邻道选手一打出现分瓶,让自己感到很忌讳,生怕引起连锁反应。三是在团队作战中,自己出现失误后,过于担心再次重蹈覆辙,拖了同伴队友的后腿,以至难以继续正常发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⑤. 关键比赛的关键局关键格比分胶着时,容易出现的心跳呼吸频次加快的变量。在运动生理学方面,突然加快的心跳和呼吸,有可能导致平时较为习惯的技术动作和发力方式产生些许变化。而这种变化一旦超出可控范畴,就可能造成投球失误。</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 合理调控不利变量因素的简单方法</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保龄球比赛中,需要克服的最大的变量因素,是比赛心理状态的变化。为此,保龄球选手必须要注意心理状态调整方面的习惯养成。平时要增加比赛抗压训练,重视提升比赛中的专注力,合理调控比赛节奏。比如将擦拭准备作为投球前的固定程式;遇有特殊情况时,利用喝口水的时间厘清继续比赛的思路;调整一下护腕护膝的舒适度等等。这些细节都可以帮助选手集中注意力,克服干扰,稳定比赛情绪。这也类似篮球运动员罚球前的习惯动作,以及网球、乒乓球选手发球前的地上拍球、桌上颠球等习惯模式。这些习惯动作看起来似乎无足轻重,其实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节奏控制之术,在紧张的比赛中有助于调整心跳呼吸频次,放松心态情绪,避免仓促出手而导致的技术偏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另外,顺便提醒一下,国外有些球员投球前的固定程式过于繁琐,摸鼻子摸脸摸屁股,擦球擦鞋底擦衣服,似乎心里也在跟着做祈祷,其实这真的没必要。因为程式一多,专注力就会往这些与球技无关的方面分散,如果遗漏了什么,反而会增加新的心理负担。所以,化解比赛心理压力的方法,越简单越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