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见闻(三)

华剑平

<p class="ql-block">上任伊始,新领导即走访慰问了一位离休干部,二位老领导,更是延续了历届领导班子的好传统、好作风。每到一家,他就开门见山问健康、问生活、问有无需要单位帮助解决的事宜,与他们的交流沟通,简明扼要,就像家里人那样,让家属与子女们倍感亲切,大家觉得新领导的关心,非常接地气,非常温馨。</p> <p class="ql-block">抽空看望了97岁的离休干部,在床上躺着的老于书记,因为脑梗,无法用语言来交流,但从老人的眼神看,似乎可以懂得单位领导来看望他了。</p><p class="ql-block">于老是原血防站书记,山东人,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同志,转业前在驻苏部队任卫生科科长。</p><p class="ql-block">十几年前,我参与离休干部管理与服务工作,曾经陪伴他们去过浙江舟山、普陀山;南通、宜兴、溧阳等地,感受到党对老干部的关怀,细致入微。也目睹了先后几位老干部工作者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一丝不苟的服务态度与能力,都是值得我学习与借鉴,更是对我有帮助的。</p><p class="ql-block">来到老刘书记家时,他老人家临时有事出去了,虽然没有遇见,但王主任即刻与他通了电话,代表单位向他表示慰问,表示敬意!叮嘱其做好防暑降温,保重身体。并表示:在适当时间,一定会再来看他。老刘在电话里的声音洪亮,那带有安徽地方口音的普通话,向领导专程来看他表示感谢!对未能见面,表示歉意。</p> <p class="ql-block">来到了疾控中心第一任党委书记的家中,虽然多年未见面了,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之间的交流,仿佛时间倒回了二十年之前,老书记动情地说起了成立疾控中心的那些往事:当时,几个不同性质的单位组合一起,从领导班子建设,中层干部及人才队伍;从高长桥、三香路到如今的新址;单位的整体面貌有了焕然一新的变化。他说从疾控走出去的干部,如今在多家单位担任领导,为此感到高兴,我们对干部的培养、教育,发挥了积极有效作用。王主任回顾了成长的经历,感谢组织的培养。表示一定不辜负组织的期望,竭尽全力、守正创新、不辱使命。</p> <p class="ql-block">走访慰问,支部还有一个任务是送书送学上门,特别是年纪大的老党员,我们尽可能做到党员的学习材料送到她们手上。让大家觉得党组织是关心老党员的政治生活的。</p><p class="ql-block">邓老师是部队转业专业干部(护士长),现在与老伴在怡养老年公寓养老,去年,老伴活动不方便了,邓老师就将他转去另外一幢楼的护理院。每天她会去护理院看其老伴,可以感觉到俩人相濡以沫,感情很深。</p> <p class="ql-block">陆护士长,100岁了,除了听力差一点以外,生活状态还可以,女儿住在老人家隔壁一幢楼里,每天都会来家里看她,女儿为她准备的一些蔬菜,老人家还可以自己炒菜。</p><p class="ql-block">当我将学习材料送到老人家手里时,她老人家发出了会意的笑声。每一次网上专题报告会视频,她都会认真收看,也会让女儿帮其拍摄一张照片,发到支部微信群。</p><p class="ql-block">交谈中,老护士长还给了我们每人2张“百岁生日”面票,大家一起沾沾长寿之福气。恭祝老人家健康长寿,幸福快乐!</p> <p class="ql-block">听说我们要去,丁老师特意开了西瓜等待。稍坐片刻,我们谈到了从疾控调出去的干部走上更重要的岗位,他说已经有好几位担任了单位正职领导。说明老人家对单位年轻人的关心、关注。我告诉他,出去的干部,有好几位都是原来你任食品卫生监督所所长时期的年轻人,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有你对他们的培养和心血。当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让他们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p> <p class="ql-block">我和戴主任来到康养吴园,看望在此暂住几个月的周主任,他告诉我们,这里的环境非常好,适合于老年人在此生活。这里有游泳池、健身房、不同价格的餐厅等,每一栋楼房,都是相对独立又非常安全的。</p><p class="ql-block">说到当年“三刊编辑部”曾经为单位专业人员发表文章,提供了许多方便。</p><p class="ql-block">他还非常关切疾控建设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在老年公寓,我们与老陈站长见面了,前些日子,他老伴刚去世,可能他还沉浸在亲人别离的伤痛之中。说实在话,我们也找不到更合适的话语来安慰他,只能告诉他多保重身体。</p><p class="ql-block">老年人很少能有终身陪伴的,走是必然的,只是先行离开的那个人没有了痛苦,活着的人更多的应该学会放下。</p><p class="ql-block">我和戴主任都说了,以后应该与女儿在一起生活为好。</p><p class="ql-block">老陈站长是从部队卫生处长的职位上转业的,曾经当过疗养院的院长,为了照顾家庭,调动到了我们单位。</p><p class="ql-block">感叹岁月流转,物是人非,余生不长,大家都应该好好珍惜。</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来到了老黄的家里,他妻子告诉我们:老黄住附二院了,可能要一段时间,她已经联系一00医院,省得隔几天就要出院。听到这里,我就想到了老黄的家庭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年轻时,老黄读过部队军校,五十年代,因为“大鸣大放“被打成了“右派”,后来受到了处理,等落实政策返苏,已经人到中年。后来,老黄去浙江丽水看望姐姐、姐夫时,当地的一位姑娘被他的那些故事感动到了,姑娘对他非常崇拜。不久,放弃了老家的一切,跟着老黄返苏,结婚成家。这位姑娘就是后来我们单位消媒科的陈医生。</p><p class="ql-block">今天,我就将他们的合影拍摄下来,分享他们的感人故事。</p> 后记 <p class="ql-block">夏季走访,我和瞿老师随退管会戴主任一同参加了部分老同志的走访慰问,也去过医院、养老院的病房看望前辈和部分生病的老同志,虽然也拍摄过一些画面,但是觉得有些画面展现,似有不妥。我们在此为大家的健康祈祷,愿她们尽早康复。</p><p class="ql-block">"走访脚步丈量的是责任,握住的却是历史的温度"。我们感受着老人们的生活状态,也见证着他们的变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