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里申园181

张方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i>鹤发击水犹矫捷</i></b>(20250726,词:张方;文:王德鹏;图:活动部;评论:盛继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少年心·白发泳池击浪</p><p class="ql-block">皎色臂搅银浪。 </p><p class="ql-block">趁心怀、兴随波涨。 </p><p class="ql-block">鹤发虬姿倔强。 </p><p class="ql-block">劈涛破嶂。 </p><p class="ql-block">纵此际、气贯穹苍。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击中流欢畅。 </p><p class="ql-block">正恣意、与她竞爽。 </p><p class="ql-block">固志身弥壮。 </p><p class="ql-block">随波愈亢。 </p><p class="ql-block">流光里、朗笑老颠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泰康申园 2025 年水上嘉年华活动侧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水银色的灯光自穹顶倾泻而下,将泰康申园的室内泳池浸染成一条流淌的月光河。翻涌的浪花间,那些不再年轻的脊背于幽蓝池水中起伏,勾勒出倔强的弧线 —— 有的微微佝偻,划水时却迸发惊人力量;有的带着岁月雕刻的褶皱,每一次伸展都透着不服输的韧劲。集体合影的照片里,最前排左侧身着红色马甲的女士眼神明亮,宽松马甲掩不住挺直的脊背,那是自信与力量的象征。她手中 “C 位出道” 的手举牌,似在宣告这场水上嘉年华里的 “重新出发”,开启活力新生活。站在中间的两位白色职业装工作人员,是活动组织者。她们微笑的眼神里满是欣慰,筹备期间不仅协调各项事宜,更耐心倾听每位参赛者需求:为行动不便者准备便捷下水设施,依身体状况安排比赛项目。身旁参赛者的灿烂笑容里,既有对活动的期待,更有对自己的肯定。后排中间略左,陈老师高扬手臂,身旁是他的爱人汤老师,他们的笑意比手牌上的字更耀眼。同为糖尿病患者,他们以常年游泳、健身对抗岁月与病痛,非针锋相对的执拗,而是用热爱把日子过成想要的模样。如今血糖稳步回落,彻夜难眠的困扰消散,这些改善是生活被镀上的暖光。后排中间略右,年近七旬的女士高高地竖起大拇指。年轻时数度横渡长江的她,如今划水力道、身姿矫健仍如当年江面逐浪。戴花朵泳帽的大姐姐满头银发,皱纹被笑容熨平,生动诠释 “年龄从不是享受生活的阻碍”。泳池边,啦啦队的 “加油”“最棒” 牌子在灯光下醒目。这场较量无关胜负:有人中途从自由泳换为蛙泳保存体力,有人转身时朝后比出大拇指传递暖意。二百米泳赛中,77 岁的参赛者赛后比出 “V” 字手势,水珠淌过肩头,灯光下三角肌轮廓分明,水润肤色透着常年泳池为伴的健康。赛前 “申园碧水赛旗扬,银发竞波意气昂” 恰是他的写照。泳姿虽不标准,却 “不为锦标争先后,但凭毅力破沧浪”;每一次挥臂都带着“挥臂频觉千钧重,击水方知寸骨刚” 的力量;即便冲刺时只求 “冲线但求心自洽”;指尖触壁时“笑看涟漪跃碎光” 的笑容感染全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忽然想起 65 岁初学游泳的模样:划水滞涩卡顿,打水动作颤抖,身体在水里东倒西歪如风中荷叶。朋友含蓄劝我 “这把年纪骨头硬了”,可我偏信:浪花不论岁数,肯扑腾就有回响。我总爱站在池边出发线看那片银辉 —— 是泳池水面被灯光吻出的碎光,也是身边这群泰康伙伴们鬓角泛出的霜色,在水波里融成一片温柔的亮。来参赛,原是想与这些同岁月较劲的身影并肩,听心跳撞碎浪花时,与邻道划水声重叠。看他们指尖的银线与我臂弯的水珠连成一串,豁然领悟满池银辉的意蕴:同一片水波里,与泰康银辉中的同路人找到最相契的节奏。此刻,呼吸与水波同频,心跳和浪花共振。这银辉是泳池的光,也是我们泰康人应有的模样。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身边小姐姐反手划水,肘部带起的银辉如月牙弧线,指尖掠水似星子流淌。腾空翻转时,肩背舒展轻拥水波,温柔堪比海豚。隔壁泳道大哥哥单侧仰泳,另一只手贴身保持平衡,划动虽微倾却稳稳校准方向。手掌入水力道沉如船锚,水花不轻盈,却砸出坚定圆点,逆水也要托身向终点。他们的姿态让我明白,泳池从不是竞技场,而是盛满生命力的花园。每个人循自己的节奏绽放:优雅与执拗皆是生命的模样,有人打磨出流畅弧线,有人炼就锚定的定力。努力的馈赠不在速度技巧,而在划水的专注 —— 如水草顺流生长却扎根泥土,游鱼绕礁前行仍不偏离方向,我们在自己的节奏里,把坚持酿成生命的底气。泳道终点是对自我的温柔邀约。最后一次摆臂破开水面,涟漪托起释然明亮的笑靥,藏着与岁月和解的从容,映着对生活滚烫的热忱。水面跃动的光斑,像他们走过的半生:曾在时代浪潮奔腾,如今在泳池碧波闪烁,随水汽融入泰康社区的晨曦暮色。光影流转间诉说:真正的胜利从不是超越谁,而是划水时与自己并肩,抵终点时与内心相拥。这份时光沉淀的平静丰盈,是银辉生活最动人的注脚。游泳不仅是技艺或身心改变,更是命运的重塑。水波漫过脖颈,压弯的脊柱悄悄挺直;呼吸与划水默契,失眠夜多了潮汐韵律。它像温柔的凿子敲碎生活茧房:78 岁赵大姐坚持游泳两年,高血压好转,药越吃越少;80 岁孙大哥在泳池找到乐趣,退休迷茫消散;更有人呛水抬头时,看清了余生模样。除了竞赛,水上球操添了趣味。黄色健身球如小太阳,戴黑泳帽的小姐姐绕球游动似与阳光嬉戏;紫色球如巨葡萄,被姐妹们托在水面,划动间球体轻转,水花似葡萄汁水。她们或单手托球随波摆动如水上芭蕾,或抱球伸展借浮力完成拉伸,让泳池满是童趣活力,老人们在玩乐中锻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朋友,若门前有池,别让水波空等;若暂无水岸,便把江河湖海装在心里。自然的恩惠不在形式,而在是否愿拥抱流动的馈赠,让划水成为对生命最温柔的叩问。泰康申园的嘉年华不仅是活动,更是生活态度的展现:无论年龄、身体状况,都能在自己的节奏里绽放光彩。泳池的每道波纹,都诉说热爱与坚持的力量;每一次划水,都是对生命最美的礼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居民盛继民于20250728发表了长篇评论,现附后以飨读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银浪里的生命诗学:从侧记与词作看老年活力的双重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赞​​泰康申园 2025 年水上嘉年华,既是一场银发群体的水上盛宴,更是一曲关于生命韧性的双重奏 —— 侧记以细腻笔触铺展鲜活场景,张方先生的《少年心・白发泳池击浪》以凝练词章提炼精神内核。二者从不同维度切入,却共同构建了对 “老年活力” 的深刻认知:衰老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以另一种姿态绽放的起点。​侧记以 “反映性认知 - 细粒度” 为主要特质,像一部慢镜头纪录片,将泳池里的每个瞬间拆解成可触摸的细节。“水银色的灯光浸染成月光河” 的场景铺陈下,是无数个体的生动特写:红色马甲女士挺直的脊背、陈老师夫妇比手牌更耀眼的笑意、77 岁参赛者三角肌上的水珠…… 这些细节不带刻意的意义赋予,却让 “老年活力” 跳出抽象概念,成为 “划水时迸发的力量”“转身时比出的大拇指”“指尖触壁时的碎光” 等具体意象。作者甚至融入自我经历 ——65 岁初学游泳时 “如风中荷叶般东倒西歪”,以个体的笨拙反衬群体的坚持,让 “浪花不论岁数” 的信念有了共情根基。这种认知方式不急于升华,而是让事实本身说话: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稳步回落,当年近七旬者仍有 “江面逐浪” 的身姿,衰老的刻板印象便不攻自破。​张方的词作则以 “建构性认知 - 粗粒度” 直击核心,用意象的张力将场景升华为生命哲学。“鹤发虬姿倔强”“劈涛破嶂”“气贯穹苍”,寥寥数语便打破泳池的物理边界,让老者的活力冲破岁月藩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词牌 “少年心” 本身就是一种建构:“趁心怀、兴随波涨” 写的是兴致,“与她竞爽” 显的是意气,“朗笑老颠狂” 道的是风骨 —— 这些词将 “老” 与 “少年” 的对立消解,证明所谓 “少年” 从来不是年龄标签,而是 “不服输的韧劲”“对生活的热爱” 等精神特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说侧记是 “用细节堆筑真实”,词作便是 “用诗意点亮本质”,二者如同拼图的两面,共同构成 “银发群体如何对抗衰老” 的完整图景。​更精妙的是,侧记与词作在微观处形成互文,让 “粗” 与 “细”、“实” 与 “虚” 产生共振。侧记中 “二百米泳赛里 77 岁参赛者的 V 字手势”,恰是词作 “劈涛破嶂” 的具象注解;词中 “兴随波涨” 的抽象情感,在侧记 “戴花朵泳帽的大姐姐皱纹被笑容熨平” 的细节里找到落脚点。陈老师夫妇 “用游泳对抗病痛” 的生活态度,与 “固志身弥壮” 的词意形成跨越文体的呼应;侧记 “不为锦标争先后” 的豁达,更是 “朗笑老颠狂” 的最佳诠释。这种互文让 “银浪击水” 的场景超越了单次活动的范畴,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隐喻:生命的质量从不取决于时间长度,而在于是否始终保持 “击水方知寸骨刚” 的力量。​当侧记的 “碎光” 与词作的 “银浪” 交融,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水上嘉年华,更是对老年生活的重新定义。在泰康申园的泳池里,“衰老” 被解构为 “可以被游泳改善的血糖”“能够被笑容熨平的皱纹”;“年龄” 被重构为 “横渡长江的过往勋章”“初学游泳的勇气资本”。侧记用事实证明 “老年人可以这样活”,词作用神韵呐喊 “老年人就该这样活”,二者共同指向一个朴素却深刻的真理:生命的活力,永远藏在 “肯扑腾就有回响” 的坚持里,藏在 “笑看涟漪跃碎光” 的豁达中。这或许正是这场水上嘉年华最珍贵的馈赠 —— 它让每个银发身影都成为生命诗学的注脚,让每个浪花都在诉说:所谓岁月静好,不过是在时光里始终保持 “劈涛破嶂” 的少年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