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凳与倒水之间

THK

<p class="ql-block">端凳与倒水之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梅贻琦先生那句“校长的任务,不过是给老师端端凳子倒倒茶水”,初听似是戏言,细品却道尽了教育管理的真谛。这看似琐碎的动作里,藏着的不是对权力的消解,而是对教育本质的敬畏——校园里最该被尊崇的,从来不是管理者的权威,而是教书育人的初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所谓“端凳子”,是为老师搭建安心施展的舞台。讲台前的一方天地,需要少些行政指令的桎梏,多些专业自主的空间。不必用统一的教案框住教学的灵气,不必用冰冷的考核指标切割教育的温度,而是为那些深夜备课的灯光留一扇窗,为那些探索新教法的尝试备一份包容。当老师不必为杂务分心,不必为质疑焦虑,方能沉下心来打磨课堂,让知识如溪水般自然流淌进学生心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而“倒茶水”,倒的是理解与尊重。是在老师带病授课后递上的一杯温水,是在他们为学生问题焦头烂额时,轻声说的“慢慢来”;是记得哪位老师擅长传统文化,便为其牵头成立兴趣社团;是察觉年轻教师在家校沟通中碰壁,便悄悄分享自己当年的经验。这份“茶水”不必滚烫,却能在细节处焐热人心,让老师感受到自己不是孤军奋战,身后有整个校园的托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教育从来不该是自上而下的“统治”。若校长的办公桌前摆着权力清单,不如换成一份服务清单:清晨巡校时留意教室的灯光是否明亮,雨雪天检查走廊的地面是否防滑,在学生与老师有分歧时,先做倾听的桥梁而非裁判的标尺。当管理者愿意弯下腰,把自己放在服务者的位置上,校园里的每一份专注才不会被惊扰——老师能全心琢磨如何把课讲得更生动,学生能尽情沉浸在探索知识的乐趣里,这便是教育最本真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梅贻琦先生在清华园的岁月里,从未以“统治者”自居,却让无数名师巨匠甘愿扎根讲台。或许正是那份“端凳倒水”的自觉,让校园成为了知识生长的沃土。教育的温度,从来都藏在这些俯身服务的细节里,于无声处滋养着每一颗向学之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