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赵启民:戎马一生 为党和人民奉献的传奇将领

和平鸽🕊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昵称:和平鸽</p><p class="ql-block">美篇:15377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征程中,有这样一位将领,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为国家和人民立下不朽功勋,他就是赵启民中将。赵启民将军智勇双全、军政兼备,为民族解放事业和国防建设作出了宝贵贡献。他善于做开拓性工作,为捍卫祖国安全和人民海军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赵启民中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投身革命,历经艰难险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0年9月,赵启民出生于陕西省蓝田县西乡申家坡村。他9岁入私塾,后就读县城小学,本有着求学向上的志向,却因时代的动荡波折不断。1926年小学毕业后,他考入西安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可军阀刘镇华率部包围西安,让他被迫弃学务农。1927年1月,他到西安德合药材行当学徒,不久后,考入中共陕甘区委在西安创办的中山学院,由此开始接触革命思想,投身到时代的洪流之中。</p><p class="ql-block"> 大革命失败后,赵启民参加陕军第17路军第3师教导队当学兵,192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4月,随教导团在麟游地区起义。起义虽失败,但他革命的决心未曾动摇,重返家乡蓝田开展农民运动,并于1930年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受中共组织派遣入西安绥靖公署骑兵团,从事中共秘密工作。1932年8月,因西安中共组织遭敌破坏,骑兵团第1连中共党员身份暴露,仓促起义失败后,他辗转到达渭北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泾阳游击队,开启了在红军队伍中的战斗生涯。</p><p class="ql-block">在红军中,赵启民先后担任红26军随营学校排长,第26军42师3团第1连副连长、政治指导员,参加了创建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苏区的游击战争。1935年9月红26军与长征到达陕北的红25军会师后,他担任红15军团第78师参谋主任等职,参加了劳山、直罗镇战役和红一方面军西征作战时的东线游击战争 。然而,他的革命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陕北苏区错误的“肃反”中,他被关押,甚至陪法场,险些被枪毙,但这些生死考验都没能打倒他,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革命信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赵启民在大会上发言</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抗日烽火,尽显英雄本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赵启民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任新四军第4支队第8团参谋长。第8团由鄂豫边区桐柏山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来,在第4支队中装备最差、基础最弱,且面临着复杂的抗日形势。但赵启民没有丝毫退缩,他协助团长周骏鸣率部随第4支队展开于皖中庐江、无为、舒城、桐城和巢湖地区,积极打击土匪、汉奸,伏击日军汽车队,迅速打开了局面。</p><p class="ql-block">1939年春节,千余名日军分两路向第8团驻地肥东县梁园和方老人洼发起进攻。赵启民当机立断,勘察地形、确定战术、部署作战任务,指挥部队采用车轮战,毙伤日军150余人,而第8团仅伤亡30余人,新四军在皖东名声大振,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p><p class="ql-block"> 1939年7月,第4支队扩编为第4、第5两个支队,赵启民调任第5支队参谋长兼第10团政治委员。他到第10团后,大胆采取措施扩大队伍,将第10团的5个连队一分为二,与游击队混编成10个连队,使第10团在短短3个月内,由不足500人发展到1500多人,有效整合了抗日力量。</p><p class="ql-block"> 1940年3月21日,国民党军韩德勤部趁第5支队到路西支援第4支队作战,纠集万余人,分三路向第5支队后方机关驻地半塔集地区进攻,并于当日中午包围了半塔集。面对危急形势,赵启民冷静沉着,他冒着生命危险进入被重兵包围的半塔集,向守卫部队传达上级指示,并指挥作战。他动员所有能动员的力量参战,想尽办法节约弹药,组织特等射手打击敌人,夜晚派战斗小组袭扰顽军,还开展政治攻势。经过将近一周的战斗,成功坚守阵地,等待援军到来后,一举击溃顽军。陈毅对这次作战给予高度评价:半塔保卫战是固守待援的范例,在华中先有半塔,后有郭村,有了半塔才有黄桥。中原局也指出,保卫半塔集是建立和发展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关键一战,意义重大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赵启民(中)、成钧(右)、罗占云</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皖南事变后,赵启民任新四军第2师第5旅政治委员,淮南军区路东军分区政治委员兼地委书记,路西军分区政治委员兼地委书记。这一时期,淮南根据地面临着日伪顽和严重旱灾等多方面压力,赵启民和成钧带领第5旅顽强应对,多次粉碎日伪军万人大“扫荡”,拔掉大量日伪顽军据点,建立民主政权,厉行生产节约,度过了艰苦异常的春荒,深受当地群众爱戴。</p><p class="ql-block">1944年11月的占鸡岗战斗中,面对日伪军和桂军的夹击,赵启民提出先守后攻的策略,要求坚守占鸡岗的部队务必坚守一天,同时电令另三个团迅速集结。19日四个团全线反击,将桂军分割包围,战至20日下午,全歼来犯桂军2000余人,其中俘团长一名,营长三名。占鸡岗战斗的重大胜利,稳定了津浦路西的局面,也使第五旅取得了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宝贵经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解放战争,立下赫赫战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b></p><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开始后,赵启民任山东野战军第7师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人民解放军第34军政治委员。他率部参加了苏中、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淮海等一系列重大战役,每一场战役都展现出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坚定的革命意志。</p><p class="ql-block"> 在孟良崮战役中,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担负阻击任务,面对敌人飞机、坦克、大炮的猛烈攻击,赵启民指挥部队顽强抵抗,成功阻击老对手桂军。南麻战役的阻击战更加艰苦,以一个纵队阻击两个整编师,苦战三天,弹药打完了,战士们就用刺刀、石头与敌人搏斗,最终挡住了援敌。当时纵队司令员成钧负伤,赵启民担负起指挥责任,圆满完成任务。1947年,他指挥胶高追击战,为山东战场转入反攻奠定基础;1948年淮海战役中,他率部完成关键阻击任务,为战役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赵启民中将视察海军</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建设海军,守护祖国海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赵启民转入海军,任华东军区海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南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海军南海舰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他积极投身海军建设,为我国海军的发展壮大付出了心血。在新的岗位上,他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才能和开拓精神,努力学习海军知识,探索海军建设的规律,为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而不懈努力。</p><p class="ql-block">1960年1月起,赵启民任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1968年9月起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在“文革”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他坚持认真工作,坚持在一线具体组织两弹一星的科研和试验工作,为加强中国人民的国防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赵启民中将一生忠诚于党和人民,戎马一生,艰苦奋斗,坚忍克己,文武兼备又谦虚容让。他为人正派,大度,尊重领导和同事,关心爱护干部战士,每到一个新的单位,都能与同志们团结共事。离休后,他响应组织要求,积极参与战史和根据地史编写的顾问工作,同时亲自动手实事求是地撰写了大量回忆文章,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1997年2月7日,赵启民中将在北京逝世,但他的功绩和精神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