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石窟游记

余金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北石窟寺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西南25公里处,蒲河和茹河交汇之东岸的覆锺山下,距市区25千米,海拔1083米,现存大小窟龛307个,石雕造像2126 尊,北石窟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甘肃省四大石窟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南石窟寺,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城向东约20公里处的蓄家村,距泾川县城9公里。据南石窟寺碑记载,北魏永平3年(公元510年),为泾州刺史奚康生所造。保存在洞内的南石窟寺碑,有“大魏永平三年”题记,晚建于北石窟寺一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北石窟背靠青山(覆钟山),面对碧流(蒲河、茹河),在长12米、高20米的赭红色石崖之上,开凿着自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窟龛295个,有大小雕像2125尊,窟龛密集,形如峰房,高20米,长120米,是陇东地区内容最为丰富的石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北石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位于庆阳市西峰区西南的蒲河和茹河交汇处,创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和位于平凉市泾川县东十五华里的南石窟同为北魏泾州刺史奚康生创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北石窟创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和位于平凉市泾川县东十五华里的南石窟同为北魏泾州刺史奚康生创建。和泾川南石窟寺为姊妹窟,同为丝路北道上的重要石窟。但因北石窟规模较大,时间略早(南石窟始凿于永平三年,即公元510年),所以北石窟是甘肃四大石窟之一,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并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史料记载,北石窟寺始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即公元509年,经历代不断扩建形成一处窟龛密集的石窟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窟群面积7500平方米,以165窟为中心向外延伸。现存大小窟龛308个,石窟造像2000多身,分三层雕凿。造像均为高浮雕和圆雕,分布在蒲河两岸的黄砂岩崖面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北石窟寺窟龛密集、形如蜂房,文物保存完整、内容丰富,兼具历代石窟文化的特点和风格,具有较高的考古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特别是165洞窟,高14.5米,深15.7米,宽21.7米,洞内七佛站立造像,夹侍菩萨十身,造像均褒衣博带、秀骨清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北石窟寺与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等同属甘肃早期规模较大的石窟寺,其风格与山西云冈石窟和河南龙门石窟相近,在中国佛教石窟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240号窟是北石窟寺北周时期的代表洞窟。其三佛造像和菩萨的风姿,既继承了北魏以来秀骨清象的余韵,又是隋唐丰满富丽风格的先声,是北石窟寺佛教艺术从北魏向隋唐过渡转折阶段的造型风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唐代是北石窟寺佛教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现存大小窟龛200多个,以平面长方形或马蹄形平顶、穹窿顶窟及方形圆拱顶浅龛为主。造像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一佛二菩萨、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等,造像丰满圆润,雕刻刀法娴熟,线条流畅多变,32、222、263窟为其代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北石窟寺窟内塔基宋代重修,明窗两侧宋刻十六罗汉,窟门内外两壁留有许多宋、元、明墨书碑刻及题咏。此窟共有大型石雕造像23身,四壁还有千佛、飞天、乐人、佛传及佛本生故事浮雕造像110多身,内容相当丰富,是北石窟寺窟群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和最有价值的洞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北石窟寺以唐代窟最多,最有代表性的是建于武则天如意元年(公元692年)的32号窟。窟内的大小雕像面容丰腴,秀目含情,飘然欲动,姿态动人,堪称盛唐艺术精品,唐代造像在艺术上达到了新的成就。窟内还保存着隋、唐、宋、金、西夏、元等各代的题记150多则,是研究历史、书法的珍品。题记确切记载了石窟的开凿年代,为研究历代社会生活和发展变化,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文字资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南石窟寺,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城向东约20公里处的蓄家村,距泾川县城9公里。据南石窟寺碑记载,北魏永平3年(公元510年),为泾州刺史奚康生所造。保存在洞内的南石窟寺碑,有“大魏永平三年”题记,晚建于北石窟寺一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南石窟寺又俗称为东方洞,占地面积364亩,窟龛开凿在泾河北岸红砂岩上,现存5窟,1号东大窟和2号西小窟保存较为完整。东大窟为南石窟寺的主窟,高达13米,宽约17米,深14米,结构独特。入窟后迎面三壁围立高达2米多的7尊佛像,两旁有13座胁侍菩萨,形态各异,为北魏风格。窟顶布满浮雕,诸如舍身饲虎、宫中游戏之类的佛经故事。雕刻简练概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南石窟位于甘肃泾川县城东泾河北岸的蓄家村。据南石窟寺碑记载,北魏永平3年(公元510年),为泾州刺史奚康生所造。保存在洞内的南石窟寺碑,有“大魏永平三年”题记,可见晚建于北石窟寺一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南石窟寺窟内原有《南石窟寺之碑》(现存泾川县文化馆),碑文650余字,详细记载了南、北两个石窟的开凿时间和主造者。此碑不仅是考证石窟创建年代的原始依据,而且也是研究地方志、职官的实物资料。碑阴所题58人的职官名录,可纠正《魏书》之误。此外,其书法艺术也为后人所称道,被多种金石书籍收录其中。v</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南石窟寺的主窟非常奇特。面积500余平方米的大厅三壁耸立着7尊高达2米多的佛像,两旁共有13座胁侍菩萨,每一尊佛像形态各异,栩栩栩如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些大佛神态慈祥,身体微向前倾,给人一种比迫感,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宗教的肃穆庄严。最奇特的地方是,在一般寺庙洞窟中,我们看到如来佛和他的胁持菩萨的姿势,或坐或站,各不相同。而这里的如来佛和胁持的姿势则都是站立的姿势,似乎象征了众生平等的佛法本旨。窟顶则是各种浮雕,其内容是诸加舍身饲虎、宫中游戏之类的佛经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南石窟寺的主窟非常奇特。面积500余平方米的大厅三壁耸立着7尊高达2米多的佛像,两旁共有13座胁侍菩萨,每一尊佛像形态各异,栩栩栩如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些大佛神态慈祥,身体微向前倾,给人一种比迫感,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宗教的肃穆庄严。最奇特的地方是,在一般寺庙洞窟中,我们看到如来佛和他的胁持菩萨的姿势,或坐或站,各不相同。而这里的如来佛和胁持的姿势则都是站立的姿势,似乎象征了众生平等的佛法本旨。窟顶则是各种浮雕,其内容是诸加舍身饲虎、宫中游戏之类的佛经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南石窟寺共有5个石窟,只有主窟和一个副窟开放给游客参观。开放的这个副窟是南石窟寺仅存的一个百佛像的副窟,始建于清朝,里面大部分的佛像已经被毁坏。其实南石窟寺的副窟很多,外面山坡上的那些洞内都曾经有过石像。但是由于当地农民没有保护文物的意识,把这些洞窟当作积粮的山洞,并把里面的石像全部毁掉,留下了深深的遗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是2007年去参观的,估计现在应修缮的很好了,会有更多的石窟开放了,喜欢历史古迹的朋友还是值得一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北南石窟这些绵亘千余年的雕刻艺术,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能,是古代艺术匠师们辛勤劳动的结晶。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