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山西大同善化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现存辽、金时期布局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寺院建筑。其中辽代的大雄宝殿、三圣殿和金代的天王殿、普贤阁,三座庑殿顶、四座辽金建筑保存于一寺之内,在中国为善化寺独有。其大雄宝殿内的34䔿佛像和彩塑堪称国之瑰宝。</p> <p class="ql-block">善化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称开元寺。五代后晋更名大普恩寺。金代圆满和尚主持重修重建。正统十年(1445年)明英宗赐名善化寺,一直沿用至今。善化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主要建筑依中轴线为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层层叠高。东有文殊阁(1980年重建),西为普贤阁。除文殊阁外,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普贤阁均为辽金时期原构。</p> <p class="ql-block">梁思成、林徽因曾四次到山西考察古建筑,在《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中,盛赞善化寺:“其大殿、普贤阁、三圣殿、山门四处均为辽金二代遗构,不意一寺之内,获若许多珍贵文物,非始所料。”</p> <p class="ql-block">善化寺的雕塑艺术精湛,尤其是佛像的雕刻,堪称一绝。大雄宝殿内的34尊塑像,始建于辽清宁八年(1062年),并在金天会六年(1128年)至皇统三年(1143年)由高僧圆满大师主持重修,历时15年建成。佛坛上硕大的莲花座上,端坐着如来五方佛,法相庄严、凝重典雅、衣纹流畅;莲座下还有弟子、菩萨侍立,为辽金原作。</p> <p class="ql-block">其中金代泥塑二十四天王像造型优美,个性突出,它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美,有丑,有文,有武,或是帝王装,或是臣子像,或坦膊赤足,披纱衣华似来自天竺国,或身着铠甲,衬皮毛以抵御北国寒风,生活气息浓郁,极富感染力,堪为国之瑰宝。</p> <p class="ql-block">三圣殿:金代建筑,内有华严三圣塑像及莲花斗拱。</p> <p class="ql-block">普贤阁:金贞元二年(1154年)所建</p> <p class="ql-block">文殊阁为1980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现为山门,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庑殿顶,是中国现存金代时期最大的山门。左右次间有明塑四大天王像,横眉怒目,姿态威严。</p> <p class="ql-block">善化寺五龙壁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原为大同城南兴国寺山门前照壁,后于2009年迁建至善化寺门前。其历史背景与明代宗教建筑艺术密切相关,琉璃工艺与龙纹雕刻展现了山西地区独特的建筑风格。五龙壁长19.9米,高7米,壁面用五彩琉璃镶砌,上面浮雕着五条巨龙,上下翻飞,盘旋回绕,其形态优美、雕刻精细,龙爪、眼睛、睫毛、双须、竖发无不霸气外露,王者风范十足。</p> <p class="ql-block">“以出以入,以就鲜絜,似善化。”《荀子·宥坐》中的这句话似乎为善化寺的宁静与超然提供了最好的注解。在这里,人们可以暂时忘却尘世的纷扰,沉浸在佛法的无边与普遍之中。善化寺不仅是宗教圣地,更是让人心灵得到洗涤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执善而来,善化而去</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27日拍摄于山西省大同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