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随笔》 西安张学良公馆

微光

<p class="ql-block">张学良公馆,也是西安事变纪念馆,公馆建于1932年,院内东西排列的三栋三层中西合璧式楼房,自东向西为东楼(A楼)、中楼(B楼)、西楼(C楼)。</p> <p class="ql-block">上图:全国重点文物西安事变纪念馆。</p><p class="ql-block">1935年秋至1936年12月25日,这个公馆为东北军司令部驻地,张学良在西楼居住,东楼为东北军西安招待所,中楼是张学良副官及秘书的办公场所。</p><p class="ql-block">自1936年上半年起,红军与东北军、西北军结束敌对状态,叶剑英常驻西安,推进联合抗日。此时蒋介石调兵入陕,逼迫张学良、杨虎城率军“剿共”。</p><p class="ql-block">张学良、杨虎城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剿共无果,决定实施兵谏,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p> <p class="ql-block">上图:公馆张学良雕像。</p><p class="ql-block">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和红25军,经过两年艰苦转战,先后从南方来到陕北甘肃会师,但形势依然险恶。1935年11月,红一方面军发起直罗镇战役,歼灭东北军一个师,震慑张学良。中共趁势对东北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取得显著成果,张学良在内外交困情况下,决心与共产党合作,走联合抗日道路。</p><p class="ql-block">而蒋介石却调兵遣将,决心在西北将红军彻底剿灭,派遣中央军和地方军阀部队进攻红军。1936年11月,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环县山城堡歼灭国民党嫡系胡宗南部一个旅另一个团,遏制了蒋军攻势。</p><p class="ql-block">1936年11月,蒋介石飞抵西安,部署对红军发起大规模攻击,蒋对东北军高级将领训话,要“在半月内以竟全功”,彻底消灭红军。张学良杨虎城在苦劝蒋介石“停止剿共”未果,受到严厉训斥,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了。</p><p class="ql-block">西安事变为共产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转机。经过中共、张杨和国民党三方代表艰苦谈判,蒋介石同意停止剿共,联合抗日,第二次国共合作成立。共产党取得合法地位,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在八年抗战中得以迅猛发展,为取得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上图:西安张学良公馆西楼。</p><p class="ql-block">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举国震惊,12月22日,宋子文、宋美龄兄妹等飞抵西安。周恩来和张学良、杨虎城一起,在张公馆西楼会客厅同宋氏兄妹谈判。</p><p class="ql-block">24日晚,周恩来会见蒋介石,当面向蒋介石说明中共抗日政策,蒋介石同意谈判六项条件,以人格担保履行,但不签字。</p> <p class="ql-block">上图:西安张公馆西楼二楼会客厅。</p><p class="ql-block">1936年12月11日深夜,张学良在此召开东北军高级将领会议,宣布对蒋实行兵谏。</p><p class="ql-block">12月23日、24日,张学良、杨虎城和中共代表周恩来,在这间会客室里与宋美龄、宋子文举行了两天谈判,达成了和平解决事变的六项协议。</p> <p class="ql-block">上图:公馆西楼张学良办公室。</p><p class="ql-block">1936年12月13日,宋美龄派蒋介石的顾问、澳大利亚籍新闻记者端纳,携带她给蒋介石和张学良的亲笔信飞抵西安,了解事变真相和张、杨意图。12月14日,张学良在这里接见了端纳,并向他阐述西安方面的主张。</p> <p class="ql-block">上图:在张学良公馆西楼前。</p><p class="ql-block">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南京,再没回来,开始了漫长的幽禁岁月。</p><p class="ql-block">张学良送蒋介石离开西安后,周恩来、秦邦宪等仍住公馆东楼,直至1937年2月离开,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作出贡献。张学良公馆见证了西安事变的酝酿、策划、发生及和平解决的全过程。</p><p class="ql-block">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对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到重要作用。20250607.</p> <p class="ql-block">上图:西安公馆张学良起居室。</p><p class="ql-block">1935年10月至1937年3月,张学良、赵一荻及儿子张闾琳在这里生活起居。</p> <p class="ql-block">上图:张学良会客室兼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上图:张学良公馆小餐厅。</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公馆中楼( B 楼)。</p><p class="ql-block">1935年10月至1937年3月,该楼为公馆机要秘书、公馆侍卫副官办公之地及卫土住所。</p> <p class="ql-block">上图:张学良公馆东楼( A 楼)。</p><p class="ql-block">西安事变发生前,该楼是公馆管理函电的职员和驻外东北军军官来西安公务之住所。</p><p class="ql-block">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邀请中共代表来西安共商大计,1936年12月17日中共代表周恩来、叶剑英、博古、 李克农一行到达张公馆,在东楼住宿。当晚,张学良与周恩来在东楼小会客室进行了长谈。张学良介绍了发动事变的目的和经过。周恩来则分析了对蒋介石的不同处置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双方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上达成共识。</p> <p class="ql-block">上图:张学良公馆小客厅。</p><p class="ql-block">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邀请中共代表来西安共商大计,1936年12月17日,周恩来等抵达张公馆。</p><p class="ql-block">当晚,张学良与周恩来在东楼这个小会客室里,就西安事变有关问题进行了长谈,双方达成共识。</p> <p class="ql-block">上图:张公馆东楼周恩来住室。</p><p class="ql-block">周恩来在西安事变期间,作为中共中央全权代表,参加三方会谈,与各界代表谈话,宣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p><p class="ql-block">张学良亲送蒋介石离开西安后,周恩来、秦邦宪等仍住公馆,1937年2月,周、秦等离开张公馆,移住西安七贤庄红军联络处。</p> <p class="ql-block">上图:张公馆东楼叶剑英住室。</p><p class="ql-block">叶剑英(1897-1986),在西安事变期间,参加西北联军参谋团的工作,与东北军、十七路军密切配合,研究部署军事防务,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发挥重要作用。1937年2月,叶剑英离开张公馆撤到陕西三原县红军驻地。</p> <p class="ql-block">上图:张公馆东楼秦邦宪住室。</p><p class="ql-block">在西安事变期间,秦邦宪(1907~1946)宣传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政策,传达中央指示,组织成立红中社西安分社,扩大宣传舆论影响。1937年2月,秦邦宪离开张公馆前往陕西三原县红军驻地。</p> <p class="ql-block">上图:张公馆东楼李克农住室。</p><p class="ql-block">开国上将李克农(1899-1962),在西安事变期间,担任中共代表团秘书长,于1937年1月19日来到西安,参加谈判。1937年2月,李克农离开张公馆撤到三原县红军驻地。</p> <p class="ql-block">上图:全国重点文物西安革命公园忠烈祠。</p> <p class="ql-block">上图:西安革命公园合葬大墓。</p><p class="ql-block">1926年4月15日起,北洋军阀刘镇华率7万军队围攻西安八个月,陕军杨虎城、李虎臣两将军率部守卫西安,有力地支持了北伐战争。被围期间,西安城内病饿战死军民达5万人。1927年春,国民军驻陕西省总司令于右任主持修建革命公园,安葬死难军民,合葬大墓被称之为"万人冢",墓内安葬死难者遗骨3000多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