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一抹红】生命里的红从未褪色

一壶月光

<p class="ql-block">昵 称:一壶月光</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5538863</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题记:生命里总有那么一两件事,会在记忆中刻下滚烫的印记。它们像与生俱来的基因,融进骨血,平时或许沉在时光深处,却从未真正褪色。就像黑土地上那抹挥之不去的红:红领巾的鲜、黑板报的艳、党旗的炽烈,一路从青葱岁月里走过来,至今想起,依然让我心潮澎湃,热血滚烫。</p> <p class="ql-block">  那时我身兼出纳与文书,同时担任团支部委员,负责每三天写一期快讯、出一期黑板报。团支部书记是位上海知青,工作格外认真,却常因板报内容不够丰富、画风缺乏新意,或是快讯不够及时而挨批评。他总爱把一句话挂在嘴边:“小荣子,还想不想进步了?这态度,能入党吗?”我时常被他这般念叨,心里不免犯嘀咕:照这样下去,入党的事怕是要遥遥无期了。</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党风建设是头等大事,公路局常搞党史演讲活动。作为党员积极分子,我总被党支书临时“抓公差”,代表单位去参赛。他老人家常说三点理由:一是我身为单位八大员之一,时间相对充裕。二是年轻人记性好,背东西快。三是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本就该为支部出力。就这么着,我这个还没入党的人,好几次“混”进了本该只有党员才能参与的赛场,倒也为单位捧回了不少奖项。</p><p class="ql-block"> 而一次次备赛、参赛的过程,也让我对党史的理解愈发深刻,感情愈发浓厚…这反倒成了意外的收获,更坚定了我要早日入党的决心,催着自己往这个目标使劲儿。</p> <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全省自上而下开展干部档案整理工作,我被临时抽调到六师六十团组织部,负责这项工作,为期三个月。三个月期满后,我被留了下来,常跟着领导下基层考核干部,做现场笔录。</p><p class="ql-block"> 这份工作让我得以近距离接触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党员干部,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响着我:他们不辞辛劳、默默奉献,始终坚守着共产党员的忠贞与担当,尤其在危险和艰苦面前,总能看到他们冲锋在前的身影。他们是兵团的骨干,其中不少人是经历过枪林弹雨的退伍军人,不仅本领过硬,对党忠诚的信念更是无比坚定。他们身上那种在自己看来或许不值一提的精神,却常常让我深受触动。这份感动,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念,要成为像他们一样的共产党员。</p> <p class="ql-block">  我提起笔,写下了人生第二份入党志愿书。字里行间满是真情,既抒发了对入党的坚定信念和永远忠于党的决心,也难掩那份殷切的期盼与忐忑不安。</p><p class="ql-block"> 在工作中,我处处以正式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早早到岗,迟迟下班,把本职工作做得扎实稳妥。还利用业余时间撰写了《论基层党组工作》,文章在党建工作论坛上发表后,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表扬与认可。</p> <p class="ql-block">  让我终身难忘的是1988年7月我被支部大会确定为预备党员。那一刻,鲜红的党旗在眼前舒展,像一团炽热的火焰,映得我眼眶发烫。我举起右拳,跟着领誓人一字一句宣读入党誓词,每一个字都像重锤敲在心上。“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读到这句时,声音不自觉地发颤,手心全是汗,却又觉得浑身有股热流在涌。</p><p class="ql-block"> 周围是同志们注视的目光,身后仿佛站着那些曾让我感动的党员干部,还有那位总念叨“想不想进步”的上海知青书记。忽然就想起写黑板报时被批评的窘迫,想起在党史演讲台上攥紧的拳头,想起整理档案时看到的那些党员干部的事迹材料…原来那些细碎的瞬间,早就在心里埋下了种子。</p><p class="ql-block"> 宣誓结束后,支部书记握着我的手说“欢迎你”,我张了张嘴,却没能说出话来。只觉得那抹党旗的红,不仅映在眼前,更像融进了血脉里…此时此刻,终于懂了“进步”二字的分量,也终于确信,自己朝着向往的方向,实实在在地迈出了一步。</p> <p class="ql-block">  如今再想起那段日子,黑土地上的黑板报红、党史演讲台的红、档案袋里党员材料上的红印、党旗上的红……早已在记忆里晕染成一片温暖的底色。那抹红,曾是被批评时的忐忑,是仰望他人时的向往,是笔尖写下志愿书时的郑重,最终成了血脉里流淌的信念。它从未褪色,就像那些在岁月里闪光的党员身影,始终照着我往前走。</p> <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网络(感谢原创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