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h5><h3>2025年6月22日,江南黄梅雨季的一个下雨天,从上海又一次来到江苏常熟、又一次前来游览“燕园”。。。本图文帖的背景曲《琴川千年秀》,是由常熟市评弹团陆建华、苏州吴中区评弹团张建珍联合演唱:</h3><div><br></div><h5>一望江南灵秀地,千年琴川悠悠来。常熟自古称福地,江南名城如花开。望城东,梅塘流翠连大江,看西城,半山飞绿进城来;听城北,古寺钟声传福音,南门外,商贾云集古称坛。沿着琴川走走老城厢,但见那,画阁文疏对岸开。方塔如笔开画卷呀,书声琅琅,梁时便有读书台。小巷深深,古琴琤琮生静气,庭园粉黛,一树桂花出墙来。桂花酿酒滴滴甜,花不论钱遍地栽。</h5><h5>江南彬彬呀重人文,精工细作不等闲。哪怕是桃核也能雕成船,核舟就此传千载;哪怕是么小开关也要做出大文章,大手笔才能掀起大波澜。<br>常熟花边称雕绣,红木家具早已漂洋过了海;汽车业叹为观止时尚风,服装城霓裳羽衣出华彩。就这样,针针线线不怠慢,才走出人才一代代。<br>一代代辛勤铺出幸福路,一年年青山绿水成了小蓬莱。数不尽故乡人杰满天星,学不完工匠精神如登山。如登山,精益求精无止境,如登山,再接再厉不懈怠。源远流长琴川水,千年名城向未来!<br><div><br></div></h5> <h3>“燕园”最初为今江苏常熟籍清乾隆年出任台湾知府的蒋元枢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后曾历经多次易主,晚清时期被今江苏常熟籍清光绪年外务部郎中张鸿购得,其园中的最大看点,就是一座由今江苏常州籍清乾隆、嘉庆年间叠石名家戈裕良堆叠的“燕谷”黄石假山</h3> 2013年,常熟“燕园”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以前游览“燕园”要买10元一张的门票,上次前来还是2023年3月7日,当时我还和工作人员瞎聊有关常熟曾赵园免门票了,而你们燕园门票啥时也能免了的事,没想到从今年2025年1月21日起,燕园还真开始免费游览了 燕园的占地仅约2700平方米,园子虽小,但却叠山理水、庭院幽深,虽由人作、宛若天开,尽显“不出城郭获山林之趣”的苏式园林特色!这座园子也是我个人最感兴趣的大苏州地区三座小型园林之一(另二座是“艺圃”和“网师园”) 进入门厅,隔窗就见一片满眼翠绿的竹林,而门厅上高悬的“燕园”匾,就是由今常熟籍晚清末科进士、曾任外务部郎中的张鸿题写。。。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燕园”被自号“燕谷老人”的张鸿购得,后张鸿在园中写就晚清史实文学名著《续孽海花》 这一片茂林修竹很是养眼,尤其在雨中,朦胧含蓄,宛如一幅郑板桥画笔下的水墨翠竹图。。。都说“江南美,美在江南的水”,水就是江南的灵魂,那我的这一次雨中游燕园,就比平日里更多了一份由雨水带来的灵秀与雅趣,这就是:你说梅雨真烦,我说烟雨江南! 竹林的西侧,是一条墙面嵌有碑刻的长廊 这些碑刻大多是展现“燕园”风貌的古诗及古画 我每次来燕园,每次都会多看几眼竹林中的这棵百年石榴树,因为它的部分枝干都长成了硅化木的状态 这次再看石榴树,硕果累累挂枝头 竹林东边,是园中的“三婵娟室”和“梦青莲花庵” “梦青莲花庵”旁的“绿转廊”,是仿明朝年间所建的苏州著名古典园林“拙政园”中“小飞虹”而筑,其带有曲线美的飘逸造型,是我个人最为欣赏的一个园林建筑 三婵娟室,是仿“拙政园”中“三十六鸳鸯馆”而建的缩小版鸳鸯式四面厅 三婵娟室的简介 三婵娟室的北面,即为名声在外的“燕园”黄石假山 待会来看黄石假山,先进入由张鸿题匾的“梦青莲花庵”,说是“庵”,其实是一间家族佛堂 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出任台湾知府的蒋元枢曾渡海遇险,后脱险返回家乡,即在自家旧宅东侧辟建“蒋园”(也就是最初期的“燕园”),同时供奉海神娘娘妈祖于其中 三婵娟室的南向,是一汪荷花池及依池而建的一座名为“金银山”的湖石假山 金银山又名“七十二石猴假山”,顾名思义,如果眼力好,就能在怪石嶙峋的假山中辨识出奔、跳、卧、立,姿态各异的72只石猴子 一只石猴 假山中还有一个山洞,穿行其中,有点在苏州名园“狮子林”中的感觉 登上假山 雨水把假山石洗刷得油亮发光 看看这里有几只猴子? 站在假山上,俯视北侧的“三婵娟室” 山上的这块石头,我把它叫作“日月石”,旁边还坐着一只石猴子 假山南侧“童初仙馆”,是一座面阔四间的书斋 假山之东,是一座“炳灵公殿戏楼” 假山连接着“绿转廊” 北行“绿转廊” 进入绿转廊北侧“梦青莲花庵”旁的圆洞门 过圆洞门,即见“炳灵公殿戏楼” 上:戏楼局部、下:戏楼简介 戏楼只开放底层,其殿墙上展示着一些图文介绍 炳灵公的父亲,就是道教中的泰山神“东岳大帝” 戏楼前的庭院东侧,又是一道圆洞门 这道圆洞门里边,是2025年1月21日随着“燕园”一起免费开放参观的“常熟党史馆”,其原有建筑群,是江苏常熟籍无线电专家、革命老前辈李强(曾培洪)的旧居“亦爱庐” 这个旧居建筑群有很多房间,穿行其中弯弯绕,好比在走迷宫,而且一路上还能看到很多水井 1926年2月,李强(曾培洪)与一些革命先驱在旧居内建立了常熟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中共常熟特别支部”。现在,旧居里的大多数房间都被改建成了相关题材的展室 李强(曾培洪)在解放前曾是一名地下工作者、红色特工,解放后被任命为对外贸易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p class="ql-block">实物展示:(上)《李强纪念文集》与李强题字、(下)二十世纪60年代李强(曾培洪)家用来磨制豆腐的石磨</p> 建筑群中还有一幢西洋风格的二层小楼 美人靠池塘小庭院 在建筑群里七转八转,来到了“党史馆”东门外的通江路 门墙上的常熟“市保”碑及“亦爱庐”简介 与通江路并行的小河,就是常熟母亲河的“琴川河” 琴川河畔临水居,尽显流水人家的风韵 回入“党史馆”时见展区分布图,怪不得像在走迷宫:这边竟有四排20间房屋(楼)! 一路回走,来到“三婵娟室”北侧的黄石假山前,这边绿油油的一片绿化地是“牡丹园” 黄石假山西侧的游廊中建有“伫秋簃”。“簃”是指楼阁旁边的小屋,但燕园的“伫秋簃”却是一座长方形半亭,其亭匾题字人,是今浙江绍兴籍清末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赵之谦 “伫秋簃”内展示着今江苏苏州吴江籍清朝学者、书画篆刻家郭麐在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所写的《燕园记》 站立“伫秋簃”前,东望牡丹园及黄石假山上的“赏诗阁” 燕园的黄石假山正名叫“燕谷”。。。蒋元枢建成“蒋园”后却被其长子蒋继煃赌博输抵给了他人,到了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园子则被其族侄、山东泰安县令蒋因培出资购得 蒋因培购取蒋园后即大加修葺增饰,并请来叠石名家戈裕良,用常熟本邑虞山黄石在园子中部叠成“燕谷洞天”的“燕谷”假山一座,之后,园名即被改为“燕谷园”,简称“燕园” 戈裕良为叠石艺术的集大成者,其叠造最为出名的一峰黄石假山,即位于苏州古城区的“环秀山庄”内 登上假山。。。戈裕良堆叠的假山,汇自然之景的溪涧、悬崖、绝壁、峡谷、石梁、幽径、山洞一应俱全,山上还筑有赏景的楼阁 燕园“燕谷”是以常熟虞山为蓝本,采用大块石为骨架辅以小石补缀,在不使用过多外力之下即堆叠而成,整体特色为小中见大,假山逼肖如真山 <p class="ql-block">站立黄石假山上的俯视:(上)南侧牡丹园与“三婵娟室”、(下)北侧的燕园主殿“五芝堂”</p> 山之东侧,一条游廊贴着假山起伏而筑,“赏诗阁”即建于游廊之中 “赏诗阁”是登高赏月吟诗的绝佳之地,因地处整座“燕园”的最高位,旧时因周边无高层建筑屏障,西向眺望时就能看到常熟虞山,这也是戈裕良在叠山时使用的一个绝妙借景手法,即将虞山的自然风光融汇进了“燕园”之中 黄石假山的东北角处凿有一汪小池,池畔置有一艘旱船 旱船名为“天际归舟”,其悬匾四字,为集今浙江湖州籍宋末元初官员,以楷书、行书著称的书法家、画家和诗人赵孟頫之手迹 <p class="ql-block">站立“天际归舟”,近观一水之隔的“赏诗阁”与“燕谷”假山,这些山石在雨水的滋润下,呈现出五彩斑斓之色</p> 离开旱船,来到其西侧由今江苏常熟籍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晚清时期政治家、书法家翁同龢题写匾名的“五芝堂” 南向直面黄石假山的“五芝堂”是燕园的核心建筑,也是旧时园子主人迎会亲友的场所,其名取自古代所说服之即可长生不老的“赤黄黑白紫”五种灵芝草,意寓着园主人渴望健康长寿的愿望 堂内正中挂有蒋元枢的画像 <div>蒋元枢之父、花鸟画艺术家蒋溥,曾官至清雍正年东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后出任湖南巡抚,因精心奉职而被清雍正皇帝赐于“经邦济美”题字,现“五芝堂”内就高悬着规格极高的雍正帝题字并钤印“胤禛”章的烫金龙匾,其四字意为通过个人智慧和才能来治理国家,使之繁荣昌盛<br></div> 现“五芝堂”内设有燕园历史图文展及蒋元枢出任台湾知府的史料展 <p class="ql-block">燕园主人递变图</p> 蒋氏建燕园、燕园“五芝堂”旧图 <p class="ql-block">五芝堂北侧的狭小庭院中,坐落着“一瓻阁”和翁同龢题写匾名的“十愿楼”</p> <p class="ql-block">“一瓻阁”是园子主人的书房及藏书场所;“十愿楼”即“燕谷老人”张鸿写就《续孽海花》的地方</p> “十愿楼”的北侧是后花园 后花园中,置有一峰形如古代大腹便便着长袍官员的假山石 <p class="ql-block">花园里还有一个“虞山兰苑”,这是一个培育兰花的机构,燕园每年会举办兰花展,大多数的兰花展品就来自这个“兰苑”</p> 兰苑旁载有一株2019年测定树龄为315年的凌霄 雨中凌霄花,令人陶醉地绽放 花园一角,雨打芭蕉 穿过后花园东侧的竹林庭院,前去“燕园”茶室 庭院内栽植的竹子,皆为紫竹 给手机拍一张紫竹屏保 紫竹在风水学说中象征着财路平坦、事业顺心 <p class="ql-block">进入清幽的“燕园”茶室</p> <p class="ql-block">看牌价,花30元点了一杯优级茗豪、一袋恰恰香瓜子</p> 在我们江南地区,喝茶不叫喝而是叫“吃”,这也是我第二次在“燕园”茶室吃茶,依旧坐上次那个窗下之位 吃茶之余抬个头,就是竹影婆娑,随风摇曳 在这么一个黄梅雨天,整个“燕园”里边也就我这一个游客在晃荡,我这是“承包”了一个茶室兼一座古典园林!太爽了! 以前的吃茶随感还能原文照搬:常熟的虞山出产比较名贵的剑门绿茶,大众茶室自然不可能提供价格很贵的茶,这个茗豪可能就是剑门茶中的口粮茶,品茗的感觉是茶汤清冽,滋味清爽不涩口 静心安坐,捧茶入定:往“雅”了说,这是在学文人雅士的“赏心乐事四时同”,往“俗”了言,那就是清除烦恼忧虑,让心灵复归宁静 “吃茶”一直吃到中午12点,离开“燕园”后开始后续行程,顺路看了一下辛峰巷中的“炳灵公殿戏楼”正大门 现在的这座“戏楼”,是常熟的“市保”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