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1月份我们去了岭南广东,旅游了广州肇庆佛山开平等地,离开时路人提醒我们,有机会要去广东潮汕看看。</p><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1日,我们开启了岭东潮汕之旅。“岭东”是一个地域概念,地理位置与“岭南”是不相同的,在大庾岭之东侧,五岭之东被称为“岭东”。潮汕,始称揭阳,古称潮州,潮汕是一个文化区域、地理概念,涵盖了汕头、潮州、揭阳称为潮汕三市。汕潮揭地域一体,山水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同,经济相融,有深刻的历史、人文渊源。机场在揭阳,落地后第一站来到了汕头,入住君华海逸酒店。</p> <p class="ql-block">中午就餐在苏南勤记,这家店上过央视四次,潮汕卤鹅老字号,主打的就是狮头鹅肉饭。狮头鹅为目前我国农间培育出的最大优良品种鹅,也是世界上大型鹅之一。</p> <p class="ql-block">急忙赶到了汕头市东征军革命史迹陈列馆,快下班了。很久以前脑海就有黄埔军东征的历史知识,这次来一定要看看。请工作人员帮我拍照留影,他们很热情。</p> <p class="ql-block">1925年11月4日,国民革命军东征军第二次进入汕头市 ,总指挥蒋介石和苏联军事顾问加伦将军等在西楼办公。政治部总主任周恩来在东楼二楼住宿和办公,并经常在这里接见工人、农民妇女、青年代表以及各界人士,还在这里亲笔为《岭东民国日报》副刊题写“革命”刊头。</p> <p class="ql-block">国民革命军东征,指1925年广东革命军队对盘踞在广东东部的军阀陈炯明的两次征讨。革命军两次东征的胜利,统一了广东全境,为后来的北伐战争建立了巩固的后方基地。</p> <p class="ql-block">东征英雄陈赓,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毕业后留校任连长,参加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1925年10月第二次东征期间。东征军第三师在五华县华阳附近战斗失利。蒋介石亲临指挥第三师,但无力控制局面,拨枪企图自杀,陈赓不顾个人安危将蒋介石救走。</p> <p class="ql-block">晚上来到汕头老城,这里曾是汕头市繁华的商业区,拥有百年的开埠历史。骑楼是汕头老城的一大特色,这些骑楼多以三、四层为主,街道两旁的建筑通过骑楼相连,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潮汕油柑汁,真的是一款神奇的美味饮品!它不仅能去油助消化,还能润喉清嗓。来一瓶。</p> <p class="ql-block">汕头老城保留了大量建于20世纪初期的建筑,这些建筑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展现了汕头作为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的历史风貌。</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建筑外观、窗户形状、雕花纹路、彩色玻璃等都透露出浓郁的历史气息和异域风情。</p> <p class="ql-block">百货大楼(南生贸易公司),这座建筑曾是汕头埠的商业龙头,也是现代商业体的鼻祖。如今它依然保留着原始风貌,成为游客们打卡的热门景点。</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街道布局独特,以小公园亭(中山纪念亭)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是世界上少有的街道布局方式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周围环绕着众多历史建筑和骑楼老街。漫步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和市井气息。</span></p> <p class="ql-block">中山纪念亭历史文化街区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是汕头的起源地,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的早期实践地之一,见证了近代潮汕华侨投身家乡城市建设的历史。街区仍完整保留“中心放射、聚心向海、环环密布”的骑楼街道和潮汕传统建筑,融合了欧洲折中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等多种风格。</p> <p class="ql-block">晚上在老城的安平路上,品尝了这家的潮汕美食牛杂裸条,味道很好。</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上午来到汕头市澄海区隆都前美村陈慈黉故居。广东省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被人盛赞为“潮汕小故宫”、“岭南第一侨宅”、“南国大观园”。始建于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耗时近30年,占地2.5万多平方米,一共有厅房506间。名闻海内外,是汕头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善居室是陈慈黉故居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占地6861平方米,共有大小厅房202间,是所有宅第中规模最大、设计最精、保存最为完好的院落。善居室的建筑风格中西合璧,以传统的“驷马拖车”糅合西式洋楼,点缀亭台楼阁、通廊天桥,萦回曲折。</p> <p class="ql-block">陈慈黉(1843-1921),原名陈步銮,广东澄海人,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华侨实业家、慈善家,被誉为"潮汕商帮的杰出代表"。1855年,陈慈黉弃学从商随父亲到香港打理“乾泰隆”行,清同治十年(1871年)子承父业前往泰国曼谷设立“陈黉利”行,先后在新加坡、越南西贡设立多家分行。</p> <p class="ql-block">潮汕有句俗语“富不过慈黉爷”,意思是再富也比不上陈慈黉。因为陈慈黉将陈黉利行在颇具规模的跨国米业贸易体系的基础上,发展成为集工商贸易、金融保险、船务航运和房地产于一体的跨国企业集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被誉为“泰华大财团之首”。</p> <p class="ql-block">1903年,陈慈黉返回故乡隆都前美颐养天年,把统辖黉利各埠企业的重任交给次子陈立梅。陈慈黉是老一辈潮籍华侨在家乡兴办社会公益事业的先驱之一。61岁时回乡,捐资修桥筑路,倡建新村,创办成德学校。</p> <p class="ql-block">善居室在建筑细节上,中式木雕、石雕(如花鸟、祥禽图案)与西洋石膏泥塑、彩色玻璃窗、拱形门廊并存,门面装饰采用意大利、西班牙进口瓷砖,历经百年仍色泽鲜艳。</p> <p class="ql-block">其建筑材料汇集当时中外精华,进口瓷砖、罗马柱等元素巧妙运用,展现出独特的建筑风格。善居室的主人陈慈黉幼子立桐因其早逝,这座宅院基本由幼媳一手督建。花16年时间主持建造了精彩绝伦的建筑典范之作善居室。</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个侨批文化展区。侨批,俗称番批。是海外华侨华人通过民间渠道或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家乡的书信与汇款的合称。2013年6月,侨批档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侨批主要分布于粤、闽两省,潮汕地区数量最多,约占总量的2/3。</p> <p class="ql-block">侨批不仅用于赡养侨眷,而且用来在家乡投资建设,对潮汕的繁荣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据统计,1889年至1949年间,海外侨胞寄回汕头投资举办企业的资金,折合人 民币达5300多万元。</p> <p class="ql-block">塔山景区是汕头礐石风景区的一部分,景区最著名的景点是攀登到山顶处的飘然亭,可以远眺汕头市区蔚为壮观,领略韩江、榕江、练江三江汇海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嵩山南路的这家店品尝了汕头美食牛肉粿。</p> <p class="ql-block">妈屿岛,位于汕头市中心城区,是内海湾上的一个小岛,汕头海湾大桥经岛而过。</p> <p class="ql-block">汕头妈屿岛是位于汕头市龙湖区龙腾街道的海岛村,面积约0.24平方千米,国家4A级旅游景区。该岛历史上作为潮汕门户和海防重地,是汕头开埠的重要见证,现存多处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观融合。</p> <p class="ql-block">妈屿蓝</p> <p class="ql-block">海边栈道</p> <p class="ql-block">鸾山有座“观海亭”,因1962年陶铸同志登岛倡建,又称“陶铸亭”。始建于1965年,视野开阔,视觉位置极佳,可以观赏汕头内海湾出海口全景,是妈屿知名景点。</p> <p class="ql-block">妈屿岛自宋元时期起即为潮汕海防前哨,清康熙年间(1717年)开始驻扎官兵。这个民兵哨所<span style="font-size:18px;">起初是岛上民兵为执行观察、警戒勤务而自发用石头垒起的临时住所,后逐渐变为岛上民兵和驻军的固定海防观察点。</span></p> <p class="ql-block">1975年的电影《海霞》<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妈屿岛取景拍摄</span>,以渔家姑娘海霞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将解放初期一群意气风发的女民兵融入美丽的海岛风光,一经上映在全国引起巨大轰动。“大海边,沙滩上,风吹榕树沙沙响,渔家姑娘在海边,织呀织渔网..⋯”电影插曲《渔家姑娘在海边》也迅速唱遍大江南北。</p> <p class="ql-block">妈屿“天后古庙”,俗称妈祖宫,共2座。老妈祖宫创于公元1271年至1368年,1620年南澳镇副总兵何斌臣拓新重建妈祖庙,是清嘉庆元年(1796)香火传到台湾新竹县穹林乡五和宫(天后宫)之祖庙。</p> <p class="ql-block">新妈祖宫创于1851年至1861年,1983年再次重新修建妈祖宫。妈屿岛民古今以渔为生,他们为求得出海谋生平安,多奉请妈祖护佑,当年岛上不少岛民因受生活所逼,远渡东南亚也均信奉妈祖祈求平安,妈祖宫一直以来是周边群众和海外华侨敬奉的重要民间信仰场所。</p> <p class="ql-block">在妈屿岛西侧海面上有块黑褐色的石头,其貌不扬当地人称它为妈印石,相传为妈祖化神入海时的遗迹。奇怪的是妈印石不论潮涨潮落,总是浮出海面不被海水淹没。</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涂鸦墙、海岸景观和文艺氛围,被网友戏称汕头小镰仓。</p> <p class="ql-block">下午来到汕头老城区。老妈宫,历史博物馆,位于市区升平路口,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是汕头开埠前留存下来的古迹。老妈宫包括天后宫、天帝庙,是一座具有古建筑和民间工艺特色的庙宇。被列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对面的老妈宫戏台,是汕头作为海丝重要门户的历史遗迹,也是老一辈汕头人及海外华侨的集体记忆。清朝嘉庆年间(公元 1760—1820 年)兴建。2016年,“老妈宫戏台”被列入小公园开埠区保育活化改造规划圈,同时在原址修缮更新了“老妈宫”戏台。</p> <p class="ql-block">老妈宫戏台大厅以戏台为中心,贯穿到二层成为整个空间的视觉中心,撑住二楼廊阁的是一根根柚木大柱子。步入中庭,卯榫结构的红色屋顶和雕花门窗、复古地砖则带有传统的潮汕古建筑风格,充分还原了汕头上世纪30年代中西合璧的独特的建筑风貌。老妈宫戏台在中厅和二楼配备近50张茶桌。</p> <p class="ql-block">龙泉与灵龟。距今500多年前,潮汕先民在这里发掘了一口取之不竭、清冽甘甜的泉眼,有汕头埠“第一泉眼”之美誉。传说泉眼位于龙脉之上,不受成潮卤水影响,且古并生长着灵龟。每遇风雨失调、旱涝成灾之际,善男信女烧香祈愿,古井必有灵龟爬出消灾降福,庇佑风调雨顺。重建老妈宫戏台,古井已变成在戏台院墙之内。清理地基时,只见井壁叠砌的明代青砖无损,井深4米、水深2.93米,依然清冽甘甜如故。令人惊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戏台上,学童们正在排练节目,据说是为了春节期间的演出。场内遇到一位热心的市民,给我介绍了当地的一些习俗,另外还特别解释了广东与外地如东北三省的文化差异,听了很长知识。</p> <p class="ql-block">汕头小公园开埠区,中心位置坐落于汕头市金平区国平路、升平路、安平路交汇处,以“中山纪念亭”为发端,名为“四永一升平”的一道道骑楼老街呈环型放射状,形成城市街区,拥有中国建筑面积最大的近代骑楼建筑群,多数是早年"下南洋"的华侨返乡投资建设的。</p> <p class="ql-block">清咸丰十年(1860年),汕头作为通商口岸正式开埠。是近代开埠的34个城市中唯一保留下来的较为完好的开埠区和中国保留较为完整的骑楼建筑群,汕头小公园开埠区不仅记录着城市的历史文脉,也承载着不少海内外潮人的乡土记忆,是“潮人精神文化家园”。</p> <p class="ql-block">汕头小公园中山纪念亭是汕头老城区的核心地标,始建于1934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三莅汕头而建,采用三重檐八角攒尖葫芦顶的传统木结构,历经多次重建与修复,现为潮汕文化的重要象征和游客打卡热点。</p> <p class="ql-block">中山纪念亭由印尼华侨李柏桓等商号集资兴建,1934年落成,1969年因历史原因被毁,1985年改建街心绿岛,1997年首次重建为水泥结构,2016年启动木结构原貌修复工程,采用中国传统榫卯工艺,<span style="font-size:18px;">亭顶藻井由23层木结构环环相扣,未使用一颗钉子,兼具艺术性与技术性,被誉为“活化的历史艺术品”。</span></p> <p class="ql-block">小公園行街形成于十九世纪后期,早期是潮州粵海新关与澄海县管辖边界线。1922年汕头市政厅成立,进行划分区域管理,延续行街作汕头第一区和第二区的分界线。</p> <p class="ql-block">在小公园偶遇儿子当年单位的同事,很是意外,能在汕头见面也是有缘啊!</p> <p class="ql-block">作为汕头“百载商埠”的文化地标之一,小公园中山纪念亭承载着无数潮汕人的记忆。小公园中山纪念亭不只是一处建筑物,而是一件艺术品,更是凝集了社会各界振兴汕头的一份决心和信心。拍这张照片时恰逢一当地老人,给我热情介绍了此景轶事。</p> <p class="ql-block">潮汕话把“信”称为“批”。侨批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或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特殊凭证。</p> <p class="ql-block">汕头邮政总局大楼是汕头文化地标之一,1922年建成。它是汕头开埠后第一所自建邮局,也是广东省保存最完整的两座采用欧陆式建筑风格的邮政建筑实体之一。大楼花岗岩石砌筑的基座、八根带涡卷的希腊式大圆立柱,使整个建筑平添了一种威严的气势。首层三个大门安装六扇厚实的落地实木门,当年镌刻在大楼正门上方的“邮局”两字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步入大楼内,这里的洋灰楼梯、楼梯护栏、方格门、磨花玻璃等仍保持着原建筑风貌。大厅陈列着邮政自行车、邮袋、邮帽、邮差穿的号坎等历史物件,复原了旧时邮政营业窗口的办公场景。在小展览室内还有邮政历史图片展,以及潮汕特色珍稀邮票展。</p> <p class="ql-block">大清邮差穿的号坎,标明邮差的身份。</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的邮差帽子,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大楼外的广场上,有旧时的邮筒、邮差雕像。</p> <p class="ql-block">还有清朝时期的邮局,还原百年前的汕头街景。</p> <p class="ql-block">汕头广场轮渡是市区与礐石风景区的公交轮渡线路,单程票价1元,航程约5分钟,以亲民价格提供海滨城市特色交通体验。</p> <p class="ql-block">黄昏时拍照应该很好看,天公不作美。</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2月3日)乘车前往南澳岛,途径南澳大桥,这是广东省内第一条跨海大桥,连接汕头市澄海区和南澳县,全长11.08公里,把原本宛如世外桃源的南澳岛,拉进了现代文明的怀抱。</p> <p class="ql-block">跨过大桥,就看到了南澳岛长山尾灯塔,位于岛的最西端,是南澳岛上最具代表性的航标之一。它不仅在航海中发挥指引作用,还成为南澳岛的标志性景点和网红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南澳岛历来是中国东南沿海通商的必经泊点和中转站,也是中国大陆对台和海上贸易的主要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郑和七下西洋,曾五次途经南澳,而且南澳在中国及世界航海史上也被屡次提及。</p> <p class="ql-block">南澳岛是汕头市唯一的辖县,也是广东省唯一以海岛为主体设立的县。地处闽、粤、台三地交界海面。中华白海豚重要栖息地,被誉为“东方夏威夷”。</p> <p class="ql-block">启航广场,入岛后的首个标志性景点,打卡留影。</p> <p class="ql-block">从启航广场出发,逆时针方向沿海边公路游览南澳岛,来到田仔地质公园。</p> <p class="ql-block">田仔地质公园是以独特的礁石景观而闻名,主要特色是海蚀地貌,这里的岩石形态各异,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刻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游客可以沿着栈道下行至海边,近距离感受大海的魅力,欣赏海浪与礁石的激烈碰撞,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钱澳湾,环岛公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带。</p> <p class="ql-block">钱澳湾灯塔,这座建于清朝的浪漫灯塔,如今已成为南澳岛的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海丝文化广场是南澳县金澳湾沿岸的综合性旅游场所,2019年建成,以展示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为核心,融合生态修复与滨海观光功能。</p> <p class="ql-block">南澳海丝文化广场分上、下两级,建有观海平台、观光亭、观海引桥、沿海栈道、情景雕塑、大型天然石景、观光灯柱等旅游设施。广场上各个雕塑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整个广场从形式和内容上充分展示了南澳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节点的文化内涵,同时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这个时间段没有多少游客。</p> <p class="ql-block">步行不远处就是贝沙湾广场</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网上找到这家评价好的餐饮店,在南澳岛中兴路上,岛的里面要穿过一个隧道过去。门店外面看的不怎么样,里面可是人气爆棚。</p> <p class="ql-block">海滨路上的前江湾沙滩公园,这里最难忘的是海边细腻的沙粒和疯狂的水上项目。</p> <p class="ql-block">展南亭原来是环岛公路旁的一座观景亭,2005年,南澳岛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了纪念,取“展现南澳风采之意”更名为展南亭,站在亭子的二楼,可以远眺大海,看到整个南澳的山海风光以及云澳的渔村风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宋井风景区</span>位于云澳镇澳前村东南海滩,占地面积0.18平方公里,核心景观包括宋代开凿的淡水井、太子楼遗址及景亭园林。</p> <p class="ql-block">宋井距海水线最近处仅10余米,虽常被潮水淹没,但退潮后井水经自然沉淀仍保持淡水特性。1991年台风损毁井台后重建护井平台,井周设置环形围栏防护。经检测井水pH值7.2-7.5,矿物质含量符合饮用水标准。</p> <p class="ql-block">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元军南下追击,礼部侍郎陆秀夫、大将张世忠等护卫宋少帝赵昰及太后杨淑妃等逃至南澳岛,驻扎期间在澳前村海边开凿三口井,分别供皇帝(龙井)、大臣(虎井)和士兵(马井)饮用。这三口井成为南宋流亡政权的重要生存资源。明代起因地壳变动沉入海滩沙层,现存马井经1984年考古发现后修复。</p> <p class="ql-block">南宋景炎元年(1276)十一月,由于元兵进逼,南宋皇室退至南澳,驻跸澳前村,在此筑小楼供少帝赵昰与赵昺暂住。后人称该楼为太子楼,已废。右侧石刻称太子楼摩崖石刻,因年代久远,石剥字缺,多以为是隐藏金银财宝的纤纬之言,前侧石头像一匹卧马,传说这是赵昰与赵昺乘坐的马。</p> <p class="ql-block">三囱崖灯塔是严格意义上的传统灯塔,位于南澳岛东南部的半潮礁,当地人也叫金交椅。它是南澳岛南北航道、潮州港、汕头港的助航标志最重要的一座灯塔。这里山海交汇,巨大的灯塔矗立海边悬崖,既是航海指向标,也是旅游网红灯塔。</p> <p class="ql-block">下午到达南澳岛的最东端—青澳湾,这里被海内外游客誉为“东方夏威夷”,是粤东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p> <p class="ql-block">南澳北回归线标志塔,位于青澳湾的北回归线广场,是我国建成的11座北回归线标志塔之一,处于北回归线与我国大陆东岸的交点处。在广东唯一的海岛县南澳线上,也是唯一一座位于海岛上的北回归线标志塔。</p> <p class="ql-block">“自然之门”,据设计者郑少文介绍,该塔设计采用汉字“门”字进行演变造型,球体半径3.21米(对应春分3月21日),悬臂长6.22米(对应夏至6月22日),从底座到球体高12.22米(对应冬至12月22日);</p> <p class="ql-block">两边门柱所倾斜的角度正好对应北纬23.50(对应北回归线纬度)。每年夏至正午,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日影将穿过上方圆球中心圆管,投射地台中央。</p> <p class="ql-block">青澳湾,湾口朝东南,湾腹很深,湾弧达2.9公里,登高俯视,就象一弯新月,难怪这里有以月亮命名的宾馆和雕塑。据说沙滩长达2.4公里,沙带宽近百米。沙滩向海延伸坡度平缓,数十米内海水仅米余深,是海浴的理想场所,被誉为“泳者天池”,是广东省仅有的两个A级海滨浴场之一。</p> <p class="ql-block">晚上入住悦缦度假酒店</p> <p class="ql-block">所谓的海景房,从房间看到的。</p> <p class="ql-block">酒店离北回归广场很近,黄昏时分再来看看。</p> <p class="ql-block">晚上在这家海宴私厨用餐。</p> <p class="ql-block">2月4日在南澳岛的第二天,继续环岛游,来到了金银岛景点。</p> <p class="ql-block">金银岛是央视《南澳岛寻宝》专题片拍摄地之一,可能是传说中吴平的藏宝地。金银岛面积大约1千平方米,三面环海,碧波荡漾,金银岛顾名思义,就是与金银财宝有关的一个岛屿。</p> <p class="ql-block">岛上大石相叠,曲径通幽,石洞穿插,阴凉无比。石壁上嵌着《金银岛纪事》等碑记。周围林立的怪石刻有名家题字的诗文。</p> <p class="ql-block">这前面的美娘子石雕像,就是吴平的妹妹。看她一手扶着元宝,一手握着宝剑,一副守护金银的样子。据说摸摸她手上的元宝,就会给你带来“财运”呢。</p> <p class="ql-block">金银岛的传说可以追溯到17世纪末期。当时,一群被称为“海上幽灵”的海盗活跃于南太平洋海域,他们以劫掠商船闻名,并将抢夺来的金银珠宝藏匿于此。</p> <p class="ql-block">闽粤南澳总镇府(又称南澳总兵府)</p> <p class="ql-block">南澳县历史上有一段时间由福建和广东两省共治,闽粤界碑就在南澳总兵府里。</p> <p class="ql-block">南澳地理位置重要,为漳潮锁钥、东南门户。朝廷为抵御倭夷侵扰,打击海寇劫掠,1575年,明朝特设立“闽粤南澳镇”。“镇”是明清军队建制单位,南澳总兵是正二品大员,负责闽粤交界海面军务。朝廷采用两省分治的政策目的是制衡地方权力。</p> <p class="ql-block">康熙收复台湾后,南澳总兵还分批轮流参与守卫台湾、澎湖、淡水,三年一班,前后历二百余年。明清两朝共有177任,计167名总兵、副总兵驻守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总兵府留下了众多英雄的足迹,民族英雄刘永福曾于两次任南澳总兵,郑成功更是以此为据点,招兵练兵,最终收复台湾,目前尚存“郑成功招兵树”、“验兵石”等以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该古榕树始栽于清初,与郑成功招兵树相对称,树龄300多年。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成为总兵府门口一道亮丽风景线。<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元2006年5月18日凌晨1时多,“珍珠“台风正面袭击南澳岛,古榕树主干被撕裂一分为三。</span></p> <p class="ql-block">南澳总兵府全称“闽粤南澳总镇府”,是全国唯一的海岛总兵府,位于深澳镇原南澳城旧址正中。明万历四年(1576)第二任副总兵晏继芳开始兴建。万历九年(1581年)副总兵侯继高增建后楼形成完整衙署。</p> <p class="ql-block">1983年重建后,总兵府主体建筑包括主座、两厢、钟鼓楼等明清风格结构,</p> <p class="ql-block">小帅升堂了</p> <p class="ql-block">南澳镇系统表</p> <p class="ql-block">南澳镇武官设置及薪俸表</p> <p class="ql-block">在南澳岛北边的沿海公路上,有个观景台。停下来看看这个“彩虹海”,天气不是很好。彩虹是由五颜六色的生态环保浮球组成,浮球下方吊养着大量牡蛎(生蚝)。这种养殖方式始于1984年引进太平洋牡蛎种苗,南澳岛是广东省最大的规模化牡蛎养殖基地。</p> <p class="ql-block">进入到黄花山森林公园,这是全国唯一的海岛国家森林公园。龟埕是中心景区,百龟寿园规划建设99座石龟雕塑,主龟石雕长8米宽6.5米高2.8米,重80吨,被称为“中华龟王”。</p> <p class="ql-block">黄花英魂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近6米的“南澳抗日殉难者纪念碑”。碑后是南澳抗日纪念馆。南澳岛抗日纪念馆于1998年8月建成。是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的重要红色教育基地,旨在铭记南澳抗战历史,弘扬民族精神。</p> <p class="ql-block">车子经过黄花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北回归线打卡点,位于北纬23°26',很多人在这里排队打卡,我们只能拍个照片纪念一下。</p> <p class="ql-block">在黄花山上可以看到南澳大桥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黄花山国家森林公园西门,从这里出去了</p> <p class="ql-block">在南澳岛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启航广场,前面就是南澳大桥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岛上一天的时间,体验了南澳岛一半山一半海的沿途美景,观赏了南澳岛上最美的灯塔、海滩和自然之门景观,历史遗迹宋井和总兵府的文化印记也留下了深刻印象,岛上的海鲜美味更是忘不了,“浪漫山海境,醉美南澳岛”。离开了南澳岛,前往潮州旅游,美篇下集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