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昨晚住在锡林浩特,一早(7.18)先来到贝子庙。</p> <p class="ql-block">贝子庙,蒙古语名“班智达葛根庙”,汉名“崇善寺”。</p> <p class="ql-block">是内蒙古四大庙宇之一,位于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北部的“额尔敦陶力盖”敖包南坡下。</p> <p class="ql-block">贝子庙正名为“江龙·班智达·葛根·黑德”或“阿日雅·章龙·班第达·葛根索木”,即以此庙一世称号为名。</p> <p class="ql-block">亦有“葛根素木”、“葛根黑德”、“章龙班第达索木”“班第达·葛根索木”“葛根庙”“贝子庙”的异称。俗称“班第达·葛根索木”,简称“贝子庙”,又俗称“大庙”。</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历经七代活佛精修而成,共耗费白银174多万两。</p> <p class="ql-block">全庙共分五大殿,中为朝克沁(行政教务)殿,两侧分别为拉布楞(活佛)殿,却日(哲学)殿,满巴(医务)殿和珠多都巴(天文数学)殿。</p> <p class="ql-block">此外,贝子庙周围还有十几座小殿和两千余间喇嘛住宅,贝子庙建成后总面积达1.2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贝子庙是藏传佛教圣地。它的规模,历来被称为锡林郭勒盟地区第一大寺。</p> <p class="ql-block">是锡林郭勒盟佛教文化的一大宝库,享有“北国名刹”声誉。</p> <p class="ql-block">相传,当年选择的庙址为一块吉祥宝地。有一百多年的兴盛时期,喇麻最多时达1200人。</p> <p class="ql-block">当时,庙里的上层喇麻与西藏拉萨和山西五台山等地的宗教上层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常常跋山涉水徒步到拉萨等地朝拜、取经。</p> <p class="ql-block">后来随着满清王朝的覆灭贝子庙开始逐渐衰败。</p> <p class="ql-block">2006年,贝子庙被授予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庙宇总体建筑地处山丘,依山傍水,南低北高,视野开阔,高差为8.5米。</p> <p class="ql-block">贝子庙沿袭黄教传统建筑格式,结构独特,雕刻精细美观。由主庙、属庙、家庙、佛塔及众多僧房组成。</p> <p class="ql-block">贝子庙由蒙古贝子巴拉吉尔道尔吉主持建造,历经七代活佛扩建,是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学府和内蒙古藏传佛教四大圣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其宗教影响力曾与青海塔尔寺、甘肃拉卜楞寺齐名,并长期作为蒙藏文化交流中心。</p> <p class="ql-block">保存大量蒙古族历史壁画、藏文经卷及密宗仪轨文物,是研究蒙古族艺术与佛教史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时期曾为中共锡察巴乌盟工委所在地,乌兰夫在此领导内蒙古自治运动。</p> <p class="ql-block">据说贝子庙以祈求家族平安、事业顺遂最为灵验,同时作为藏传佛教圣地与敖包祭祀结合,也承载着风调雨顺、六畜兴旺的祈福功能。</p> <p class="ql-block">贝子庙周边水草肥美,风光秀丽。沿着侧面长廊上行,是13敖包。</p> <p class="ql-block">贝子庙十三敖包的由来与蒙古族宗教文化、藏传佛教传播历史及地域政治体系密切相关。该敖包群始建于1753年,由十三个敖包组成,其中间大敖包为佛祖象征,两侧各六小敖包代表原阿巴哈纳尔旗下辖九个佐的部落单位。</p> <p class="ql-block">圣洁的锡林河水在贝子庙西边,由南向北缓缓流去,如今它的两侧是繁华市区。</p> <p class="ql-block">昨晚在锡林浩特酒店拍摄遇见晚霞</p> <p class="ql-block">今早起来,由看见彩云。遇见了锡林浩特最美好的风光。</p> <p class="ql-block">贝子庙</p> <p class="ql-block">锡林浩特的昨日今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