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44年前的夏天,我因留兰香而发了一笔横财,又因这笔横财给自己带来了一次不小的打击!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慢慢道来。</p> <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们这边农村种起了留兰香。可能是源于改革开放的缘故,食品工业香料需求量大增。留兰香油因其独特的芳香气味,被广泛用于牙膏、口香糖、药品等领域。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当时为生产队增加了一定的收入。后来分田单干,每家每户也种植一两亩留兰香。</p> <p class="ql-block">生产队买了一口大锅,锅是白铁皮做的。直径大约1米2,深大约1米5。一次性能装进500斤左右留兰香枝叶。盖子上面连接着很长地螺旋式冷却管道。</p> <p class="ql-block">刘兰香到了7月的下旬开始开花。这时候正是砍收留兰香的最佳时期。砍收回来后,放在阴凉处晾干到六七分便开始上锅蒸馏。</p> <p class="ql-block">留兰香生长旺盛,根部透枝快速,田埂地头的草棵里面会散落一些留兰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我无意间看到这些散落的留兰香时,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何不把这些散落的留兰香砍回来集中熬制留兰香油,说不定能挣一笔小钱。正好是暑假,说干就干,我伙上六弟,挑着畚箕带上麻镰刀,在田埂地头到处找,一棵、两棵,一把、两把,上午一担,下午一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连续4天,估计有一锅了,就请了一个有经验的师傅帮我们烧火蒸熬。在蒸熬的过程中,师傅满脸笑容:“这锅好,这锅好,几年来没有一锅出这么多油的”。后来想想,这些留兰香是不是生长在田埂地头的草棵里,有种“野生”的缘故?大约一个半小时以后,师傅感觉没有油出来了,就把火熄灭了。</p><p class="ql-block">我们把油灌进专门的玻璃瓶里面一称,好家伙:4斤半!当时那高兴劲儿无以言表!要知道那时候留兰香油13块钱一斤,4斤半能卖58块5毛钱。</p> <p class="ql-block">晚上我和弟弟兴奋的睡不着觉。反复商量着这笔钱到手后该怎么花。最终决定:先一人做一件束腰的拉链衫,剩下的钱以后再做打算,那时候拉链衫是非常时髦的衣服。</p><p class="ql-block">到了鸡叫头遍,我俩才迷迷糊糊睡去。</p><p class="ql-block">第二天起了个卯早,随便吃了一点早饭,拎着留兰香油就出了村。经墙里吴,过湖城涧,穿铁路桥,越下炉铺,一路向南。大约2个小时光景,来到新桥头。新桥头是铜陵县外贸局在那设立的一个留兰香油收购点。说来也巧,到了那儿正好开秤,更巧的是收购员是曾经下放到我们先进村的知青,还教过我语文,4斤半油一丝一毫的秤都没有折。</p> <p class="ql-block">结了账以后,我俩马不停蹄地向顺安街上进发。这时,58块5毛钱放在荷包里,如同现在拎着100万现金在手上,走在路上时不时的停下来向前后左右张望,看看有没有可疑的人?大约又走了两个小时,来到了顺安镇供销社商店。其实当时新桥头也有商店,但感觉那商店小了不入眼。我俩这时俨然是妥妥的土豪了。</p> <p class="ql-block">左挑右挑,左看右看,最终选定了银灰色的布料。售货员看我俩小小年纪掏出这么多钱,眼里含着狐疑,脸上堆着笑容。扯好布后,我俩又找了一家面馆,花了4毛钱,一人下了一碗肉丝面。馋也解了,腹也饱了,高高兴兴、轻轻松松回到了家。</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把布料送到我家附近一个裁缝教学点。裁缝师傅很认真的测量了我俩的身材,约定第三天上午去讨衣服。</p> <p class="ql-block">按照约定的时间,第三天上午我准时来到了裁缝教学点。这个点其实就设在我一个残疾同学家里,他也在当学徒。当我们两眼相对时,我看到他一脸的失落。还没等我开口。他便说道:“师傅跑掉了”!我大吃一惊!连忙问是怎么一回事?他便一五一十地跟我说起了经过。这个师傅是他从凤矿附近引荐来的(他当时在那儿学徒),江苏人,我们俗称江苏佬。本来是在凤矿附近设了一个裁缝教学点。当时“小油子”盛行,学徒的大多是姑娘,小油子以谈恋爱为名,三木支(经常性的)到裁缝店骚扰抄讧。,还不时的要烟要钱。师徒们烦不胜烦。因此才把教学点搬到了我同学家里。同学家距凤矿有30里路,搬到这里来同学省了不少事。</p> <p class="ql-block">江苏佬师傅跑路的当天晚上还带走了一个女徒弟。女徒弟当时已有对象,对象是一个还在服役的军人,双方已定亲。他们选择私奔,估计是怕他们的恋情公开后会遭到双方家人的强烈反对。他们俩私奔的当天晚上下着大雨。那时农村都是泥巴路,他们不仅挑走了他们的缝纫机和生活用品,还把人家送去做衣服的布料全部卷走,当然还有多位学徒的学徒费。我同学家距顺安火车站有15里路,当时没有任何交通工具,黑灯瞎火,如果没有伟大的爱情的力量支撑,他俩怎么能做到?</p> <p class="ql-block">听到这个消息,虽然是三伏天气,我仿佛掉进了冷水缸,心里拔凉拔凉的!想想这么多天以来,我和弟弟不怕累不怕热,起早摸晚,辛辛苦苦挣了点钱,做件衣服赶个时髦,到头来还被人家卷走跑路,心里懊恼不已。弟弟听到这个消息气愤地骂到:“老子哪天要是碰到这个狗戳的,把他腿打断掉”!</p> <p class="ql-block">过了一些天,心情平静了下来,想到手头还有十几来块钱。不过做拉链衫已经不够了,只能做裤子。我俩又去顺安街上扯了墨绿色的布料。没想到母亲看到布料以后,觉得颜色太艳,非常反感!认为是小妹你(女孩)穿的,小鬼们(男孩子们)不能穿,就是不让做。为此,弟弟和母亲吵了起来。小时候弟弟脾气暴躁,气得把布料扔进了粪桶里,还用面汤棍子(擀面杖)一搅一搅!随后把面汤棍子一丢,跑出了家门。</p><p class="ql-block">可怜的我,为了不让母亲看到,偷偷地把粪桶从后门拎了出去,捞起布料到水塘里使劲地摆动搓洗……</p><p class="ql-block">好在父亲是个剃头匠,整天拎着剃头箱子在外面给人家剃头,见的世面多,又是我们墙里罗村黄梅戏剧团团长,比较开通。反复地做母亲工作。最终母亲还是同意了我俩做了裤子。</p><p class="ql-block">多年前的事了,为什么想起来写成文字呢?是因为前几天我和这位同学相聚,在闲谈中勾起了对以前这些趣事的回忆,希望能在盛夏三伏时节,供大家阅读的同时能带来一丝清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