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壳上的耄耋传奇:86岁梁华星的蛋雕春秋

洛阳龙门

<p class="ql-block">  在世界最宜居住城市、南半球的墨尔本,86岁的民间艺术家梁华星老师,对艺术的追求和探索,特别令人敬重。在他书画、篆刻、牌匾、盆景、蛋雕等艺术作品中,蛋雕艺术格外令人惊叹,简直就是一个传奇。</p><p class="ql-block"> 十年前一个平常日子里,梁华星老师偶然在手机屏幕上瞥见一种独特的艺术品——在鸡蛋壳上精雕细琢出通透的花卉、绘画等图案。这些作品工艺繁复、难度极高,当时知识储备尚浅的梁老师,甚至一度猜测它们或许是借助电脑加工而成。</p><p class="ql-block"> 出于纯粹的好奇与对新奇事物的探索欲,梁老师毅然踏上了蛋壳雕刻的尝试之旅。起初,他选择鸵鸟蛋作为练习对象,待积累了一定心得后,便将目光转向鸡蛋。创作初期,作品多为简洁的单元素设计:蛋壳一面镌刻印章,另一面配以释文或时间;或是选用简短诗句、简约绘画图案。如今,他的创作领域不断拓展,作品涵盖梅兰竹菊彩绘、观音、如来、两尊笑面佛、济公像,以及福禄寿禧等传统吉祥题材,每一件都凝聚着独特的艺术魅力。</p><p class="ql-block"> 在创作实践中,梁老师反复摸索“先抽空洁净蛋壳再雕刻”与“雕刻完成后再抽空洁净”两种流程。无数次失败与尝试交替,他深刻领悟到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梁老师最终总结出“先雕刻后洁净”的最优操作方案,并一直沿用至今,这一方案为蛋壳雕刻艺术的创作流程提供了新的思路。</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兴趣的强大驱动下,梁老师不断积累经验、迎接挑战,技艺日益娴熟精湛。他不再满足于单元素创作,开始大胆尝试主题性系列作品。其首套主题作品,以“水浒梁山108好汉”各不相同的姓名印章及绰号为创作内容,开启了主题系列创作的新篇章。此后,十二生肖、十二星座,乃至冬奥健儿形象等,都成为他蛋壳雕刻艺术创作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p><p class="ql-block"> 在众多陈列作品中,两套中国十二生肖主题蛋雕格外醒目。 在蛋壳那薄如蝉翼的表面上,梁老先生用心施展着令人惊叹的艺术魔法,将传统生肖文化演绎出两重别样天地。两套十二生肖蛋雕作品,宛如两扇通往奇妙艺术世界的大门,一扇满载着绚丽色彩与吉祥祝福,一扇镌刻着千年文脉与生肖百态。</p><p class="ql-block"> 第一套蛋雕堪称蛋壳上的“双面吉祥画卷”。当你轻轻捧起一枚蛋雕,眼前的生肖图案瞬间跃动起来:俏皮的小老鼠竖着毛茸茸的耳朵,被梁老先生用明丽的色彩点染得活灵活现;威风凛凛的大老虎,橘色的皮毛、黑色的斑纹,在刀刻的纹理间栩栩如生。翻转蛋壳,另一面的“福、禄、寿、禧”字样与美术图案更是令人眼前一亮。“福”字化作一只衔着铜钱的蝙蝠,灵动的翅膀仿佛正在扑闪;“寿”字与仙鹤、祥云融为一体,色彩晕染出晚霞般的瑰丽。这些图案与字样,在蛋壳上组成了一幅幅寓意美满的吉祥画,仿佛将最真挚的祝福都凝聚在了这小小的蛋壳之上。</p><p class="ql-block"> 而第二套十二生肖蛋雕,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书法与生肖盛宴。梁老先生化身“文化收集者”,遍寻古今名人书写的生肖字体,将它们一一复刻在蛋壳上。以龙、虎为例,每一枚蛋雕上竟刻着180种不同的字体与图型!这里有王羲之笔下飘逸灵动的“龙”字,行云流水间尽显魏晋风骨;也有颜真卿雄浑厚重的“虎”字,每一笔都似有千钧之力。更妙的是,这些字体与生肖造型巧妙融合,有的“龙”字化作腾飞的巨龙,龙须蜿蜒、龙鳞细密;有的“虎”字与老虎的剪影合二为一,毛发根根分明,眼神锐利如电。看着这些蛋雕,仿佛能听见历史长河中,那些文人墨客挥毫泼墨时笔尖与纸张的沙沙声。文化在新时代的鲜活表达。每一点、划的镌刻、每一笔的上色、每一种字体的选择,都饱含着梁老先生对生肖文化的热爱与</p><p class="ql-block"> 梁老先生的这两套十二生肖蛋雕,一套绘色传情,一套书刻载道,它们不仅是蛋壳上的艺术珍品,更是传统传承匠心,让这小小的蛋壳,承载起千年文化的厚重与灵动。</p><p class="ql-block"> 一枚薄如蝉翼的蛋壳,承载着千年的诗韵流转。梁华星老师的蛋雕作品《十二个月》,以十二位诗词名家的经典之作对应十二个月份,将时光与文学凝刻于方寸之间,每一刻都诉说着岁月的风雅,每一痕都镌刻着诗人的魂灵。</p><p class="ql-block"> 一月的蛋壳上,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璀璨灯火跃然而出。梁老师以细腻的镂空技法,将“东风夜放花千树”的花灯幻化成蛋壳表面细密的星芒,烟火的轨迹化作蜿蜒的刻痕,在光影交错间,重现了元宵夜的繁华盛景。而“灯火阑珊处”的孤影,则以微雕之笔勾勒,寥寥几下,便将词人的孤傲与坚守融入月光般的留白之中,让人在喧嚣中窥见一抹清冷的诗意。</p><p class="ql-block"> 五月的蛋壳洋溢着端午的民俗风情。欧阳修笔下“五色新丝缠角粽”的热闹场景,在梁老师的创作中变得鲜活生动。蛋雕表面,粽叶的纹理、彩线的缠绕、粽子的棱角,皆被精准复刻;人物的神态更是点睛之笔,孩童手持香囊的雀跃、妇人包粽的专注,与“正是浴兰时节动”的词句相得益彰,传递出传统节日的温馨与活力。</p><p class="ql-block"> 八月的蛋壳盛满了中秋的清辉。苏轼“把酒问青天”的豪迈与惆怅,在梁老师的雕琢下化为月光的涟漪。蛋壳顶部镂空成圆月,周围的云纹如轻纱漫卷,词人举杯邀月的剪影以阴刻技法呈现,线条简练却气势磅礴。月光透过蛋壳的薄处洒下,仿佛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祈愿,凝固成永恒的温柔。</p><p class="ql-block"> 十二枚蛋雕,十二种书体,十二种风情,梁华星老师以鬼斧神工的技艺,将诗词的意境、岁月的流转、文化的沉淀熔铸于脆弱的蛋壳之上。每一件作品都是时光的切片,既是对古典诗词的致敬,更是对艺术匠心的礼赞,让观者在惊叹之余,也沉醉于这份跨越时空的诗意共鸣之中。</p><p class="ql-block"> 梁华星老师还独具匠心,将西方文化中神秘的12星座图案精心镌刻在蛋壳之上。薄如蝉翼的蛋壳,在他手中化作艺术画布,星座符号栩栩如生,既展现西方文化魅力,又彰显蛋壳雕刻的精湛技艺,每一道纹路都诉说着艺术与文化的奇妙融合。</p><p class="ql-block"> 九枚一组的冬奥健儿蛋雕,每个鸡蛋都生动雕刻出3个运动员夺冠瞬间的动感姿态;八枚一套、每一枚镌刻4个芭蕾舞姿蛋雕;一套11枚、每枚展现三个不同西洋美姿的蛋雕;还有一套以15个蛋、15位古人论酒诗词组合而成,命题为“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蛋雕。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承载体不同内容的独立诗词蛋雕。</p><p class="ql-block">  如今,他还尝试了鹌鹑蛋雕刻,以及镂空工艺内设灯光的创意蛋雕,他的每一次尝试都是对蛋壳雕刻艺术边界的突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