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上的失败教书经历

黄山黄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前些日子,在制作介绍曾插队黑龙江逊克的乡村女教师陈家敏事迹的美篇时,发自内心非常钦佩她在农村教书一辈子的作为。也总会为自己曾经失败的教师经历感到十分羞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1年,我的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以后,腰椎和大腿关节的疼痛一直依附于身,特别是负重时尤甚。尽管曾多次到县医院医治,但医生除了说是关节炎之外,也拿不出什么好的治疗方法。此间,热心的知青朋友董胖——董亚伟,还经常用其掌握的针灸和拔火罐的中医手法为我祛寒除湿。但是,病痛始终无法驱除。</span></p> <p class="ql-block">  坚持在农村教学一辈子的陈家敏和学生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种情况下,要像其他正常的知青那样参加大田劳动已显得非常困难。怕冷、怕湿是关节毛病的最鲜明特点,以致很热的天还不敢穿得稍微单薄一些。尤其是夏天时节,最惧怕外出干活突然遇上一阵大雨,浑身浇个湿透。因而,预测天气便成了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为此,那会儿我们居然兴致勃勃地研究起气象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时,上海出了一本《看云识天气》的连环画,书中的画面全是一张张彩色的云系图。上海出的许多知青读本中也有不少有关天气方面的谚语。至今,一些谚语还能记得清清楚楚。比如: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云行东、车马通,云行西、水凄凄;小暑起西北,鲤鱼飞上屋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于是,我们会比照着书上说的,开始进入看云识天气的实践之中。每天清晨或傍晚,我们几个热衷于看云识天象的家伙,总会一本正经地仰望天空,仔细观看远处的云朵,煞有介事地对未来的气象进行预测,从而对是否出工、或者是否要带雨衣进行预判。说实在的,通过对那些不太复杂云系的观测,我们还竟然能够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预测个八九不离十。那阵,观云识天气最起劲的一位知青,被樊一中戏称为“业余小王八”。因为按老乡们的说法王八能测天气,于是更有人将这一称呼演变成“业小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过,观云识天气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本人外出劳动怕冷、怕湿的问题。不多久,大队领导出于关心我的目的,根据队里小学校缺少教师的缘故,作出了让我到屯子中小学校担任代课老师的决定。让我担任教师,虽感有些突然,但本人自恃出自教师家庭,认为教教那些孩子识识字应该无多大问题,所以,未多加考虑便一口答应了。</span></p> <p class="ql-block">  《看云识天气》留下了一段美好记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立唯一的学校,是一所设施极为简陋的小学。校舍是东北那种房顶苫草的典型土屋,除了一间房用作教师的办公室外,只有三间教室,教室中的黑板和课桌椅是很粗劣的。小学教学模式是复式的,6个年级的学生是分成三个班级,分别在三个教室内一起上课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头天还未走上讲台前,自己似乎还充满一种信心,认为应该将自己以前学到的那些知识好好传授给那些可怜的孩子。当我走上讲台时,孩子们一见是位新老师,而且是位男知青,他们自然也感到几分新奇,顿时吵闹的教室出现了短暂的安静。或许是这种安静的假象以及孩子脸上表现出的那种更多的纯朴相,使我完全低估了那些孩子的能量。我便开始以一种平等、友善的态度,而不是采用以后两位女知青老师陈军、王玉华等那种有些威严的态度,开始与他们进行交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开始作了一番自我介绍,生怕他们听不懂,甚至将我姓名的汉语拼音用粉笔写在了黑板上。这道程序过完以后,便开始按课本上的内容开始给他们上课。或许是短暂的新奇感结束以后,没有再有新的能够引起他们兴奋的东西出现;或许是课本中的内容实在引不起他们的兴趣;或许是我的讲课没有什么魅力,不多久,那些孩子们开始不安分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当年许多知青成了知识播火者</p> <p class="ql-block">  2009年重回新立时专门去了村里的小学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种三四年级放在一起的所谓复式教学方式,本来就存在许多问题。再加上那些本来并不喜欢坐在教室里读书的孩子的学习态度,更是让你感到头疼。当你讲三年级的课时,三年级的孩子未必在仔细听讲,然而当你再讲四年级课时,他们却会侧着身子似乎在认真听你讲课,而不愿意做你所布置给他们的作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对此,从未有过教书经历的我只是感到毫无办法。也许是本人根本没有半点教学经验;也许是自己的秉性所致,对维护课堂纪律显得太过仁慈;也许是经过短暂的接触,孩子们觉得眼前的那个人很容易对付,闹腾起来谅你手中肯定没有什么杀手锏,两三天后,那几个调皮的孩子开始愈发大胆,干脆有些肆无忌惮地在课堂里吵闹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时当你再大声呵斥他们时,他们已根本不加理会,尤其是周凤杰家那个拖着鼻涕的小子和滕云章家那个秃脑瓜的二小子更是可恨,竟然在上课期间会哧溜一下从课桌上翻窗逃到教室外面。毫无疑问,我是彻底输给了那些低估的对象,输给了原本我想好好帮助他们一下的那些可怜的孩子们。这也许是我人生中与人打交道过程中,第一次遭受的、也是刻骨铭心的一次挫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显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乎对这种学校缺乏深入的了解,对当地学生的状态缺少深刻的体会,对本人应该从事的职业缺少足够的思想和工作准备。当时那种挫折而导致的心灰意懒,迫使自己最后不得不狼狈地从学校中退出,匆匆结束了人生中仅有一周、也是十分失败的那段教书经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逃兵”后,那时心中还真有一份内疚,既有辜负大队领导好意的那份歉意,更有觉得实在对不住当校长的父亲的那份惭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节选自《黑土地插队生涯》之四十</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写于2009年1月</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改于2025年7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特此鸣谢原作者</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