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地摊

季风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夜市地摊很是热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西南北各个烧烤店门前,室内桌桌爆满。有老人,壮年,少年,儿童。饭菜桌桌相差不大,相同之处皆有烧烤,饮料为辅,啤酒主打。那叫一个热闹。服务员穿梭于各桌间,不急不躁的;孩子们吵吵闹闹的;成年人推杯换盏的。有一对年轻的夫妇,领着俩孩子,大的4~5岁,小的2~3岁模样,点了瓦灌鸡爪和一些烤串等外加两瓶青岛啤酒。妻子戴副眼镜很安静地撒扯好鸡爪喂着小的,丈夫不急不慢的呡着凉啤,等待着妻子孩子饭饱,在热闹人潮,显得很独特的气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为有趣的是门外旷场上的众生。无一不是谈兴浓烈,大汗淋漓,任汗水顺着脸顺着背砸向脚下,我甚至都能听到噼里啪啦的落汗的声音。他们没有一丝的不快,每一个脸洋溢着快乐,每一个都畅快的笑淡着自己的见闻感受。</p><p class="ql-block">在其间还有几个推销水果拼盘的年轻人,女孩子漂漂亮亮,小伙子潇潇洒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曾见在酷热的炎夏,许多的行人急急匆匆在晒得出油的马路上穿行,无论什么年月,老百姓多是为了生计而忙碌。而到了夜晚,在暑气蒸腾里,或呼朋引伴,或招亲唤戚,围坐在夜摊餐桌,点上几道,十几可口的饭菜,撸上几串散着焦香滋滋冒油的烤串,佐之以凉甜的饮料和凉爽的啤酒,一天的艰辛和疲惫也就不知不觉的消散到爪哇国了。更为解乏的是儿女在跟前快快乐乐的样子。确实,大人一年四季忙活还不图个儿女快乐,家庭和睦。没成家年轻人,更快乐了,没有多大生活压力,叫上能说得话三五好友,说说最近的见识,唠唠以后的打算,不知不觉,夜深沉天渐凉快了,酒也喝得差不多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几个工友更没得说,家在外地,劳动一天,天热烘烘的,干躺着没啥意思,地摊是最好去快处。喝点凉啤酒解解乏,在异乡里用同样的乡音交流,那种骨子里的融恰,最解遥远的乡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边有一桌袒胸露乳几个大老爷们。光着大膀子,不是自个不要面子,而是真性情,地摊比不得星级酒店,没有那么多七晕八素的忌讳,也无需形象的塑造。其实,我们也不是那么重要,大多时候,人都是装给别人看的,在这个环境若正襟危坐,反而显得矫情。自己不装,别人无视,桌与桌之间圈子不同,各自为“政”,各喝各的,话题不一,快乐各异,但是这情状,每一个都表现了对生活的感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起初不大喜欢这场景场,现在经常恋地摊,就为这烟火气!市井俚语,比不得庙堂话语高远幽深,却多了温情与关怀;家长里短,胜不过官话的份量和严谨,却满是灶烟与炊火的气息,这才是人间至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里句》借好几个过来人口说,人不是往前过日子,是往后过日子。又说,什么都可以选,唯有日子不能选。是啊,咱平头百姓,像草一样人家,苦也好,累也好,得也罢,失也罢,谁当家,咱都得过日子得不是,既然是过日子,过去的岁月,就让它随风而去罢,现下得想着法子宽自个的心儿,咱不能挑日子,但是我们可以挑个好心情过日子,这个谁也挡不了,孔子不也说过,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其志也?不是为别的,就为那些遇见的人。过好今个,比啥都强。别总瞅着人家吃香的喝辣的,生老病死,谁还不一样。有空时,去地摊坐坐,喝点小酒,看看周围,和我们一样的人太多了,太多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又见太阳升起来,真好!又见夕阳落下,更更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