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杨名炎</p><p class="ql-block">美 篇 号:113946766</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月的厦门,春意盎然,凤凰树、三角梅初绽火花。春末夏初的暖风轻拂海岸,这座东南沿海的明珠城市,悄然绽放出独特的魅力。解放军原第174医院老战友近200人,从祖国各地聚集厦门,领略故地风光,重温军旅岁月。</p> <p class="ql-block">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定居厦门军休所的原解放军报资深老记者郑宗群大校,他随即给我回复了一大段微信,动情地讲述了半个多世纪前,他在174医院就诊的难忘记忆,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医院老一辈医务人员的深深敬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郑宗群记者在微信中这样说:</span></p><p class="ql-block">1967年春夏,我扁桃体发炎,上174医院门诊,一位女军医听说我打小就常有这毛病,建议我开刀。我害怕。她说,扁桃体是口腔处的哨兵,制止“坏人”从口腔进入。你这个哨兵己经叛变了,不但起不到好哨兵的作用,还随便让“坏人”进入口腔干坏事。做了这个小手术,变坏事为好事,还不容易得感冒。我被她说动了,同意手术。手术不是躺着,而是坐着。军医紧挨我对着坐。打了麻药后,告诉我现在可以一点一点把坏蛋消灭掉。我很紧张,两腿开始发抖,帶动全身都颤抖起来。她边安慰我,边用双腿夹紧我的双腿,以防止抖动时影响手术。虽然抖动的幅度减轻了,但张嘴时间不要多久,就想闭嘴。她没责怪我,说没关系,你喘口气歇一歇再接着来。每当我再张开嘴等候手术刀伸进,她就说,这就对了,咱们一起努力,好快些把敌人消灭掉,你以后就不用担心又发炎了,又感冒了。我听着听着,就觉得她像母亲一样在安抚我劝说我。因为我胆小怕疼,又是第一次动手术,难免过多的紧张,好在她如同妈妈一样耐心安抚我,总算闯过去了。但多花了些时间,因为她要悬着两只手,左手拿着一面小反光镜,右手捏紧手术刀,在小小的口腔里动手术。手术结束后,累得她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脖子后仰在椅子靠背上,闭目养神坐了一会儿,才缓缓站起来。随后叮嘱我术后注意事项,並请护士带我去病房。</p><p class="ql-block">当天,她去病房看了我两次,听护士讲我怕呑咽时疼痛,不肯喝牛奶。她叫护士拿牛奶来,对我说,咱当兵的上战场都不怕,还怕喝一杯牛奶吗?当我几大口喝光牛奶后,她乐得直说这小伙子还真听话,护士姐姐再给你喝牛奶时不用再叫我跑一趟了吧!我洒着泪花直点头…</p><p class="ql-block">二十多年后,我出差到厦门174医院采访,想起当年割扁桃体,打听这位如同妈妈一样的好军医还在岗位上吗,回答我的是已经转业了。我说能带我去看望她吗?说老大姐已转业回上海了!再后来,我路过上海打听,也没能如愿。刚才听你讲174医院老战友大聚会,令我追忆往事,草草写上这些发给你,並突发奇想,期盼老妈妈一样的好军医,也来了…</p><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19日草于厦门)</p> <p class="ql-block">这番话着实让我这个曾经的政委感动不已,这不仅仅是在回忆往事,而是对过去那种官兵团结友爱和军队医院贴心为兵服务的真情怀念。</p><p class="ql-block">我1989年下半年到医院任职,对60年代发生的事和这位老军医的情况并不知情,便只好将郑记者这段深情厚谊的文字,一字不漏地转发给了老战友活动组委会和医院老战友微信群,同时也发给了医院政工处现任新闻干事李金才战友,请他协助查找。顿时,这段文字犹如“寻人启事”,在老战友中迅速传开,1967年、五官科、女军医、上海人、己转业,这些关键词就像一道搜索引擎。不断有提供线索的电话响起,经过一番周折,很快锁定了几位“疑似者”。李干事反复核实,传来消息,“老妈妈样的热心女军医找到了”,名叫储凤仙,如今在厦门泰康之家鹭园安度晚年。</p><p class="ql-block">几经李干事精心按排,好让两位“跨世纪”的老兵尽快见面。</p><p class="ql-block">储凤仙做梦也没有想到,半个世纪前,做了一名军医应该做的小事,至今还有人惦记,老人家心情格外激动,好像又回到了军营岁月,一大早就起床,开始整理房间内务,并把自已收拾打扮一番,准备迎接难得一见的客人,郑记者也忙着筹办鲜花和上等的福建名茶。</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24日这一天,阳光明媚,温暖如春,热心的泰康理财经理吕峰老战友闻讯赶来亲自驾车,专程陪同我们一行3人前往泰康鹭园。</p> <p class="ql-block">泰康之家·鹭园是由泰康保险集团打造的高端医养结合型养老社区,地处厦门同安区环东海域新城核心区域,背靠青山,面临大海,环境宁静优美,四季如春,漫步其中仿佛置身花园。尤其是适老化、智能化的设施设备令人惊叹,访客进入园区,房主便知分晓。</p> <p class="ql-block">我们刚出楼层电梯,远远便看到一位身材高挑,略显瘦弱,但仍具有军人气质的老人在向我们招手,郑记者一眼就认出身子十分硬朗的储凤仙。时隔50多年喜相逢,称呼储大姐更合时宜,郑记者快步迎上去,热泪盈眶地向大姐致以隆重的军礼,大声喊道:“储姐,您好!”年近九旬的储凤仙喜出望外地拉住郑记者的双手连声说:“谢谢!谢谢你来看我!谢谢你让我有了一个郑家小弟……”</p><p class="ql-block">进入房间,郑记者把准备好的鲜花和茶叶赠送给储凤仙,胜似久别重逢的亲姐弟,互相问候,拉家常般地谈起了过去和现在……</p><p class="ql-block">储凤仙说,他于1936年9月出生在上海,父辈靠经营门店为生,养育8个子女,日子还算过得去。父亲在上海担任过绸布业工会主席,战争年代和老革命家潘汉年交往甚密,曾多次无偿资助新四军布匹、大米等物资,文革期间,因此与潘汉年案件牵连,以莫须有的罪名遭到迫害。褚凤仙在父亲的培养教育下,从小就立志报效国家,刻苦学习,功课门门优秀,1957年考入上海第二医学院。1962年,蒋介石在台湾叫嚣“反攻大陆”,福建前线处于紧急战备状态,面临大学毕业分配的褚凤仙和恋人王伟民等10位同学毅然申请去福建前线,分配到了解放军第174医院。一干就是23年,在这里结婚生子,从普通医生成长为口腔科主治医师。1985年转业分配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门诊部。退休后随爱人王伟民(原174医院内科主任医师)住进厦门泰康之家-鹭园享受晚年生活。</p> <p class="ql-block">姐弟俩打开半个世纪的话匣,情深意切。我也插话,向储大姐介绍了当年做扁桃体手术的小伙子,如今也是80后了。郑记者于1970年调入解放军报社工作,任编辑、记者,长期工作在军事报道第一线,曾赴唐山大地震灾区采访。1979年、1986年,两次作为战地记者,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曾获全国新闻一等奖一次,荣立三等功两次,并被解放军报社评为十佳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1991年晋升大校军衔,1998年3月17日,授予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2000年新世纪来临之际,评定为专业技术四级(享受正军级待遇)。</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快二个小时了,但姐弟之间无拘无束的交谈,依然意犹未尽。我悄悄提醒郑记者,储大姐上午还要服药哩,我们该告辞了。郑记者马上站起来,扶起储大姐说,“对,要听医生的话,别忘了按时吃药,这也是当年大姐这么教我的”。储凤仙拉着郑记者的手,依依不舍。“听说你郑小弟还在天天忙着写文章,要注意劳逸结合,千万别累坏了身体哟。”姐弟俩互相搀扶着,过走边聊,直到我们进了电梯才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p><p class="ql-block">目睹这一难忘的画面,在场的战友们都眼含泪花,多么温馨的话语,多么亲切的叮嘱。这时,我在心里由衷地祝愿两位老军人老姐弟健康,快乐,幸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背景音乐:《生命的晨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图片摄影:李金才 吕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文字编辑:杨名炎</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