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算命先生</p><p class="ql-block">拉图尔/La Tour</p><p class="ql-block">room#622</p><p class="ql-block">《算命先生》采用北欧版画的形式,描绘了一位吉普赛老妇正在为一位年轻的玩牌人算命,而她美丽的同伴们却抢劫了他的的场景。双手忙碌,目光炯炯,拉图尔在人物之间营造出了一种引人入胜的戏剧氛围。</p> <p class="ql-block">拉图尔乐于表现光线在华丽织物表面反光的变换,每个人物的着装,无论色彩还是纹理,都经过精心绘制。</p> <p class="ql-block">拉图尔模仿了卡拉瓦乔对光影喜剧性的运用,但他的作品更冷静平和,而且加入了神秘性元素。在法国宫廷主流的巴洛克运动一味追求奢华浮夸的同时,他却以民间风俗入画,被公认为卡拉瓦乔风格追随者中最伟大的画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使报喜</p><p class="ql-block">汉斯 梅姆林</p><p class="ql-block">room#636</p><p class="ql-block">这幅气势恢宏的画作是现存最大的《天使报喜》描绘作品之一。该作品由范徳魏登去世前受委托开始创作,在他去世后有在他作坊担任学徒的汉斯 梅姆林完成。</p> <p class="ql-block">作品以当代场景为背景,对地毯的褶皱和飘落的百合花等细节刻画得入木三分,意在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两把相连的钥匙是委托人家族的徽章,装饰着地毯和彩色玻璃窗。</p> <p class="ql-block">在加百列法衣的反光珍珠边框和金色刺绣等细腻精密的描绘中,梅姆林娴熟的油画技巧已显而易见。北方画派特有的冷静、逼真的写实主义风格使他们有了与南方意大利唯美浪漫的美学风格相抗衡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带头巾的男人》+《自画像》</p><p class="ql-block"> 伦勃朗</p><p class="ql-block"> room#616</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伦勃朗是西方艺术史上最伟大,影响力最深远的绘画大师之一。梵高曾这样评价他的作品:“一个人要死去多少次才能画出这样的作品。伦勃朗所探测到的是没有任何语言能够表达的神秘深度”。</p><p class="ql-block">这是伦勃朗26岁时的作品。他擅长用光的明暗来体现空间层次。作品中他压暗背景,利用浮雕般的高光颜料的堆叠提亮画面,赋予作品一种光影交织、绚丽的光彩。卡拉瓦乔创立的明暗对比法,被伦勃朗发展为更戏剧化的舞台灯光效果,营造出一份神秘多变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伦勃朗一生创作了近百幅自画像。从年轻时的意气奋发,到老年时孩子夭折,两任妻子相继离世,从成功的职业画家沦落到穷困潦倒,靠变卖家产为生,他用冷静、客观的笔触刻画出自己一生的轨迹。</p><p class="ql-block">这是他54岁时创作的自画像。画家利用叠加的颜料刻画出紧锁的眉头,沉重的眼袋和双下巴,毫不留情地描绘了自己脸上衰老的迹象。</p> <p class="ql-block">他晚年的自画像,满脸皱纹,茫然而彷徨地看着人间,仿佛无限感伤,又仿佛悲悯人生的无常。他所创造的绘画技巧和艺术转化为悲剧生命最后的救赎 。成为三百多年来西方油画的经典。</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耶稣受难与最后的审判</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杨凡艾克/Jan Van Eyck</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room#605</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杨凡艾克/Jan Van Eyck </span>是北方文艺复兴中最伟大和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他完善了油画的上釉技术,加上他精湛的绘画技巧和极端细致的绘画风格,使他的作品往往让人产生如三维空间般的真实感觉。</p> <p class="ql-block">这一幅双联画是杨凡艾克最早的作品之一。阴云密布的天空,悲痛欲绝的圣母,耶稣受难那一刻唤起了人群中一系列非凡的情感。场景从圣母、耶稣逐渐退至他想象中的耶路撒冷远景。</p> <p class="ql-block">这与《最后的审判》中的画面形成对比,后者将天堂、人间、地狱坍塌成一个垂直平面。在这里基督威严的显现,露出圣痕,周围环绕着他受难的工具。被诅咒的人在地狱怪物的吞噬中痛苦的扭动。</p> <p class="ql-block">杨凡艾克对光学效果的兴趣体现在微妙的细节中。比如基督长袍镶嵌着宝石的环扣上闪耀的光芒;男子金色盾牌上映照着聚集在圣母周围的人等。</p> <p class="ql-block">杨凡艾克到访意大利时穿越阿尔卑斯山的经历,为他的自然主义色彩的远景提供了灵感。</p> <p class="ql-block">菲利普三世曾说:我的宫廷画家杨凡艾克广阔而又微观的画作风格,仿佛通过显微镜和望远镜探索而来。他<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艺术和科学方面都登峰造极、无以伦比。</span></p> <p class="ql-block">(杨凡艾克的自画像)</p> <p class="ql-block">(杨凡艾克的签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尼斯托别墅卧室的壁画</p><p class="ql-block">公元前50年 罗马</p><p class="ql-block">一楼东南侧罗马展厅</p> <p class="ql-block">这间卧室的壁画采用湿壁画绘画技巧(壁画不是直接画在墙上,而是涂一层灰泥画一层画,如此反复,最后画和墙牢牢的长在一起,成就了壁画的持久生命),是古代现存最完整,最重要的壁画之一。是罗马幻觉主义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房间分三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主题。平台上的矮墙,中央大门通向树木繁茂的圣殿,周围环绕着高墙和梯田式的建筑,精心设计<span style="font-size:18px;">饰有镀金卷须的</span>柱子,整个作品比当时任何已知其他壁画营造出了更饱满的空间深度感。</p> <p class="ql-block">后墙通向室外场景,一个黑暗的洞穴在喷泉后隐约可见,上方的岩石延伸到远方的凉亭。风景画融合了一扇通往室外的真实窗户。巧妙地将现实与虚幻完美结合。</p><p class="ql-block">除了创新地运用了多种视角外,建筑元素投射的阴影和反射的光线与房间原有的自然光源相融合。</p> <p class="ql-block">从大理石、贵金属、树叶到猩红色窗台上摆放的装满各式水果的玻璃碗,这种幻觉效果延伸至画作中所描绘的各种质材。他体现了主导罗马壁画的幻觉主义风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