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拳脚盖过经声:少林寺的盛名之耻

王丰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作者:王丰子</span></p><p class="ql-block">  暮鼓晨钟本是寺院的底色,青灯古佛才是僧人的归处。可如今提起少林寺,世人脑海中先浮现的,往往是腾空的拳脚、刚猛的棍法,而非诵经声里的慈悲、禅坐中的觉悟。这座千年古刹以习武闻名天下,于佛教而言,恰是一场庄严的亵渎;于文明而言,更是一场深刻的错位。</p><p class="ql-block"> 和尚的本分,说到底还是在经卷里、禅堂中。穿袈裟、住寺院,日常该做的,无非是伴着晨钟暮鼓念经,对着青灯古佛参禅,琢磨着怎么降伏自己心里的贪嗔痴——这才是修行的正路。少林的僧人却把太多精力搁在练拳上,不管怎么说,都透着股不务正业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说少林武术是为了修行,这话从根上就站不住脚。修行是什么?是磨掉心里的贪嗔痴,长出慈悲与智慧;是在禅坐里收摄心神,在经卷里领悟真理;是学会对治自己的戾气,懂得“忍辱”不是懦弱,而是对内心火焰的驾驭。修行的核心从来是“向内求”,跟自己的烦恼较劲,而不是跟别人的拳脚比拼。</p><p class="ql-block"> 可武术呢?它的本质是“向外练”——练力量、练技巧、练怎么打倒对手、怎么占上风。就算嘴上说着“以武修心”,真到了拳来脚往的时候,想的也是“别输”“要赢”。练着练着,好胜心就生了根,嗔恨心就藏不住了。对方一拳过来,你能不想着怎么打回去?对方功夫比你高,你能不憋着股劲儿想超过他?这哪是修心,分明是在喂饱心里的“斗狠”。</p><p class="ql-block"> 佛教讲“不执着”,可练武最讲究“执着”——一招一式都要练到极致,一分一毫都不能差。这种对“招式”“胜负”的执着,跟禅修里“不执着于相”的道理,根本是反着来的。达摩祖师面壁九年,修的是“明心见性”,从没听说他练过劈柴拳、扫堂腿;历代高僧大德留下的语录,讲的都是“降伏其心”,没谁教弟子“怎么把对手摁在地上”</p> <p class="ql-block"> 退一步说,要是练武真能修行,那拳王岂不都是活佛?军营里的战士岂不都是得道高僧?显然不是。修行靠的是戒定慧,靠的是对“贪嗔痴”的觉察与对治,跟肌肉块儿、拳脚功夫没半点关系。把练武说成修行,就像把磨刀说成做饭——工具再锋利,也成不了目的本身。</p><p class="ql-block"> 少林武术或许有它的历史价值,但非要给它套上“修行”的外衣,不过是自欺欺人。修行的路在经卷里、在禅堂里、在每一次对自己起心动念的观照里,从不在拳脚的影子里。哪是修行?分明是南辕北辙,无异于缘木求鱼,说白了就是为不务正业找幌子。</p> <p class="ql-block">  说练武是为了看家护院。这话细想就站不住脚。真遇上个小偷小摸,若是还有几分良知,好好劝两句或许就罢手了;就算是浑不吝的,村里的庄稼汉凑几个人,拿根扁担也能应付,犯不着和尚们撸袖子动拳头。佛门讲慈悲为怀,见了过错不去度化,反倒抡起拳头制服,这哪是慈悲?分明是把“武力”当成了本事,早跑偏了。</p><p class="ql-block"> 再往大了说,真到了改朝换代、战火纷飞的时候,那点拳脚功夫更是白搭。北周武帝灭佛,兵丁带着刀斧闯山门,武僧的拳脚挡得住吗?唐武宗要拆寺庙,官府的政令下来,再厉害的棍法抗得过国家法度吗?1928年石友三一把火将少林寺烧得精光,铁头功再硬,挡得住漫天大火?在国家机器和战火面前,那些拳脚就像蚂蚁拦车,根本不值一提。佛教能传到今天,靠的是禅宗祖庭的分量,是信众心里的敬重,跟武术实在不沾边。</p><p class="ql-block"> 说白了,就是怕人抢他们钱养一批打群架的和尚。美名其曰“武僧”。(经考证:武僧一词首创于少林寺,可以说是其独有。受其影响现在效仿有之甚微)</p> <p class="ql-block"> 更糟的是,这习武的名头,反倒可能是招灾的根由。一座寺院总被人惦记着“能打”,乱世里各路势力能不盯上?要么想拉去当私兵,要么觉得是威胁先下手为强。当年十三棍僧救唐王,听着风光,其实早把寺院卷进了权力争斗;后来被军阀放火,未必不是因为“武僧”的名声太扎眼,成了人家的眼中钉。</p><p class="ql-block"> 再看那些安稳的寺院,比如辽宁奉国寺,从没听说和尚练拳,千百年下来,战火地震都没伤着;洛阳白马寺,就守着念经弘法的本分,也安安稳稳传了两千年。它们没靠拳脚,照样好好的——这就说明,寺院的平安,不在拳头硬不硬,在是否守着佛门的本分,心里的慈悲够不够。</p><p class="ql-block">  千年古刹的屋檐下,经声不该让位于拳脚声。若少林不能找回“修行为本”的初心,那它的盛名越盛,离佛教的本真就越远;它的拳脚越响,就越像是对“觉悟”二字的无声嘲讽。这,才是真正的耻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