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Ait Ben Haddou(艾特本哈杜)古城始建于11世纪,是摩洛哥南部典型的夯土城堡(ksar),以泥土和稻草筑就的塔楼与围墙错落有致,融合柏柏尔建筑的朴拙美感与防御功能。作为撒哈拉商路上的明珠,它曾是盐、黄金与象牙贸易的枢纽,庇护过无数商队。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今它因《权力的游戏》《角斗士》《阿拉伯的劳伦斯》等电影取景而蜚声全球,吸引着无数旅人。我们从特卢埃特卡斯巴(Telouet Kasbah)驱车赶到艾特本哈杜古城已临近傍晚,我们迫不及待跨过奥尼拉河上的石桥,步入古城。狭窄的土巷如迷宫般蜿蜒,保存完好的(kasbahs)卡斯巴散发着原始气息。房屋外墙未经粉饰,夯土纹理粗粝而真实,部分民居内墙饰以简洁的几何图案,雪松木梁支撑天花板,透露出柏柏尔人的生活智慧。日落时分,我们登上古城最高处的瞭望台——这里曾是粮仓,如今只剩断壁残垣。奥尼拉谷的全景在这里展开:远处雪峰隐约,近处河水映着棕榈林,现代村庄与古城隔河相望,时光仿佛在此交错。站在瞭望台,耳边仿佛回响着商队的驼铃与《权力的游戏》中多斯拉克人的马蹄声,历史与银幕画面交织,令人心潮澎湃。然而,熙攘的游客与纪念品摊位略扰这份沉浸感,古城的商业化令人微微叹息。夜幕降临后,我们踏着古老石板路,在月光下返回柏柏尔人经营的旅馆。</p> <p class="ql-block">清晨,我们登上艾特本哈杜(Ait Ben Haddou)村外一座地势较高的山丘,迎接沙漠中的第一缕曙光。日出时分,霞光洒满古城,泥墙与塔楼沐浴在初升的阳光之中,宛如一幅未经雕琢的画卷。先生还以古城为背景,迎着朝阳,带着一群欧洲游客练起了八段锦,场面既有趣又温馨。随后,我们沿着古城外起伏的丘陵徒步,360度欣赏这座筑垒村的全貌。相比特卢埃特隐秘的宁静,艾特本哈杜多了几分热闹与传奇,但它那未经粉饰的泥墙和层叠的塔楼,依然散发着原始而震撼的美感,难怪成为无数画家的灵感源泉。徒步后,我们漫步至古城外的集市,竟意外发现一家地道的成都风味餐厅。店主是一对热情的夫妻,他们用一顿正宗的中餐温暖了我们在摩洛哥自驾途中的味蕾。中午告别古城时,我忍不住回望这座沙漠中的泥土奇迹,心中满是敬畏。艾特本哈杜不仅是柏柏尔建筑的杰作,更是摩洛哥历史与文化的缩影。它诉说着古商路的繁华、战争的硝烟,以及现代光影的交织,静静屹立,历久弥新。</p> <p class="ql-block">Ouarzazate(瓦尔扎扎特,素有“沙漠之门”之称,坐落于阿特拉斯山脉与撒哈拉谷地的交汇处,是通往广袤沙漠的必经之地。这座城市不仅是撒哈拉探险的起点,更是全球电影工业的璀璨舞台,被誉为“摩洛哥的好莱坞”。其中,阿特拉斯影城(Atlas Studios)声名远扬,吸引着无数电影爱好者。《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基督最后的诱惑》(1988)、《木乃伊》(1999)、《角斗士》(2000)等脍炙人口的影片均在此诞生。我们驱车抵达瓦尔扎扎特后就赶往影城参观。刚踏入影城,一座仿古埃及神庙的宏伟布景映入眼帘,斑驳的石柱在阳光下投下长影,瞬间将我们拉进《木乃伊》的冒险世界。漫步影城,中世纪城堡、东方宫殿与沙漠村落交错林立,虚实交融,令人叹服电影造梦的魔力。一架退役战斗机静静伫立,那是《黑鹰坠落》的遗迹;不远处,仿摩洛哥卡斯巴的泥墙布景散发着古朴气息,在影城内穿梭了两个多小时,离开时,我们驾车停在影城旁的高坡处,回望这片布景遍布的沙漠奇观,阳光在道具城墙上跃动。阿特拉斯影城不仅是电影的诞生地,更是梦想与现实交汇的舞台。它用沙砾与想象,串联起瓦尔扎扎特的历史与光影传奇,值得每位游客驻足观看。</p> <p class="ql-block">Dades Gorge(达戴斯峡谷),位于摩洛哥布马勒讷-达戴斯(Boumalne-Dadès)与姆塞姆里尔(M’semrir)之间,是一处融合神话色彩与悠久历史的自然奇观,被誉为摩洛哥最美的峡谷之一。峡谷全长约20公里,深200至500米,达戴斯河蜿蜒流淌其间,塑造出如诗如画的景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标当属猴指山(Monkey Fingers),以其独特的砂岩地貌闻名遐迩。清晨,我们告别瓦尔扎扎特,沐浴着沙漠柔和的晨光,从“沙漠之门”出发,驱车沿R704公路穿越达戴斯峡谷,开启摩洛哥自驾游的第七站——猴指山。车行峡谷之中,窗外风光如画:赭石色与红色岩层交织,峭壁雄奇壮丽,谷底绿洲郁郁葱葱。盘山公路蜿蜒曲折,形如发夹,沿途景色令人心旷神怡。当我们驶近塔姆拉特村(Tamlalt)时,远方高耸的砂岩柱群映入眼帘。在阳光的映照下,这些岩柱宛如巨型手指,嶙峋怪状,从达戴斯河底拔地而起。这片被称作“塔姆拉特崖”(Cliffs of Tamlalt)的地貌,因形似猴爪而得名“猴指山”。虽无真猴出没,其超现实的景观却如磁石般吸引着无数游客与冒险者。我们计划在此停留两天,徒步深入峡谷,攀登猴指山,充分感受这片大自然的魅力与神秘。</p> <p class="ql-block">清晨九点,阳光洒在达戴斯峡谷赭石色的岩壁上,微凉的空气带着沙漠的干燥气息,凉爽宜人,正是徒步的好时光。我们从塔姆拉特村附近的起点出发,沿着达戴斯河岸小径迈向猴指山(Monkey Fingers)。这条8公里中等难度的路线,带我们深入这片形似猴爪的奇幻砂岩地貌。小径两侧,高耸的砂岩柱群如巨型手指刺向天空。当地向导介绍,这些岩柱是千万年风蚀与河水雕琢的杰作,因形似猴爪而得名“猴指山”。走着走着小径渐变为碎石坡,坡度虽不陡,但松散岩石让人步步小心。进入“猴指”核心地带,峡谷骤然收窄,岩柱高低错落,宛如一座超自然的雕塑公园。路径蜿蜒而狭窄,需手脚并用攀爬;狭缝处只能侧身通过;低矮岩隙得匍匐穿过;更有惊险处,需脚撑一侧岩壁、身靠另一侧挪动,甚至踩着向导的腿借力登高。岩石在阳光下从暗红渐变为橙黄,色彩变幻令人目眩,却无暇细赏——每一步都需全神贯注。向导在前方指引,提醒抓稳岩石。汗水混着尘土,两小时后,我们终于登上一处高点,俯瞰塔姆拉特崖(Cliffs of Tamlalt)并席地而坐,嚼着杏仁和核桃,沉浸在这片荒野的静谧与壮美中。本以为接下来的路会轻松,却不料挑战才刚刚开始。最后几百米几乎是在裸露岩壁45度攀爬,我手脚并用,紧随向导。某处岩石滑手,我不慎摔落,幸好摔在缓坡,仅擦破皮流了点血。向导迅速帮我简单处理伤口,鼓励我继续前行。咬紧牙关,千辛万苦登上最高峰,眼前豁然开朗:赭红色岩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山顶一片青稞麦田随风摇曳,仿佛在为我们的胜利欢舞。微风拂面,带来清凉与自由的快感。我们欢呼合影,尽情享受征服自然的喜悦。考虑到我的伤势,向导选择了一条较缓的路线下山,沿途可近距离观赏猴指山的岩柱纹理。有的岩柱布满风蚀波纹,有的棱角分明如雕塑。随着阳光渐强,岩石散发暖意,诉说着这片土地的炽热与坚韧。五个小时的徒步,我们不仅领略了猴指山的怪诞地貌,也感受到达戴斯峡谷的深邃力量。每一座岩柱、每一片峡谷风光,都在述说自然的伟大与神秘。结束徒步时,我们回望那些“巨型手指”,挥手向它告别。这场徒步不仅是身体的挑战,更是心灵的洗礼。猴指山,你以险峻试炼我们,以奇景馈赠我们,期待下一次再会!</p> <p class="ql-block">Labyrinth Kasbah Dades 家庭旅馆,坐落在达德斯峡谷的入口附近。它是座摩洛哥传统的泥土建筑(kasbah) ,像从山谷中自然生长出来,周围是郁郁葱葱的绿洲,远处是连绵不断的山脉。旅馆主人名叫Mehdi,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还会法语、西班牙语等多国语言)。我们一入住,他热情地递上薄荷茶,带我们参观这座“迷宫”旅馆。旅馆是由他家族的老宅改造而成,历时一年多,用泥土、稻草、竹子和桉树木等天然材料精心修复,既保留了柏柏尔文化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舒适感。旅馆的内部设计像个迷宫,曲折的走廊、装饰精美的角落和充满艺术气息的摆设都让人赏心悦目。Mehdi还自豪地分享了每一处细节背后的故事,比如墙上的手工艺品和环保建材的选择。我们的房间在一楼,推开木门,眼前是一个带私人露台的小天地。露台正对达德斯河,远处是连绵的山脉,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泥土气息。房间简洁却温馨,木质家具、色彩鲜艳的纺织品和一尘不染的浴室让人感到舒适。放下行李我们登上屋顶露台,夕阳下的达德斯谷美得像一幅画。晚餐在旅馆的餐厅享用,Mehdi的堂弟为我们准备了地道的摩洛哥菜:慢炖牛肉塔吉(tagine)、香料炖蔬菜和刚出炉的扁面包,甜点是当地水果。第二天清晨,我们被窗外的鸟呜、鸡和羊的叫声唤醒,阳光柔和地洒在露台上,放眼望去,幽深的沟壑炊烟袅袅,清真寺宣礼塔的宣唱声在谷中回响,好一幅人间烟火的美好画面。在此停留虽然仅两个晚上,但对我们而言Labyrinth Kasbah Dades 不仅仅是一家旅馆,更是一段深入摩洛哥文化的体验。Mehdi及他的家庭用真诚和用心,让我们在达德斯峡谷短暂停留充满了美好回忆。如果你有机会来的摩洛哥达德斯峡谷度假或旅游,真诚地推荐你在这里停留,感受这片土地的魔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