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恩师杨再春先生

宽襟堂

<p class="ql-block">大师风范</p><p class="ql-block">杨再春先生(1943.8.8-2023.7.18),河北唐山人,字墨人。这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学者,以40余部书法专著、1500万册发行量的斐然成就,尤其是《行草章法》500万册的传播奇迹,开创了书法普及的新纪元。其足迹遍及日韩欧美,将中国书法推向世界舞台。</p><p class="ql-block">先生德艺双馨,既是中国书法教育的奠基者,更是传统文化传播的先行者。而今哲人其萎,然先生"以书化人"的精神必将永续流传,滋养后世学人。</p> <p class="ql-block">  2023年7月18日凌晨2时,惊闻恩师杨再春先生在家人陪伴下安详离世。接到杨帆师妹的短信,我顿感天地失色,38年师生情谊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往事历历在目,悲恸难抑。</p> <p class="ql-block">结缘书法</p><p class="ql-block">1986年,我因病住院期间初涉书法,幸得先生1985年出版的《行草章法》启蒙。后得知先生时任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副社长,专程赴京拜谒。先生平易近人,一见如故,此后更屡邀至威海亲授书艺,开启了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p> <p class="ql-block">桃李天下</p><p class="ql-block">1990年,先生主讲的《中国书法系列讲座》在央视连续播出三年,惠及千万学子,被誉为"拥有千万学生的书法家"。我珍藏先生未出版的十盒讲座录像带,通过反复观摩笔法提按转折之妙,获益匪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海外传艺</p><p class="ql-block">随先生赴韩国汉城德园美术馆举办联展期间,先生耳提面命:"贵熟读不贵生练,博采众长方得融会贯通。"这番教诲如醍醐灌顶,使我领悟到风格形成当如水到渠成,而非刻意求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师门训诫</p><p class="ql-block">1995年威海首展,观众皆言"此必杨门弟子"。先生观后谆谆告诫:"入门取法乎上,当溯汉隶魏碑,习苏米行书。"遂指引我系统研习书法史,临摹历代法帖,奠定学术根基</p> <p class="ql-block">治学之道</p><p class="ql-block">先生教导读书须"选择精读,建卡积累",强调"与文化高人交往,以书信传递温度"。这些金玉良言,不仅关乎书艺,更是为人处世的智慧结晶。</p> <p class="ql-block">薪火相传</p><p class="ql-block">拙作《书法集》付梓前,先生亲审样稿;出版后更录制视频点评勉励。2023年10月,先生虽行动不便,仍为我在荣宝斋的展览题写"繁露丹青",殷殷期许令人动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杨再春,字墨人,1943年8月8日生,河北省唐山人,书法家、书法教育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之一。</p><p class="ql-block">,享受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p><p class="ql-block">,曾任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p><p class="ql-block">,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副总干事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p><p class="ql-block">在出版社任职期间,编著并出版书法类书籍40余本</p><p class="ql-block">,总发行量超过1500万册</p><p class="ql-block">,其中代表作《行草章法》经过多次再版和印刷</p><p class="ql-block">,发行量达500多万册</p><p class="ql-block">。1990年开始连续3年在中央电视台主讲《中国书法系列讲座》,并担任艺术总监,被誉为“拥有千万学生的书法家”。</p><p class="ql-block">他曾在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地区、美国、瑞士等国家和地区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览。</p><p class="ql-block">恩师杨再春先生德艺双馨,为中国书法艺术的普及和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将永载史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