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下浩里老街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滨路附近,是紧邻东水门长江大桥一个斜坡上的街区,主要有下浩正街、董家桥、觉林寺街、葡萄园等街道。</p> <p class="ql-block"> 下浩里老街经过保护性修缮,保留了百年吊脚楼,青瓦房,青石板路,石阶梯等历史风貌,同时融入文艺店铺、咖啡馆等现代业态。</p> <p class="ql-block"> 在此可感受昔日山城旧貌,又能体验现代生活的繁华。目前日均客流量较高,节假日尤为热闹,适合拍照打卡、爬坡下坎之体验独特的山城文化。</p> <p class="ql-block"> 下浩里老街项目于2016年6月15日正式启动建设,经过多年建设,最终于2022年11月5日已式开街。</p> <p class="ql-block"> 下浩里老街的修复材料采用本地青砖、旧瓦、条石,架构多以砖石、砖木、钢木为主。通过绣花之工留存老街记忆,充分还原老重庆市井生活场景,真正让广大市民及外地游客“看得见久远的历史,闻得到熟悉的味道,摸得着建筑的质感。”</p> <p class="ql-block"> 下浩里老街作为重庆首批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其建筑群保留了古朴的“老风味”,青瓦石墙错落有致的建筑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形成了独特的立体画卷。</p> <p class="ql-block"> 同时,这里还保留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如比利时大使馆旧址,武昌中华大学旧址等。这些文保老建筑见证了重庆的近代史变迁,让人们在这里可以触摸到真实的过往,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 从东水门大桥望去,夜色中的下浩老街有着如洪崖洞般的迷人景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拍照。</p> <p class="ql-block"> 下浩里老街最经典的三个地方是:比利时大使馆旧址、董家桥和下浩正街,它们分别承载着建筑艺术、市井风情与历史脉络的核心价值。</p> <p class="ql-block"> 比利时大使馆旧址建于20世纪初,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其巴洛克式拱门与川渝传统砖木结构,形成独特视觉符号,现已成为游客感受民国时期外交史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 下浩老街必去的三个地方是“这很重庆红砖墙、百年洋行旧址群和瀑布观台”。这三个景点集中展现了老街的历史底蕴、建筑特点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恰好这三处我们都作了重点游、细细看、慢慢欣赏。</p> <p class="ql-block"> 百里洋行旧址群,包括法国永兴洋行,比利时大使馆旧址等历史建筑。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见证了重庆开埠时期的繁华,斑驳的砖墙,复古拱门与内部展陈的历史物件,可沉浸式感受民国时期的商埠风貌。</p> <p class="ql-block"> 瀑布观景台:城区罕见的瀑布与东水门大桥同框形成的“山水都市”的魔幻场景,若在日落前后半小时或夜晚灯亮的前后,雾气缭绕时如水墨画卷。夜间灯光映衬下的瀑布与跨江大桥,更具视觉震撼力。</p> <p class="ql-block"> “这很重庆”红砖墙,位于下浩里老街入口处,是游客必打卡的重庆特色标识。砖墙上醒目的白色字体与山城背景形成强烈视觉冲击,特别适合拍极具有城市印记纪念照,傍晚时分配合灯光更具氛围感。</p> <p class="ql-block"> 下浩里老街的青石板路,流淌着岁月的斑驳,蜿蜒成时光的褶皱,黄葛树盘根错节于石墙上,记叙着岁月的流逝;古建筑群写满山城故事,每道裂纹都在诉说着百年前商贾的足音,东方古韵与开埠遗风在此和解;吊脚楼的木质骨骼支撑起山城倒影,江水把楼影揉碎成粼粼星光,仿佛江风灯影织就的诗意画卷。</p> <p class="ql-block"> 下浩里,这条充满绝佳山城风情的老街,这条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完美结合的老街,已成为老少皆宜的游玩吃喝老街,这就是游客流连忘返络绎不绝,被人们誉为“山城缩影”的下浩里老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