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黑龙潭,又名玉泉公园、旧名玉泉龙王庙,始建于乾隆二年(1737),其后乾隆六十年、光绪十八年均有重修记载,因获清朝嘉庆、光绪两朝皇帝敕封“龙神”而得名,后改称黑龙潭。黑龙潭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城北象山脚下,从丽江古城四方街沿经纬纵横的玉河溯流而上,约行一公里有一处晶莹清澈的泉潭,即为中外闻名的黑龙潭,是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清澈的泉水、古建筑群和玉龙雪山倒影著称。古建筑包括龙神祠、得月楼、锁翠桥、玉皇阁,以及后来迁建于此的原明代芝山福国寺解脱林门楼、五凤楼,原知府衙署的明代光碧楼及清代听鹂榭、一文亭、文明坊等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文明坊是黑龙潭公园的大门, 始建于清朝光绪十六年,前身为文庙的牌坊,1966年移建于此,坊前的四尊明代石狮为原木府忠义坊遗物,坊上高悬云南省书法家协会原会长李群杰题写的“黑龙潭”匾。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走进黑龙潭,第一眼就可见潭中心有一个小亭子,这是“一文亭”,建于清朝中叶, 原建于丽江古城木家院光碧楼前,相传是一位纳西族老太太募化铜钱,只取一文,积少成多建成此亭,故名一文亭。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黑龙潭天生丽质,山清水秀,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映,景色秀美。 清代满族诗人硕庆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两树梅花一潭<i>水</i>, 四时烟雨半山云”, 高度概括了黑龙潭的自然景色。这里,是游人探古寻幽的好去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相思桥又称五孔桥、玉带桥, 横卧黑龙潭上, 将潭水一分为二,石栏上雕刻有石象、石狮,“象狮”谐音“相思”,因此得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锁翠桥是修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的一座廊屋式风雨桥,飞檐翘角、翠液飞进,桥头有“漾青”“锁翠”古匾,被清代丽江知府许其翔誉为“惊涛撼树正睛雪,未雨垂卧曲波”。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锁翠桥前面的泉眼,黑龙潭的水源通过玉河向南流淌,经玉龙桥后,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股支流。进入古城后再分为无数细流,入墙绕户,流布全城,最后在东元桥汇入漾弓江。这种水系布局使得丽江古城形成了独特的“古树、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学意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龙神祠为黑龙潭主要建筑,含戏台、得月楼,分布在一组造型典雅、和谐而又变幻无穷的主轴线上。祠坐东朝西,为四合五天井大院,有门楼、两厢、大殿,南面辟有一方丈, 自成院落。大殿为单檐歇山顶,面阔进深三间,前有月台,施作垂带踏跺,四周游廊回互贯通。大殿和门楼高耸突兀,极富庙堂气息。门楼高悬“天光云影”四字榜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对面的桥, 一边连接得月楼(左)。 一边连接古戏台(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得月楼为三重檐钻尖顶楼阁式建筑,基座呈八角形,阔深皆三间。二、三层施作如意斗拱,一层四角有擎檐柱支撑角梁,翘角翼然。彩绘缤纷,缕雕传神。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古戏台位于龙神祠前, 是丽江地区最古老的戏台之一,可以欣赏到被誉为“东方音乐的活化石”的纳西古乐表演。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五凤楼又称法云阁,原建于芝山福国寺内, 1979年迁至黑龙潭。福国寺建于明代,原是木土司的别墅及家庙。木土司曾在寺内会见过明代著名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五凤楼是黑龙谭的核心建筑。地处黑龙谭北端,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楼高二十余米,平面呈亚宇形,三重檐攒尖顶,屋檐八角,三层共叠成二十四个飞檐,如同五风振翅来仪,故名“五凤楼"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万寿亭建于1996年,由泰国M集团总裁宋提出资修建。当时恰逢其母亲80大寿,因此他特意在黑龙潭畔建造此亭,以表达对母亲的孝心与祝福,同时也蕴含了对天下父母的祝福,如对联所写: “寿比玉龙山,福如金沙江”。 亭子临水而建,环境清幽,周围绿树掩映,与黑龙潭的湖光山色相得益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解脱林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 原为明朝皇帝朱由校御赐“福国寺”的山门,20世纪七十年代,搬迁复原在黑龙潭建筑古朴典雅, 恢弘大气。</b></p><p class="ql-block"><br></p> <h1><b> 黑龙潭后面的象山</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黑龙潭的水源主要来自象山脚下的泉水, 这些泉水从象山脚下的古栗树下汩汩流出,汇成面积近4万平方米的水潭。这些泉水清澈透明,水面开着洁白的海菜花,水底游鱼如梭, 潭畔花草树木繁茂,楼台亭阁点缀其间,风景秀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黑龙潭潭面波光粼粼,宛如一面镜子镶嵌在群山之间。 四周山清水秀,柳暗花明,依山傍水的古建筑点缀其间,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天晴时,潭水如镜,玉龙雪山倒映其中,是丽江的经典风景之一,常出现在风光明信片。可惜,我们去时,玉龙雪山上有云彩,看不到雪山,而且潭水面有风浪,倒影也不清晰。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正对的就是玉龙雪山,山上雲雾蒙蒙。</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