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怀念 中国同盟会会员 张岷泉 二0二五年 七月二十六日 撰文、摄影、编辑:李世元等。(资中县文保队老队员)

李世元

<p class="ql-block">张岷泉,学名彦清,1887年8月3日出生于资中县城,是早期留学日本的中国同盟会会员。这个早期民主革命者为资中的教育发展事业、医疗卫生事业、工商业做过许多有益的事情。</p><p class="ql-block">张家祖籍在福建,1761年“湖广填四川”时进川。张岷泉的父亲张鼎孚是资州有名的富绅,也是一位知名的慈善家。光绪廿四年(1898年),资州县城遭受特大洪水,张鼎孚“以千金为首昌,并复募巨款,分别援赈”,光绪帝旨御赐《乐善好施》四字,准建坊旌扬”。张鼎孚这种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对儿子张岷泉的影响极大。这块“乐善好施”的横匾解放前曾悬挂于资中北街张家老宅的大门厅上,可惜解放后该匾牌被大东门外的马房街小学拿去做了黑板,现已下落不明。</p><p class="ql-block">张鼎孚为了让子女成才,在张岷泉12岁(1899年)时,父亲以重金聘请了清岁贡生魏楚珊在资中县城西北沱江岸边的五里店张家漏棚开办了私塾。魏老师不但旧学根基扎实,新学也有相当的基础。内江人喻培伦和弟弟喻培棣、妹妹喻琼芝、资中谷田坝魏家湾人魏云泉,以及游运炽、袁汲门等人也慕名到张氏家塾就读。</p><p class="ql-block">在张氏家塾,魏楚珊以“读经世书,练千济才”为宗旨,除教授文化和科学知识,还结合时局,常常在油灯下给学生们讲述“国家兴亡,民族盛衰”的历史和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的新思想。在张岷泉等幼小的心灵播下了爱国的种子。为了扩大孩子们的视野,张家买了很多由中国留日学生编译的进步书刊,供孩子们阅读。当张岷泉了解日本从明治维新后,励精图治成为强国的历央,萌发了去日本求学的念头。</p><p class="ql-block">这个张氏家熟学生虽然只有20多名,却为辛亥革命先后培育了张岷泉、喻培伦、喻培棣、魏荣权、游运炽、袁汲门等6名同盟会员,为推翻满清政府起到了一些作用!</p><p class="ql-block">1905年10月,张岷泉在吴玉章的启发下,东渡日本,与吴玉章、喻培伦、喻培棣、旦懋辛、吴树咸一起就读于日本成城学校,继升山口高等商业学校、后又考入东京日本大学商科学习,获学士学位。</p><p class="ql-block">1911年,张岷泉同吴树咸一起为同盟会运军火回到上海,经邓胥功、杨肇基介绍,参加了同盟会。1914年因父丧返川,曾任四川军事教(导)育总监府编泽局局长、重庆商业银行总理、靖国军第一顾问,积极参加了保路运动和讨袁斗争。</p><p class="ql-block">因不满军阀混战,张岷泉于1924年毅然息政返乡。回资州从事教育卫生和办实业。先后担任过县财务局局长和宏仁医院和进德女子中学的董事长。1937年经县工商界推荐和选举,张岷泉担任县商会主席。</p><p class="ql-block">1931年,张岷泉组织集资修建了宏仁医院。(现资中县人民医院)。</p><p class="ql-block">1942年被选为县参议员。</p><p class="ql-block">1942年张岷泉与友人一起创办了私立月山小学,任教务。他还先后在资中师范学校、县立女子中学、盘石中学、进德女中、岭南中学(西门口原县党校内)任过教。1926年起张岷泉任省第六中学高中部商科主任(现资中一中)。</p><p class="ql-block">1932年他筹款两万余银元,在省六中学策划组织建立了科学馆,科学馆内除教室外,还有各种动、植物和人体的标本室、物理、化学实马念室,还从上海、南京等地购置了大量教学仪器、标本和挂图,学校图书馆内藏教学图书达15000余册,使当年的省六中成为了当时闻名全省的名牌中学。现资中一中保存的篆体写的“四川省立第六中学图书馆、科学馆创建纪念碑”也是张岷泉留下的笔迹。</p><p class="ql-block">他还支持王瓒绪修建了现颇有盛名的重龙山公园,现公园内古城墙下的“石门”二字也是他用棣书书写的成留下的笔迹。</p><p class="ql-block">1948年张大千最后一次到资中,拜访了张岷泉,并画了一幅“隐士图”,寓为张岷泉1924年弃政回家乡,创办学校和医院而成了一名不问政治的隐士。并以画相赠。“隐士图”解放后被农协会抄家搜寻后一火焚之!</p><p class="ql-block">1949年,他还组织县城工商界人士维持治安,迎接资中解放。</p><p class="ql-block">1950年2月,张岷泉以宏仁医院、进德女中董事长和开明绅士的身份应邀赴渝参加了西南军政委员会在重庆召开的文教工作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言,该发言曾刊载于1950年3月4日重庆《新华日报》第二版。会后西南罕政委员会文教部部长楚图南接见了张岷泉,鼓励他为新中国的文教事业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1950年8月基督教的外籍人士全部回国,宏仁医院处于无人主持院务的状况。院董事会和院务会议一致推荐张岷泉兼任宏仁医院代理院长,坚持照常开展医疗业务,并保护好宏仁医院的医疗器械和进德女中的全部外国资产,听候人民政府的接收和处理。</p><p class="ql-block">1950年11月10日至12月28日的一个多月时间内,63岁的张岷泉为筹措宏仁医院和护士学投的经费,到处奔忙,费尽了心神,为资中人民的卫生福利事业作出了贡献!深受全县人民的钦佩!</p><p class="ql-block">1951年春,张岷泉被宏仁医院所在地《芋子田农协会》从宏仁医院无理抓走,同年4月23日,张岷泉被农会谋冤弹压而惨死!</p><p class="ql-block">亨年64岁</p><p class="ql-block">1987年平反昭雪!</p><p class="ql-block">这就是革命爱国名人张岷泉英勇而悲惨的一生!</p><p class="ql-block">他永远将載入革命史册,永世不忘!</p><p class="ql-block">建议在现人民医院整个展版祥细介绍宏仁医院和进德女子的图片介绍。整个名人塑相更好,让后人永远记住这段历史!</p><p class="ql-block">宏仁医院解放后改为《四川省第二人民疗养院》,进德女中改为《资中县第五中学》了。记得前面有个《迎宾桥》。五六十年代资中县人民医院还在资中荷花池,后移到宏仁医院内,荷花池县人民医院是《资中县中医院》了。</p><p class="ql-block">老照片收集、整理。</p><p class="ql-block">本文借用吳向东撰写的文章,表示感谢!本文略有修改!</p> <p class="ql-block">资中宏仁医院、进德女中遗址。</p> <p class="ql-block">百年名校,解放前省六中(现在资中一中)。也是刀郎(罗林)读初中和高中的学校。</p> <p class="ql-block">解放前的宏仁医院,现在的县人民医院。(也是原来的进德女中,解放后是资中五中)。</p> <p class="ql-block">中国同盟会会员张岷泉。</p><p class="ql-block">(四川省资中县人)。</p> <p class="ql-block">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资中沱江河边张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张岷泉手迹。</p> <p class="ql-block">张岷泉先生书画作品选登。</p> <p class="ql-block">重龙山古城墙城门洞上《石門》用棣书书写的二字为张岷泉所写。</p> <p class="ql-block">内江市人民公园内。</p> <p class="ql-block">张岷泉亲姪女张淑清(我母亲),1919年5月20日出生,解放前先后在资中女中、成都建国中学、重庆求精商学院会计系读书。</p><p class="ql-block">解放前后在资中税务局、资中县联社土产公司、资中中药材公司、资中县供销社土产公司均任主办会计。1971年元月五日因病去世,亨年52岁。</p> <p class="ql-block">张淑清在重庆求精商学院会计系读书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参加工作后留影。</p> <p class="ql-block">张淑清五十二岁留影。</p> <p class="ql-block">张淑清全家福。</p><p class="ql-block">(文革期间)</p><p class="ql-block">左上一王志远(我表哥)、左二大哥李世元(毕业于北京经剂学院安全工程系)、左三三弟李世学、下左一四弟李世平、下左二母亲张淑清、病故于1971年资中县医院,下左三父亲李华宗(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毕业后解放前先后在资中农校、资中进德女中,解放后先后在资中师范、资中五中(原进德女中原址)、内江师范、内江三中任教,1977年病故于内江416医院。</p><p class="ql-block">下左四二妹李世敏。</p><p class="ql-block">均戴有毛主席像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