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司徒雷登

欧阳南山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说司徒雷登有两个?因为多年以来,大多数国人认识司徒雷登,都是通过1949年一篇新华社评论文章《别了,司徒雷登》而了解其人其事,但是,人们不了解不知道的司徒雷登还存在于这篇文章之外。要全面了解认识他,就很有必要认识文章之外另外一个司徒雷登!</p><p class="ql-block"> 1949年,新政权建立,中美关系发生巨大变化,司徒雷登作为当时驻中国美国大使,调停国共两党失败,卸任回到美国。</p><p class="ql-block"> 从那个时候开始,中美关系跌到冰点,司徒雷登作为当时调停人,顺理成章成为美国对华政策代言人,及其失败者象征性人物。因此,新华社发表一篇重磅评论员文章《别了,司徒雷登》,宣告美国对华政策破产失败。</p><p class="ql-block"> 由于这篇文章作者特殊性,以及进入中国中学教科书,司徒雷登作为反面人物形象长期以来,深深植入中国人心底,难以抹去!</p><p class="ql-block"> 在这篇文章里,提到司徒雷登的文字不多,仅仅是开篇与结尾部分,开宗明义和画龙点睛对其人物定性。文章中大量篇幅都是在批评抨击美国对华政策的错误与失败,旗帜鲜明表明中国人民不吃美国那一套。</p><p class="ql-block"> 时过境迁,中美关系也经历了多种变化,但国人通过这篇文章,却如芯片植入大脑般,死死记住司徒雷登作为中国人民敌人的形象而难以改变。</p><p class="ql-block"> 文章开篇即对司徒雷登速写般,三言两语刻画出他的“反动嘴脸”——“他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司徒雷登是一个出生在中国的美国人,在中国有相当广泛的社会联系,在中国办过多年教会学校,在抗日时期坐过日本人的监狱,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p><p class="ql-block"> 看得出来,这极其简洁寥寥数语,既有尊重某些回避不了的基本事实(出生中国、办过学校、坐过日本人监狱),又有轻蔑与嘲讽夹杂其中。(说他爱美国和中国都是装出来的,借此迷惑中国人)但一个与中国人民为敌的形象却是铁板钉钉被牢牢坐实!</p><p class="ql-block"> 文章结尾部分同样以讥讽口吻描述:“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一前一后的蔑视和嘲讽,一个失败的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美国人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同时还包含了作者的自信与奚落,结论明确:司徒雷登不过就是不自量力的失败者罢了,呆在中国自讨没趣,乖乖走人得了!</p><p class="ql-block"> 以上文字概括了司徒雷登可笑又失败失意的丑陋形象,大多数国人也因此而记住了这位不自量力对中国人民不友好的失败者!</p><p class="ql-block"> 然而,撇开这篇文章,拂去历史尘埃,另外一个真实的司徒雷登又是什么样子的呢?</p><p class="ql-block"> 很遗憾的是,真实的司徒雷登与文章中的形象相去甚远,甚至相反!</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个出生在中国的美国人,司徒雷登对中国之友好友善,穷其一生,把他的生命和爱所有的一切全部奉献给了中国人民!若要与另外一个得到高度评价的外国人白求恩比较,他对中国人民的贡献远远超越白求恩。白求恩只是抗日战争期间作为一个医生帮助中国人民,而司徒雷登却是从办大学到抗日战争竭尽全力帮助中国,毕其一生,无怨无悔!</p><p class="ql-block"> 翻检真实历史资料,一个和善、低调、真诚的热爱中国的美国人面带微笑,从历史深处向我们款款走来——</p><p class="ql-block"> 司徒雷登1876年生于杭州耶稣堂弄,父母是美国长老会传教士。11岁前他只会说杭州话在西湖边吃定胜糕,回美国读书时因英语生疏被嘲笑为“中国怪物”。这段经历让他始终认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更多于是一个美国人。”</p><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期间,他既是美联社驻南京记者,又是孙中山辞职演说时现场唯一的外国记者。</p><p class="ql-block"> 1919年任燕京大学校长时,学校只有5间教室和94名学生。他骑着毛驴踏遍京郊,最终以6万银元从军阀陈树藩手中购得海淀荒地(今北大燕园)。为说服对方,他冒雪赴西安陈情,陈树藩被感动后还额外捐赠2万银元作奖学金。</p><p class="ql-block"> 燕京大学在短短的31年的历程中成为中国最好的大学,为中国培养了53个院士,包括冰心、费孝通、侯仁之、杨绛都毕业于燕京大学。</p><p class="ql-block"> 1937年日军占领北平后,他在燕园升起美国旗阻拦日军,庇护抗日师生。学生偷运药品给八路军,他佯装不知。</p><p class="ql-block"> 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日军将他关入山东潍县集中营长达4年。囚室寒冷彻骨,他靠背诵《圣经》和杭州童年记忆支撑。出狱时体重仅90斤,却立即筹备燕大复校。</p><p class="ql-block"> 1946年出任美国驻华大使时,他仍兼任燕大校务长。曾试图调停国共矛盾,对蒋介石直言:“腐败已侵蚀您的政府。”甚至秘密会晤周恩来,但美国政府坚持援蒋,使他陷入两难。</p><p class="ql-block"> 童年的生活塑造了他的中国心,但是高鼻梁的长相和美国血脉让他两边都被看作“外人”。</p><p class="ql-block"> 教育上缔造自由学府,政治上却沦为大国之间博弈的棋子。想守护的中国视他为“帝国主义之心”,美国却把他看作“失败的叛徒”</p><p class="ql-block"> 死后想魂归燕园,灵魂却飘零半个世纪。1962年,司徒雷登病逝,遗言希望可以归葬于中国。在他的学生傅泾波和后人的努力下,司徒雷登的骨灰大部分于2008迁葬至杭州墓园。遗憾的是没有如他所愿魂归北大校园!</p><p class="ql-block"> 司徒雷登,文化夹缝中坚持真理,流着美国的血,跳动着中国心,热爱中国,却被人刻意误解与诋毁。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时代与政治双重夹缝里的不幸!</p><p class="ql-block"> 但不管怎么说,那些曾经的误会与不实都应该得到纠偏,还他一个热爱中国,毕生献给中国的真实形象!明明是发自肺腑倾其一生爱中国,为什么偏偏黑白颠倒,说他是假装爱中国?</p><p class="ql-block">‍ 一个美国人,司徒雷登爱中国爱到骨子深处,把他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中国人民。感恩的中国,绝不应该忘记他!更不应该歪曲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