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第一站

王荣霞

<p class="ql-block">  寻根第一站,我来到姑表姐菊姐家。菊姐是二姑的女儿,现住在五常市。我来五常老家算这次有三次了,每次都在菊姐家落脚。菊姐有亲属观念,她家就像亲属的站点,她和许多亲戚有联系。</p><p class="ql-block"> 从哈尔滨西站下车,拼了一辆开往五常市的专车,一直给我送到菊姐家门口。路上,我时不时给菊姐电话。</p><p class="ql-block"> “我可能下午一点才到,你们先吃,不要等我。”</p><p class="ql-block"> “等你来一起吃。”菊姐的热情,我心里很温暖。</p><p class="ql-block"> 刚到菊姐家,菊姐就把菜摆在饭桌上,有蘑菇炖排骨,炖豆角等,菊姐告诉我,当地的豆角可好吃呢!</p><p class="ql-block"> 我看到厨房的一个盆里装着许多活泥鳅鱼,泥鳅鱼穿来穿去的。记得有次和菊姐去早市,我在卖泥鳅鱼摊位停下脚步,看泥鳅鱼,想儿时情景。菊姐以为我爱吃泥鳅鱼,当即买了,回家给我做吃。想必这次菊姐又想起当时情景。</p><p class="ql-block"> 看我瞅泥鳅鱼,菊姐说:“明天早晨,咱俩去早市,爱吃什么买什么。”</p><p class="ql-block"> 我说:“这次主要是寻亲寻根,恐怕没有那么多时间。”</p><p class="ql-block"> 菊姐家有三个小孩子,是菊姐的孙子、孙女和外孙子,放暑假了,孩子们都来了。菊姐的丈夫是个老实厚道的人,我称姐夫。这次,菊姐和姐夫要开车带我去寻根。</p><p class="ql-block"> 吃罢了午饭,我和菊姐坐下来唠嗑。说起爷爷的老家,五常幺张家屯和奶奶的娘家刘家屯。这两个屯子相邻。</p><p class="ql-block"> “现在,老人们都过世了,过去的事不好了解。”菊姐面有难色地说。</p><p class="ql-block"> “我就是在幺张家出生的,回去那里的人都不认识了。”</p><p class="ql-block"> 我和菊姐讲我十二岁那年和姐姐回老家幺张家的情景。那时爷爷还种地,邻屋住的老婶给我们端来她做的粘饽饽,俗称粘米团子,有黄色的白色的。农村没有电,点洋油灯。爷爷怕浪费,只有晚上点一会儿,就熄灭了。十二岁的我曾好奇地端祥着洋油灯,想它为什么叫洋油灯呢?那时,爷爷曾带我和姐姐去十八户,我母亲的老家,看望亲人,路过一片山林,爷爷告诉我们:“你奶奶就埋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现在,你爷爷奶奶的坟茔地找不到了。我和妈妈去了一次,山林被平了,变成了耕地,我们就在大致的地方烧了纸。”菊姐和我说。</p><p class="ql-block"> 我的爷爷奶奶是菊姐的姥爷姥姥,我父亲在家排行老二,菊姐的母亲我二姑,在家排行老三。二姑今年88岁了,不在五常,被儿子接到深圳生活去了。以前两次我来,都能看到二姑。</p><p class="ql-block"> 我和菊姐说话间,菊姐孙女陈好坐在我们身边,她已是大学二年级学生,在哈尔滨理工大学读书。</p><p class="ql-block"> “你知道家谱吗?”我问她。</p><p class="ql-block"> “知道,听说过,不过真正接触,是您这次来。”</p><p class="ql-block"> 我和他们说,家谱是什么,家谱里都有什么。</p><p class="ql-block"> “记载祖先足迹,追根溯源,又把家族中开枝散叶的人都收入其中。我这次来,主要做这件事。”</p><p class="ql-block"> 说着,我简单地画了一下世系图表。了解了一下家族有关人员基本情况。</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乘车到父母老家幺张家去,我还有一个小舅在幺张家,他是母亲舅舅的弟弟,前几年特意来鞍山看过母亲。我已和小舅取得联系。小舅说,他家就住在我爷爷家隔壁,爷爷家房子空着,已经没有人住了。在那里,我继续找寻父母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如果父母还活着,知道女儿去老家,为他们,他们该多么高兴啊!想到这,我鼻子酸了,想流泪……</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24日早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