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一抹红】抗战老妈和红色金融博物馆

蓝山梦龙

<p class="ql-block">文/蓝山梦龙 </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83581828)</p><p class="ql-block">图片/自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妈妈胡世平,抗战新四军老战士,77年党龄。解放后江苏省军区转业地方,长期从事基层金融领导工作,工商银行离休以后,挖掘地方红色史料,潜心研究抗战时期新四军苏南地方惠农货币发行流通的踪迹。曾在党的生日百年大庆前夕,苏南抗战时期红色金融生命线事迹与苏北周恩来纪念馆我省仅两项,入选全国红色史料巡展,央视二台连续播放,视为家人殊荣。</p> <p class="ql-block">  想当年,金戈铁马,烽火岁月稠(见图二)。抗战时期,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先后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建立起十大银行,构成了支撑新四军长期抗战的“红色金融生命线”,苏南惠农银行就是其中之一。可惜由于历史原因,银行成立时间很短,留存资料收集难度大,相关史料散失民间,非常珍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建党百年前夕,老人欣喜的听到,坐落在江苏省丹阳市(也是惠农货币的发源地)的苏南红色金融博物馆里,有当时历史情景的实物展示,就坚持在家人的陪伴下,冒着九旬高龄羸弱的身体,蹒跚而行,顽强攀登上博物馆二楼(见图三),在惠农银行的展示橱窗前,与当地热情的张馆长握手合影,并无偿捐赠了自已关于惠农货币研究的专著和实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新四军老妈妈平时生活简朴,从来不图名利。每逢听到国家有自然灾害和贫困户,都慷慨解囊。老人一生没有积蓄,自已上万元的工资收入,基本都交党费,或捐给家乡小学困难学生和资助周边的扶贫对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人还虚心好学,房间里面都是各类书籍资料,七八十岁还学习外语、养生、书画等课程,老年大学的文凭拿了一摞子。她的工笔画栩栩如生,偶尔还参加过书画展示,据内行人评价,其作品的思想性有一定的深度,艺术性也已达到相当的造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妈妈一生看淡名利,明明可以享受副省、部级医疗待遇(中组部文件榜上有名),但她从不向组织上提任何要求,也不允许子女声张,告诉别人。老妈妈勤奋好学,笔耕不辍,她的《惠农货币》等金融业务研究专著和《漫漫人生路》回忆录出了好几本,都是正规出版社发行,每逢重大节假日,也是赠送给子女和亲朋好友的精神食粮礼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满目青山夕照明!前几年,老妈妈有点名气!省内外许多新闻媒体都来采访报道,最高级别的就是央视二台财经频道,主持人靳强也亲自上门(见图一)。老妈妈都是现问现答,沉著应对。事后,主持人都夸老人家脑子好,不像这么大年龄老人的思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梦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过,最让老妈妈高兴意外的,还是那次在丹阳红色金融博物馆里,看见自已熟悉的惠农货币史料!她说,也了确了自已一个多年的心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敬礼!恭祝您健康长寿,无私奉献令人肃然起敬的革命老妈妈。</p> <p class="ql-block">(又记,兔年四月,亲爱的老妈妈突发脑溢血,入住镇江康复医院ICU,坚持挺过九九八十一天后,七月驾鹤西去。谨以此小文留下一段红色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蓝山梦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