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楚子</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06486584</p> <p class="ql-block">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p><p class="ql-block"> 孟浩然</p><p class="ql-block">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p><p class="ql-block">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p><p class="ql-block">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p><p class="ql-block">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p> <p class="ql-block">名山、名水、名园、名楼,总少不了名诗名文相伴。我站在岳阳楼前,不禁思索:是名诗让名楼扬名立万,还是名楼让名诗流传千古?或许,这个问题本就没有答案。</p><p class="ql-block">以岳阳楼为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与岳阳楼相辅相成,成就了一段文化传奇。而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则为岳阳楼增添了另一层诗意。</p><p class="ql-block">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p><p class="ql-block">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自古便是文人骚客的第一大游览胜地,吸引了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赋。</p><p class="ql-block">而就诗歌来说,仅仅在唐诗中,关于描写岳阳楼的经典诗篇就不胜枚举。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就是其中的经典佳作。</p> <p class="ql-block">岳阳楼矗立于岳阳市古西门城头,临洞庭,吞长江,气势雄伟,其前身为三国时期东吴将领鲁肃的阅兵楼,距今已有近1800年历史。它与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其中唯一保持着清代原构的史迹,因其建造年代之早、自然风光之秀、建筑工艺之巧、词章歌赋之佳而闻名,明李东阳《书岳阳楼图后》称:江汉间多层楼杰阁,而岳阳楼为最。</p> <p class="ql-block">岳阳楼兴于唐,盛于宋,传承至今历经了由军事楼—城门楼—观赏楼的演变。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于军事,自唐始,便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雅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p><p class="ql-block">其中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的“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等皆为千古绝唱。</p> <p class="ql-block">我来到岳阳楼,正值夏秋之交,湖水平静如镜,仿佛与天际相连。洞庭湖的壮丽景色让我想起孟浩然的诗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p> <p class="ql-block">湖水的浩瀚无垠,让人感受到天地的辽阔。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更是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站在岳阳楼上,我仿佛能感受到湖水的蒸腾之气,以及波涛拍打岳阳城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洞庭湖的美景,更抒发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孟浩然在诗中写道:“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他渴望得到张九龄的引荐,以实现自己的抱负。然而,他又因顾虑多、爱面子,不愿直白表达,只能通过委婉的方式倾诉自己的心声。这种复杂的情感,让我对诗人有了更深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我坐在岳阳楼的一角,看着湖面上的垂钓者,不禁想起诗中的“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句诗既是对垂钓者的描写,也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隐喻。他渴望像垂钓者一样有所收获,却只能徒劳羡慕。这种无奈与渴望交织的情感,让我对诗人的处境感同身受。</p> <p class="ql-block">在岳阳楼的探访中,我不仅欣赏到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更深刻体会到了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意境。这首诗通过描绘洞庭湖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展现了他执着追求理想的决心。岳阳楼与这首诗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