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清叶

<p class="ql-block">美篇号:1386732</p><p class="ql-block">文字/图片/编辑:清叶</p> <p class="ql-block">时光匆匆,转眼间2025年已过半,盛夏七月也悄然接近尾声。父母圈的美友们,迎来了“做父母的苦与乐交流圈”第二个半年总结。这半年,我作为评论员,从一开始的茫然,到现在慢慢熟悉起来,渐渐也懂得去反思:自己哪里做得还不够?哪一块还能再努力一些?</p><p class="ql-block">为了学习,我常和一起负责同一区域的评论员嘉亚子老师交流。有一天聊到花瓣收入和支出,我说:“我的花瓣多数是评论时送出去了,特别是看到好文章没人送礼物时,我就送,觉得他们值得。”</p><p class="ql-block">嘉亚子老师只轻轻一句话:“赠人玫瑰,手留余香。”</p><p class="ql-block">这短短八个字,忽然把我一下子拉回到了童年,拉回到那些让我心里一直沉甸甸的记忆里。</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大概是60年代末,我也就六七岁,物资紧缺,吃饱饭有时都还是个问题,哪里还敢想什么肉啊、鸡蛋啊、年货啊。我们家住在单位大院里,一共有八排平房,每排九户人家,每户二十四平米,还要包括走廊。走廊一头是小厨房,另一头用几根木板条隔了一个小鸡窝,养着两只母鸡。我每天早上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跟着我妈一起摸鸡屁股,看看今天有没有蛋。但大多数时候都落空。那两只母鸡住的空间太小,缺乏运动,光长肥油了,鸡屁股都快肥到地上去了。</p><p class="ql-block">好不容易两三天,甚至四五天才下一颗蛋。每次有鸡蛋,那真是天大的“小确幸”。妈妈说:“鸡要吃点肉啊、小鱼啊、海鲜,才下蛋。”于是我放学后就缠着哥哥带我去沟里捞鱼,到流沙河摸小蛤蜊,还到稻田里抓蚱蜢,全都喂鸡。就为了能吃上一口我梦里都会香醒的荷包蛋。</p> <p class="ql-block">每次妈妈煎鸡蛋的时候,蛋香远远就钻进鼻子里,我三步并作两步冲进家,饭桌前却常坐着“客人”。妈妈总会笑着说:“我们常吃鸡蛋的,这个是特地给您煎的。”</p><p class="ql-block">我原本那颗滚烫滚烫的心,一下子就冷下来了。硬是把眼泪咽回去,低头捧着饭碗。那天的白饭,怎么吃都是苦的。</p><p class="ql-block">这样的“阴影”,一层层堆起来,直到现在还没散。我的女儿常常奇怪地问我:“妈,你怎么这么喜欢吃煎蛋?炒饭要有、泡面要加,天天吃也不腻?”我笑笑没说话。因为那股执念、那点执着的爱,只有我自己懂。</p> <p class="ql-block">可比起鸡蛋,这还不算什么呢。爸妈经常把对面医院里住不起院的病人或家属接回家,说他们没粮票、没钱,吃不上饭,我们家能帮就帮一口,帮一顿算一顿。</p><p class="ql-block">“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爸妈是真信这话,也是真这么过日子的。</p><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年过年,因为爸爸单位要值班,妈妈是环卫工人也特别忙,我们家的年货就都放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才开始准备。那时候,一年最盼的就是能炸上一些油角。每人每月配2两油、2两糖,一家五口,一年最多能省出两斤油,就全留着炸油角了。</p><p class="ql-block">做油角的步骤多、也慢,先把四分之一的面粉拌油做“油皮”,剩下的面粉加水做“水皮”,一层层擀,一圈圈卷。用茶杯压出一张张饺皮,再包进炒香的花生碎加糖,捏出花边,炸得香脆酥口,咬一口甜香扑鼻。妈妈总说:“油角放两天才最好吃,也不上火。”所以我每年都忍着,年初一早上才能吃,吃得那叫一个满足。</p><p class="ql-block">可那一年……我等来的不是满足,而是晴天霹雳。</p><p class="ql-block">年初一一大早,我早早起床,跑去搬放在床底下的陶瓷罐子,罐子一提起来,我就有种不妙的感觉——轻得不对劲。一打开盖子,空的。</p><p class="ql-block">我当场就崩溃了,大叫:“油角呢?!”</p><p class="ql-block">爸妈被我吵醒了,妈妈有点尴尬地说:“昨天那个常来的大婶送了一篮子红薯,你爸想着回点礼,就把油角全给她送去了。”</p><p class="ql-block">爸爸在旁边还补充说:“我倒进篮子里一看,才装半篮子,还怕送少了呢……”</p><p class="ql-block">我整个人都傻了,哭倒在地上,那个哭法,是从心底往外抽出来的委屈和伤心。到现在想起来,我眼眶还是会湿。</p> <p class="ql-block">去年,我回国在姐姐家过年。发现姐姐身上,也有爸妈那股“赠人玫瑰”的劲儿。我从美国带回来的点心、罐头,她也大方送朋友:“他们没吃过这种好吃的东西,尝尝!”</p><p class="ql-block">我临走前,想把女儿送我那件防水外套和羊毛衫留下来给姐姐穿,因为姐姐穿比我好看。我还特意先跟女儿说了。</p><p class="ql-block">女儿有点不高兴:“妈,这可是我费心挑的啊,你知道你多挑吗?我费多大劲才买到你喜欢的。”</p><p class="ql-block">我说:“我知道啊,可你姨穿更好看。”</p><p class="ql-block">她小声说:“好吧,我再帮你挑一件。”</p><p class="ql-block">我回到美国那天,女儿来机场接我。她的车后座上放着一件新的外套和羊毛衫,“这两件送你,穿起来肯定更好看。”</p><p class="ql-block">那一瞬间,我明白了。这“赠人玫瑰”的习性,是传下来的,根深蒂固。只是我们要慢慢学会,在“赠人”之前,先尊重一下送我们玫瑰的人,问一句,讲一句,这样才是真正的:</p><p class="ql-block">赠人玫瑰,手留余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