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战友</p><p class="ql-block">文字:杜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0年11月入伍一周后,我领取了一整套5号军装。当时身高1.5米,体重83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1971年在野营途中拍摄的照片,摄影干事非让我和连队演唱组配合来一张战地风格的照片。结果,我唱了一段巜智取威虎山》中的"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招唤"的那句"能胜天"的长腔,演唱组一阵锣鼓齐鸣,众战友掌声热烈……</p><p class="ql-block"> 后来看见这照片时觉得怪怪的——伴奏的家什中几乎沒有一件是京剧能用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上面那张照片的后续——估计是摄影干事也觉得那张照片有点假,但又不甘心放过好题材,所以,他又锲而不舍地追到营地,又摆拍了这么一张。</p><p class="ql-block"> 据他后来说,其中有一张在军区获了奖,真是不知道凭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时部队上兴起"一帮一,一对儿红"的活动,我那会儿是"小鲜肉",常常被选为小兵模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拍这片时,片中的老班长是广东兵,那个普通话说的呀连标点符号都听不懂!我一次次笑场,摄影干事也笑得手乱颤,可是老班长却自顾自的讲他的"广普",极具职业操守。</p><p class="ql-block"> 谢谢老班带给我们的欢乐时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43军宣传队战友唐玉祥于1972年拍摄的,我们刚刚下了黄河上的"拥军船",去往河南巩县128师在黄河边上的一个农场,慰问演出。</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那时候大水刚刚退去,营房墙壁还是湿漉漉的。我们和热情的战友们一起在黄河滩上的泥塘里摸鱼,小鱼一个劲儿的往咱们的大裤衩里钻,岸上的女兵们都笑翻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127师宣传队部分战友,在排练间隙于礼堂门口拍摄的照片。那时候照相机还是稀罕物,一有机会照像,大家便蜂拥而至,一堆人挤在一起,好一阵热闹。</p><p class="ql-block"> 过后,久久也不见照片,但大家还是爱照像!芳华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p><p class="ql-block"> 40多年后,营区礼堂还在那里;我的曾站在台阶上的战友们却早已天各一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和我的战友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司、政、后机关大楼,如今已是人去楼空,只有军号声仿佛还在晨、昏响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18岁时,已经是入伍4年的"老同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助民劳动是我军的优良传统,这在野营拉练途中表现的更加出色。</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就是1974年冬季,在野营休整的一个村里拍摄的,是真的在帮助老乡们建设一个小水利工程。我那时马上就要入党了,目光中充满对"小目标"的渴望与追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5年前后,部队开展"反击右倾反案风"和批林批孔的运动。这些运动并不是关起门来自已弄,还要把动静整到社会上去。那年,我被政治部抽调参加了这一活动,进工厂,下农村,四处宣讲——谁让咱解放军政治水平高呢!</p><p class="ql-block"> 直到现在,我也没整清楚,当时是怎么把孔子和林彪搭配成最佳组合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所在的部队,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老部队,红军时期,林彪元帅曾在这个部队任职多年。当政治风暴席卷而来之际,我们也跟着"动荡"起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实际行动参与政治斗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军训是每年都必须完成的科目,无论多老的兵都要从实战出发去摸爬滚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看见这张照片,我又是忍不住想笑。这原本是一个不能笑的场合,门楣上方有"阶级教育展览馆"几个醒目手书。</p><p class="ql-block"> 这也是发生在一次野营训练途中的事情。当年提倡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解放军也学习全国人民。我们在助民劳动之后,参观了这个非常简陋的"阶级斗争教育展览馆"。</p><p class="ql-block"> 一进去,我就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布展中的人物均为泥塑,但是,由于艺术水平和物质材料所限,各种人物都被捏成充满喜感的模样,穷人头上顶着玉米穗做成的头发,不悲、不怒,地主戴着的是货真价实的半只西瓜皮,不奸、不恶,活脱脱一群闹儿闹儿。</p><p class="ql-block"> 面对这些,我们还能强忍不笑出声,但最要命的是那些本土讲解员声情并茂的演唱!对,沒写错,是演唱。在曲胡、弦子的伴奏下,男女讲解员穿梭在泥塑中倾情演绎着什么,很悲哀的样子。但是,观众们看着头上顶着玉米穗的穷人却实在难以入戏。我用余光扫见有几个战友虽忍着沒笑,但身体已经控制不住的抖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终于,当女讲解员在控诉地主恶霸的坏人坏事时,她的鼻孔中突然冒出一个大泡泡儿——"轰"的一声,解放军队伍中爆出了强烈压抑下的笑!</p><p class="ql-block"> 一刹那间,笑声收住了,但为时已晚,政治部首长板着铁青的脸走出去了。</p><p class="ql-block"> 就在照完这张合影照片之后,宣传队各班开始了自纠自查,有几个笑得明目张胆的战友,受到了严肃批评和自我批判!</p><p class="ql-block"> 我因为早有心理准备,当时真的是没有笑,野营拉练归营后,我顺利的加入了党的组织。想想都后怕,我如果也笑了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退伍时身高1.75米,体重135斤。</p><p class="ql-block"> 部队的确是一个大熔炉,锻炼着每一颗年轻的心。当年,我们正是从军营里开始理解生活、理解人生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但目标不一定始终都是共同的,起码,每人在每个不同的阶段,都有着追求自己"进步"的小小目标。在苦与乐、真与假的历练中,我们自信地走到今天。</p><p class="ql-block"> 人生,不就是这样走出来的吗?</p><p class="ql-block"><br></p>